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06章 天宝诗人刘方平

第506章 天宝诗人刘方平(2 / 2)

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性较弱,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b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b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b />

刘方平的这首《夜月》描写的是月夜之下的春天美景。<b />

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b />

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b />

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朦胧而和谐的旋律。<b />

诗的一二两句从仰观的角度写月夜的静穆幽丽。<b />

夜半更深,月亮斜悬天空,映照着家家户户。<b />

一半庭院沐浴在明亮的月光中,另一半则被夜的暗影笼罩着。<b />

通过明暗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月夜的静谧和庭院的空寂。<b />

接着,诗人由近及远,把视线由人家引向无垠的天宇。<b />

让读者感到那一望无际的苍天也被夜的静寂笼罩着,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星南斗星在无言地暗示时间的流逝。<b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b />

原来前两句是为这两句诗作铺垫的。<b />

若非如此静寂,虫声又哪能新透绿窗纱呢!<b />

夜半更深,万籁俱寂,本是寒气袭人的时候。<b />

奇怪的是,虫儿叫了,而且叫得很响。<b />

诗人写虫儿偏知,这就别出心裁。<b />

深藏在泥土之中的虫儿,往往是最早感受大地春回的信息的。<b />

说虫儿偏知,其实是诗人偏知。<b />

诗人于更深静寂之中,敏锐地觉察到,大地在回春,万物在复苏,生命在萌动。<b />

他借虫儿的动态来表现自己的感知,含蓄得很,也委婉得很。<b />

春气暖了,虫儿也鸣唱起来了。<b />

这虫声,把春气暖的感受编制成一首优美的回春曲,把春回的信息透进绿窗纱。<b />

一个新字,说的是乍鸣初唱,用得熨贴极了。<b />

偏知在今夜,虫儿还是初次鸣唱呢!<b />

纵观全诗,要说它的妙处,月夜之景其有画面感,称其表现月色手法独特云云。<b />

诗人其实意不在景,而在于节气物候的变化,或者说冬的结束、春的到来。<b />

一年四季的更迭,人人知道。<b />

但是,更迭在哪一瞬间发生,却几乎无人知道。<b />

诗人在这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月色半明的家里。<b />

分明、真切地感受到了第一缕春的气息,听到了第一声春的虫鸣。<b />

不妨说,这是一首角度新颖的报春之歌。<b />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b />

“将庭前的东风和杨柳相联系,表现了妇人的思念之情。”<b />

“庭前是指房子前面的院子,时有是指不时地,东风是指春风,入是指吹进来。”<b />

“杨柳是指柳树,千条是指很多,尽向西是指全部朝向西方。”<b />

“这里用了一个拟人手法,将杨柳比作妇人的心绪,随着东风而向西方飘去,寄托了她对远方丈夫的思念。”<b />

“这首诗以一位妇人为主角,通过描写她在春天早晨的哭泣和窗外的景物,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无尽悲哀。”<b />

“诗中运用了对偶法、反衬法和拟人法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意境优美。”<b />

“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她们往往因为丈夫出征或远游而饱受孤独和苦难。”<b />

“《采莲曲》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江南的采莲风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b />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写采莲的时间和地点。”<b />

“落日是指傍晚时分,清江是指江水清澈,荆歌是指荆州的歌声,艳楚腰是指楚地女子的纤细腰身。”<b />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吗,写采莲女子的年龄和习惯。”<b />

“从小惯是指她们从小就习惯了采莲的生活,十五即乘潮是指她们十五岁就能熟练地驾船顺着潮水去采莲。”<b />

“这首诗以采莲为主题,通过对比和拟人等手法。”<b />

“生动地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富有诗情画意和民族特色。”<b />

“刘方平的诗歌多咏物写景,尤其擅长绝句,形式简洁,语言清新,富有江南风光和民俗风情的特色。”<b />

“他的诗歌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b />

“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b />

“刘方平的诗歌与他的画风相互影响,都体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隐逸。”<b />

“他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唐代诗人,他的诗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情画意和民族特色。”<b />

“他虽然不愿从政从军,但却以文化艺术为志业,为唐代文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 />

辛弃疾:这首《春怨》写一个贵家少女,幽闭于深门大院之中,无限怨恨之情。<b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b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满地不开门。<b />

这首诗,从艺术上来说的确婉丽至美,从情感表达来说更是将满篇伤情寂寥浸入人心。<b />

第一句纱窗日落渐黄昏,写时间之晚。<b />

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室内的光线越来越暗淡了。<b />

诗人从日落渐黄昏写起,使整个环境笼罩在暮色的气氛之中,给人增添了凄凉的感觉。<b />

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写怨人之苦,是全诗的中心句。<b />

句中的金屋,原为汉武帝宠爱陈后主的故事,后指娶妾谓之金屋藏娇。<b />

此句中的金屋,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自然是幽闭深宫中的少女。<b />

少女面对幽闭的深宫,在日落纱窗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b />

无人得见,无人同情,自然要悲伤、落泪了。<b />

泪痕二字,点明其垂泪之久,悲伤之深。<b />

少女为什么满脸泪痕,诗人未有交代。<b />

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少女悲伤、怨情的缘由。<b />

是怀念远方的情侣,还是失宠之怨情?<b />

这里,诗人仅用泪痕二字,便把少女悲切之程度刻画得入木三分。<b />

以上两句从时间之晚,深宫之静寂,交代了日落后环境幽暗、凄凉之特点。<b />

如果诗人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何高明。<b />

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在以下二句中,为我们所展示的另一番天地。<b />

第三四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梨满地不开门。<b />

现在已经是晚春了,院中的都快凋谢了,鸟也不来了,只有雪白的梨撒满一地。<b />

庭院的门紧紧关闭着,空荡荡的一个庭院非常寂寞。<b />

这一景物自然会使女主人公伤怀春天,进而由伤春而伤怀青春的逝去。<b />

她独自一人守着空房,虚度时光,不就像晚春中的梨吗?<b />

虽然洁白美丽如玉,但最后总要枯萎,化成泥土,这种暗示很耐人寻味。<b />

再说这一景物会使女主人公倍感孤独,因为昏暗的房中本来已经孤独一人,无人为伴了。<b />

现在连院中的鸟也不再陪伴她了,怪不得她要泪流满面呢!<b />

这首诗,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b />

写了春晚,又写落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b />

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写重门深掩。<b />

把诗中人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b />

此外,诗中的日落、黄昏、春欲晚、梨满地。<b />

又象征诗中人的命运,作为诗中人的影子来写的。<b />

这使诗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本章完)

最新小说: 莽书生的水墨修行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 大圣座命 金铲铲求生,只有我有海克斯强化 铸命成剑,斩魂登仙 这个演员鬼计多端 40k:午夜之刃 四合如意 人在中世纪,抽卡升爵 我的天道版本太低,所以全是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