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元年五月已丑(初九)。<b />
著作郎、集英殿讲书范祖禹、通直郎充集英殿说书程颐、奉议郎郭知章等,令中书省记姓名,充都堂堂薄。<b />
这是应执政邓润甫、李常等所请。<b />
权陕西路转运使范纯粹上奏,乞严禁陕西边上汉蕃人户,禁绝侵渔结隙之弊,从之。<b />
这是要严打边境走私,也是为了杜绝环庆路一向兴盛的‘捉虏’活动。<b />
过去,陕西诸路很喜欢做这样的事情。<b />
一边偷偷走私铁器、铜器、茶叶、丝绸,一边偷偷的趁机砍脑袋。<b />
赚钱、军功两不误。<b />
范纯粹到任后,对陕西诸路的这个积弊深恶痛绝。<b />
在这一刻,那孩子的身影,与她那个早夭的孩子重叠在一起。<b />
又何曾能和现在这样健康?<b />
上上辈子的那些梦魇般的记忆在他心底一闪而过。<b />
“范纯粹啊……果然纯粹!”赵煦看完向太后送来的奏疏,就放了下来,在心中摇头:“就是……这注定失败!”<b />
身高、体重都在蹭蹭的涨。<b />
今天,是礼部选的赵煦出宫到文彦博府邸慰勉的吉日。<b />
自然,他长的比上上辈子还俊俏。<b />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就一直存在。<b />
她的眼眶,顿时湿润起来。<b />
“这就是我的孩子啊!”<b />
正是这个孩子的出现,填补了她丧子的哀伤,也正是这个孩子,让她不再没有依靠。<b />
赵煦知道的,其实他从未走出上上辈子的童年阴影。<b />
饭量也多了起来,如今一顿饭都能吃两碗米饭了。<b />
脸色红润,身体健康,自己看着皎镜里的自己,有些时候都有点小陶醉。<b />
“六哥越发俊俏了。”她笑着道:“再过几年,怕是能把这汴京城里的小娘子们都迷倒!”<b />
因为这很可能挑起战争,也很容易破坏范纯粹定下的坚壁清野、防守反击的战略。<b />
可现在他营养充足,旧病也养的好好的。<b />
他理了理衣襟,对向太后道:“都是母后爱护保佑的功劳!”<b />
“是啊!”<b />
向太后听着,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六哥且去吧!”<b />
然后,她在这福宁殿里,看着那个孩子,她的儿子,在御龙直的护卫下,慢慢走向殿外。<b />
她看着在女官们服侍下,穿戴整齐的赵煦,满脸都是慈爱。<b />
向太后不大关注这些事情。<b />
反正,赵煦上上辈子的记忆里,范纯粹就没有成功。<b />
哪怕赵煦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远方,她依旧站在福宁殿的正殿上看着。<b />
若无向太后,他哪里有现在的好日子?<b />
赵煦点点头,对着向太后拜道:“母后,儿臣去了!”<b />
这倒是实话!<b />
因为,在绍圣、元符时代,这样的事情,依然层出不穷,每年都会有几个倒霉蛋因为做的太过,而被拉出来点名责罚。<b />
“哦!”向太后点了点头,道:“是啊,吾的儿子走了。”<b />
于是,她长久的看着。<b />
赵煦上上辈子,就生的很不错,就是身体太瘦,多少有些减分。<b />
这是实话!<b />
“好孩子,去吧!”向太后慈祥的鼓励着。<b />
沿边诸路的将校们,一边偷偷走私赚钱,找到机会就黑吃黑,把对面的人,连钱带脑袋一起抢了,拿回来充军功的事情。<b />
这个毛病,根深蒂固。<b />
这世界如此破烂,总归要几個有理想的人去尝试修补。<b />
不过,范纯粹想努力,赵煦也不会拒绝。<b />
她慢慢的伸手,让张氏搀扶着,坐到福宁殿的坐褥上。<b />
哪里是一个范纯粹改的了的?<b />
直到,她身边的司宫张氏轻声说道:“娘娘,官家已经走了。”<b />
最迟可能在晚唐时代,就已经存在了。<b />
她要在这里等着,等着她的儿子回来。<b />
就像过去一样。<b />
每次,那个孩子出宫,她都会在这里等着。<b />
直到看到他平安回来,她才会放下心来。<b />
……<b />
文府。<b />
文彦博今天早早就起来了。<b />
起来后,这位四朝元老就发了好大的火!<b />
老太师认真的检查着文府内外的每一个角落。<b />
就连台阶上,多一点灰尘,都会被他发现,然后将儿子们臭骂一顿。<b />
骂的文府上下都抬不起头来。<b />
而被骂的最狠的,首推文宗道。<b />
此时此刻,文宗道就又挨骂了。<b />
“汝的脑子怎么想的?”文彦博看着,那个还穿着青色褙子的妇人,对着文宗道,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陈氏可是十三娘的生母啊!”<b />
“今日,官家驾临,十三娘也会跟着回来!”<b />
“汝让十三娘看到她生母,还穿着这样的衣服?嗯?”<b />
国朝服章之制——紫绯绿青,青色是士大夫家庭里最低级的服色。<b />
现在连选人都已经不穿青衣了。<b />
青色的衣服,已经平民化。<b />
文宗道低着头,满腹委屈,只能弱弱的小声说道:“大人……陈氏只是儿的婢妾……”<b />
“混账东西!”文彦博顿时火冒三丈,举起几杖,就想把这个蠢货儿子打死:“母以子贵,子以母贵!”<b />
“十三娘现在是两宫册封的甘泉县君!”<b />
“甘泉县在哪里?”<b />
“用用你的脑子!”<b />
甘泉县可是在延州治下啊!<b />
在暴怒的老父亲面前,文宗道只能乖乖跪下来磕头谢罪。<b />
连带着他的妻妾也一起瑟瑟发抖,只能跪下来磕头求情。<b />
其中,自也包括了那个穿着青色褙子的侍妾。<b />
文彦博摇摇头,走到那个妇人面前,对她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陈氏起来吧。”<b />
他看了一眼,跪在旁边的那个文宗道的正妻,心里面摇摇头,骂了一句蠢货。<b />
他自然晓得,这个事情肯定是文宗道的妻子搞出来的。<b />
他也知道,那个媳妇的理由是正大光明的。<b />
侍妾、婢妾……<b />
都不是妻,而是工具,生育工具而已。<b />
理论上来说,所有妾生的孩子,都是正妻的孩子。<b />
所以,在大宋的士大夫们,互相赠送侍妾、婢妾,甚至是风雅之事。<b />
可问题在于——<b />
这个妇人,在文熏娘入宫后,就已经不只是侍妾了。<b />
她的女儿,是两宫的养女,是官家身边的女官。<b />
现在更被封了甘泉县君。<b />
而且,宫里面的消息——官家与甘泉县君,几如青梅竹马。<b />
上一个在宫里面与当朝官家青梅竹马的是谁?<b />
当朝太皇太后啊!<b />
你们居然还敢玩这样的小心眼?<b />
玩给谁看?<b />
官家吗?<b />
还是十三娘?<b />
都不要命了吗?<b />
文彦博简直都要被自己家这些蠢儿子和蠢媳妇做的这个蠢事气坏了。<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