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凛冬降临,bi公司的催化剂怎么办?(求订阅)<b />
华西医院透析中心a区。<b />
“小琴,今天怎么这么快?25分钟就全都上机了?”<b />
下午1点25分,透析中心护士准备间。<b />
护士王姐看着同组的方小琴端着“治疗盘”走了进来,开口问道。<b />
方小琴也是透析中心的护士之一,嗯了一声,随即将治疗盘放在操作台上。<b />
“王姐,不是我快,你没看今天中午上机的人数吧?”<b />
“之前中午这一批上机的我们每天基本都是满员30个患者,今天居然没坐满,只有24个。”<b />
“所以呐,我和小刘他们半小时都没到就全上机了。”<b />
护士王姐顿时有些惊讶,手上一边准备着各种医疗耗材,一边说道:<b />
“我原本还以为只有晚上7点的那一批透析的人数少了很多,没想到中午这批透析的人也少了啊!”<b />
“中午一点可是最热门,最俏的时间段了,透完刚好回家吃晚饭,以前可都是天天爆满的!”<b />
方小琴点点头:<b />
“这不都是那个‘肾毒清透析针’闹得。”<b />
说着,她忽然压低了声音:<b />
“而且我刚才帮患者上机的时候,听到好多患者都在讨论‘肾毒清透析针’,还有好多人都准备这周透了就改成一周一次血液透析,剩余的两次都用‘肾毒清’呢。”<b />
“王姐,你说这个青山药业的‘肾毒清透析针’真有这么好?”<b />
护士王姐属于透析中心资历比较老的护士,也算见多识广,闻言说道:<b />
“那还有假?我问了好几个医生,都赞不绝口!”<b />
“而且听说呢,这款药可都卖到美国和欧洲去了,好多国外的顶级医院都引入了呢,火的一塌糊涂!”<b />
聊到这里,王姐略显激动地放下了手里的医疗耗材,忽然有些感慨:<b />
“其实这样也好,就留些婆婆大爷的在透析室透析吧,那些年轻人都别来透析室了。”<b />
“能有‘肾毒清透析针’,那些年轻人也不用一辈子都绑在这个机器上了。”<b />
方小琴也微微叹了一声,在透析室工作的有几个没见过人间悲剧?<b />
很快,她调整了情绪,开口道:<b />
“对了王姐,上个月不是说咱们透析中心还要增加透析机,还要增加床位吗?”<b />
“这样子还能增加吗?”<b />
“增加个屁!”<b />
王姐再次准备着操作台上的医疗耗材:<b />
“小琴,你看‘肾毒清透析针’才上市一个多月我们就减少了接近20%的透析患者!”<b />
“继续这样下去我估计整个透析中心得减少至少50%的透析患者!”<b />
“别说增加透析机了,能维持住现在的透析规模我估计我们甘院长都要谢天谢地了!”<b />
护士王姐说的没错,作为透析中心最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最能感受到透析中心人流量的变化。<b />
普通的护士王姐都看得到变化,华西医院的甘院长也察觉到了这个事情。<b />
院长办公室里,<b />
甘伟国看着办公桌上的《透析中心二期扩容采购计划书》怔怔发神。<b />
根据统计,近些年来国内透析患者越来越多,各地各大医院都纷纷扩建透析室。<b />
两个月前,他也决定再次扩容透析中心,增加50台透析机。<b />
可眼下……<b />
青山药业“肾毒清透析针”横空出世!<b />
二十分钟后,看着眼前已经谈的差不多采购方案,他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电话打给了采购科。<b />
“透析中心第二期扩容计划放一放,维持现状,暂不增加透析机。”<b />
……<b />
作为全国顶流的华西医院都感受到了透析患者在快速流失,全国其他二线、三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感受更加激烈。<b />
不少医院原本准备新建透析中心的计划被紧急叫停,那些准备扩容的透析室也纷纷开始观望。所有人都随着“肾毒清”的出现感觉到了一丝寒冬。<b />
费森尤斯医疗是德国一家专注于肾病透析液的厂商,2024年费森尤斯医疗在血液透析的业务收入达到了215.9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血透公司。<b />
同时,费森尤斯医疗也在华夏“血液透析市场”牢牢占据着核心地位,市场份额高达60%。<b />
之前医保局多次主动邀请与其谈判集采价格都毫无进展,根本不松口。<b />
魔都,费森尤斯医疗华夏总部。<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