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孔雀河 双黑山 搬山道人居此间<b />
杭城。<b />
自古繁华之所。<b />
不过,民国年间的杭城,远没有后世那般广阔,钱塘江外七堡以东就是一望无际的江滩田地。<b />
古城面积更小。<b />
占地只有十余里范围。<b />
辟有六门。<b />
但杭城从晚清就开始通埠,船运极为发达,西湖又与钱塘江通。<b />
船影无数,从江上一路直接西湖水域。<b />
此刻,湖边码头处,一艘乌篷小船缓缓靠岸。<b />
撑船的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世世代代靠水吃水。<b />
年轻时在水上打渔,不过现在年纪大了,熬不住三更天起,夜半归来的日子,为了养家糊口,只好将渔船卖了,换了艘乌篷小船。<b />
在西湖上靠摆渡为生。<b />
这种小船,一次性也就能带三五个人。<b />
再多就没地方站了。<b />
“几位,到岸了。”<b />
小心将绳索拴住码头边的桥墩,老头这才回头看向船里头三道身影。<b />
他在湖边摆了这么些年的渡。<b />
见过的人无数。<b />
自认为还有几分眼力。<b />
不说一眼能看出善恶,毕竟人心隔肚皮,画皮难画骨。<b />
但看个大概身份来历还是够的。<b />
只是,今日这趟,从入江口接来的这三人,却是让他发自内心有些生憷,暗自琢磨了一路,也没能猜透。<b />
三人一身道袍打扮。<b />
年纪看上去都不大。<b />
也只有那位从上船就闭目养神的男人年纪稍大,但也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五。<b />
剩下两个,一个小坤道,道髻长袍,背着一把伞,笑吟吟的靠在船边,看向西湖边的山水景色,看上去天真烂漫。<b />
另外一个小道士,面容清奇长相惊人,不像汉人。<b />
倒和城里那些传道的洋鬼子都有点相似。<b />
和那个中年道人差不多。<b />
也是个闷葫芦的性子,从上船开始就没说过话。<b />
身后斜挂着一把弓。<b />
虽然用布条遮住,但看那形状一猜就是。<b />
他也只有和小坤道偶尔说上几句。<b />
让他奇怪的是,口音倒是和江浙一带相近,偏偏……问出的问题,又似乎从未来过这一带。<b />
西湖山水,那可是自古就出了名的。<b />
就算没见过,总该听过一些。<b />
他想着,是不是三位道人,常年在观里清修,不怎么出门。<b />
但是吧。<b />
城里也不是没有道观。<b />
杭城的福星观、黄龙洞、洞霄宫还有抱朴道院,都是千年道宫,香火不绝。<b />
他还去过几次。<b />
观里那些道人哪一个不是气质高雅,仙风道骨。<b />
但船上这几位,也就那个小坤道稍稍柔和可亲一点,另外两个似乎都是生人勿近的角色。<b />
尤其是那个中年道人。<b />
即便闭着眼,但身上那股深重的杀气,让他怵的厉害。<b />
“这么快……”<b />
一行人,自然就是从苗疆一路赶回的鹧鸪哨师兄妹。<b />
此刻,花灵还趴在船舷上,眺望着南岸夕照山上的白塔,心里头满是刚才船家说的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b />
忍不住蹙了蹙眉,不舍的嘟囔了句。<b />
_????? _¢〇<b />
“道姑要是没玩够,小老儿倒是还可以带三位在湖上转转,西湖十八景,处处不同……”<b />
老头笑呵呵的搭着话。<b />
不过,还没等他说完,就被鹧鸪哨打断。<b />
“不必了,老人家多少钱?”<b />
“我们很要尽快赶路。”<b />
“……一人四分,给一角铜子就好。”<b />
迎合他那双缓缓睁开的眼。<b />
老头只觉得他目光里恍如有雷霆、山崩,湖水倒灌之势,说不出的骇人。<b />
一个哆嗦,匆匆低下头再不敢多看。<b />
“多谢。”<b />
鹧鸪哨掏出钱,放在船里的木椅上,平静的道了声谢。<b />
随后便带着花灵和老洋人,走上岸边,一路往渡口外走去。<b />
直到三人身影消失。<b />
老头才敢抬起头来,远远的望了一眼,大热天的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b />
“天爷,这怕不是遇到了个天上杀星降世了。”<b />
撩起袖子擦了把汗。<b />
老头低声喃喃着。<b />
过了好一会,他才收回目光,转而落在船里。<b />
只是,看到他们留下的船资时,心头却忍不住狠狠一跳。<b />
一块银洋静静的放在椅子上。<b />
被头顶日头一照,明晃晃一片。<b />
“娘嘞……”<b />
这会他哪里还会不懂,这哪是遇到杀星,分明就是道家仙人救苦救难来了。<b />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钱。<b />
小心翼翼的抓在手里。<b />
咧嘴直乐。<b />
忽然间,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b />
将银洋竖着凑近了嘴边,用力吹了口气,然后迅速放到耳朵边上。<b />
一道清脆的嗡鸣声顿时传来。<b />
“是真的……是真的。”<b />
这法子,他还是听隔壁在城里酒楼做事的二小子说起。<b />
说是这么一吹。<b />
风声颤鸣,嗡嗡的响就是真钱。<b />
以前他就是听个热闹,如今亲自试了试,还真是这么回事。<b />
四下看了眼,见没人注意到,他这才将银洋贴着胸口小心藏好。<b />
那股沉甸甸的感觉。<b />
让他前所未有的踏实。<b />
这下有了买药的钱,老伴也不用生生熬着了。<b />
另一边。<b />
已经汇入人群中的三人,停在了一处小摊前。<b />
“掌柜的,三碗面。”<b />
“好嘞。”<b />
简单的招呼声中。<b />
鹧鸪哨带着花灵和老洋人找了个无人的角落坐下。<b />
从苗疆瓶山一别,但尽管这一路上三人紧赶慢赶,不敢有半点耽误,转眼间,还是差不多过去了快十天。<b />
比起他最先的计划。<b />
已经迟了两天。<b />
倒不是有意,而是这世道比他想象的更为混乱。<b />
过鄱阳那一片时。<b />
两个军阀混战,打生打死。<b />
无奈之下,三人只能绕道而行。<b />
而今,到了杭城,他才终于算是松了口气。<b />
他们此行,是据此不足四十里外的孔雀山,一座平平无奇的小山。<b />
至于当年为何族中先辈会选择那一处,作为定居族地。<b />
鹧鸪哨其实明白。<b />
搬山门原本就起源于古西域孔雀河双黑山。<b />
当年那些先辈,从祖地一路南下,一边寻找雮尘珠,一边想要替后人选一个落脚的去处。<b />
直到过钱塘江时。<b />
听当地人说起,有座叫孔雀山的地方。<b />
族中先辈才终于决定,停下流落迁徙的生活,举族移居山中。<b />
只不过,那会孔雀山尚是个荒无人烟的小山。<b />
祖祖辈辈开荒拓地。<b />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终于在山下建起了一座村落。<b />
本以为,有了落脚之地,再外出寻找雮尘珠就会简单许多。<b />
但谁又能想得到,转眼间,几百年过去,珠子依旧无迹可寻,反而是族地渐渐凋零,早没了往日的热闹。<b />
不过,就算如此。<b />
对鹧鸪哨三人而言,一踏入杭城地界,那种近乡情怯之感,便再也压制不住。<b />
恍如来时过钱塘江遇到的汹涌大潮。<b />
“三碗面,慢用。”<b />
鹧鸪哨怔怔的失着神,直到伙计端来三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他这才反应过来。<b />
顺手将少的可怜的两块肉,挑到师弟师妹碗中。<b />
“吃饭吧。”<b />
“等下还要赶路。”<b />
“是,师兄。”<b />
两人早已习惯了这种情况,也不好拒绝,拿过筷子,默不作声的开始吃饭。<b />
不多时。<b />
三人从面馆离开,再不耽误,一路径直朝着孔雀山而去。<b />
一直到夜幕落下。<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