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这桩事中被压在最下面的人,但凡有个差错,他都别想逃脱。<b />
“行老住在何处?”谢玉琰道,“不如搬去瓷窑不远的客栈中。”韩泗忙道:“不必如此麻烦,大名府本就没有多大,多走几步而已。”<b />
“怎好让行老如此?”魏老忽然道,“我们三个每日都要去瓷窑,到时我们接上行老一同前往。”<b />
“对,”耿老道,“这样最好不过,只要行老不嫌弃……”<b />
姚老忽然咳嗽一声,仿佛是在提醒两个人。<b />
魏老和耿老突然住了嘴。<b />
两个人不再说话,大殿登时安静下来,韩泗感觉到种种猜疑的目光看向他,他再次不得已的道:“怎会嫌弃?”<b />
大殿的气氛重新恢复友善。<b />
三位老工匠纷纷露出笑容起来:“那便如此说好了。”<b />
就在韩泗被人围着的功夫,王晏看向谢玉琰,目光交汇之中,他眼底的那抹疏离和威严登时融化开来,然后在不被其他人察觉时,露出一抹笑意。<b />
若是韩泗瞧见王晏刺此刻的目光,就不会怀疑自己的猜测。<b />
……<b />
信众们陆陆续续下山,许多人前去寺庙前各个摊子中买瓷器。<b />
即便李阿嬷等人再三说,那些盘子不卖,却还是有人喊出高价。<b />
银钱动人心,总会有人因此得偿所愿。<b />
不过更多人前往杨家瓷器铺子,他们相信谢大娘子说的话,瓷器都是一样的,没必要大价钱。<b />
谢大娘子佛炭、泥炉的买卖做的如何,大家都看在眼里,这次的瓷器定然也差不了。<b />
很快这话得到了证实。<b />
杨家瓷器铺子中果然有刚刚烧出的新瓷。<b />
一只碗从十五文到三十文不等,盘子也差不多,瓷炉、瓷壶、瓷瓶,还有瓷做的药盒、脂粉盒。<b />
本来许多人只想着买供盘和瓷炉,却一下子被这些瓷器吸引了目光。<b />
“比之前谢家那些瓷器少了一半的价钱。”<b />
“谢大娘子的新窑果然好。”<b />
“那是当然,你们没听说吗?汴京都来了人,要将新窑的瓷器选走,皇城里的内侍要用一百两香火钱换尊瓷佛像。”<b />
“这么说,将来宝德寺能铸金佛了?”<b />
“我看住持大师未必用来铸金佛,早就有消息传出来,宝德寺要施粮种呢,若是没有银钱买粮种,不必与富绅借,前去宝德寺就好。”<b />
自然也少不了议论佛祖显灵之事。<b />
很快大家嘴里的“新瓷”就变成了“佛瓷。”<b />
杨家瓷器铺子外也渐渐排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