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驱虎逐狼!家中虎狼悍!<b />
一座小城根本不值得程元义耗费太多的时间跟心力。<b />
在清洗掉城内的反抗势力后,那片赭黄汪洋便毫不停歇地继续向北蔓延而去。<b />
不过在临走前,程元义还是留下了一些黄天道人用以宣扬黄天道义。<b />
只可惜历经了刚刚入城时的那一遭浩劫与动乱,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b />
人心就是这样,一旦有了裂痕,再想弥补注定是千难万难。<b />
对此,程元义也没有太好的办法。<b />
只能交由时间来慢慢弥合。<b />
……<b />
青州黄天军北上的消息,终究是传了出去。<b />
涿州各郡县霎时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不说,作为涿州腹心的刺史府同样一日三惊。<b />
“明公!咱们跟他黄天道不是早……早有默契吗?何以突然来攻?”<b />
“是啊!早知今日,就不该默许他们在我涿州传道!”<b />
骤然听闻广阳陷落的刺史府官吏,惊声四起。<b />
毫无疑问,当初选择纵容黄天道人传道的方略,无异于与虎谋皮!<b />
有那些被黄天贼道蛊惑的百姓作为内应,由此内外夹击,防守的难度必定会直线上升。<b />
此番几乎是瞬息陷落的广阳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b />
而涿州刺史魏巍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b />
只是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颇多,有些事情不到最后揭开时,实在不好言明。<b />
所以在沉默了一阵后,魏巍很是烦躁地将一众官吏全都赶了出去。<b />
等耳旁彻底清静后,魏巍终于冲着虚空苦笑道。<b />
“明公,可真是害苦了我啊!”<b />
听闻这话的袁奉也是颇为无奈。<b />
“此事确为我之过也……”<b />
原先他计划得很好。<b />
与黄天道形成默契、媾和,一来可以拖延黄天道的进军速度。<b />
二来还可以起到养寇自重的目的。<b />
两项结合,算得上是赢麻了。<b />
只可惜这世上很多事情想法都是好的,可等到落到实处却是处处漏风。<b />
他低估了北边那个后起之秀的跋扈,也低估了程元义的果决。<b />
这才有了眼下措手不及的手忙脚乱。<b />
“那……接下来该怎么办?”<b />
事已至此,再去纠结那些有的没的,没有什么意义。<b />
如何亡羊补牢,将手中的棋局盘活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情。<b />
神念交汇中的袁奉一阵沉默。<b />
若是之前,面对青州黄天军的大举来攻,他并不会太放在心上。<b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b />
只要不是冀州那边老道张显亲自引兵,合幽、涿二州之力,就算不能战而胜之,也能将那程元义重新赶回青州。<b />
可现在,被北边区区万骑一通骑脸的袁奉,原本的强烈自信荡然无存,甚至陷入了几分自我怀疑当中。<b />
因为也就是那一刻,他才猛然发现这战场的事情,似乎跟他原先料想的完全不一样。<b />
强弱胜负,半点也不似棋盘上的黑白子般一目了然。<b />
不过提到北边那个破落户,袁奉忽然心中一动,旋即道。<b />
“你说……让那姓韩的出兵,如何?”<b />
不得不说,袁奉这个脑洞开得很大。<b />
镇辽军一系的核心利益大多在幽北,又怎么可能跨过幽南、涿州跑去打生打死?<b />
也难怪涿州刺史魏巍在听到袁奉这话后,当即否认道。<b />
“这……这怎么能行?”<b />
可袁奉却是颇有几分信心道。<b />
“怎么不成?”<b />
“他费尽心思在你我这里搞风搅雨,目的就是从南边弄人,现在黄天军一动,他所有谋算全都化作泡影。”<b />
“咱们急,他又如何不急?”<b />
甚至可以说,没准儿那黄天道程元义就是被那小子这一通操作给引来的。<b />
这么一想,袁奉不禁有些恨得牙痒痒。<b />
‘好嘛,原来是你小子将黄军引来的……’<b />
现在让老子给你背锅,这合适吗?<b />
“对了,那小子不是派了不少人在你涿州吗?现在怎么说?”<b />
涿州刺史魏巍闻言,苦笑一声。<b />
“广阳已经丢了,那里的情况还不清楚,但其他郡县的人已经撤回来了。”<b />
反应如此之快,动作如此迅速。<b />
可见那小子手中握着的力量绝不止是明面上那些黑甲铁骑那么简单。<b />
与之相比,他们似乎又输了一局。<b />
同样意识到这一点的袁奉,再次沉默了一阵,最后颇为无奈地叹息一声。<b />
“当真是狡诈如狐。”<b />
不过也因此,他对自己刚刚那个提议更添了几分信心。<b />
越是这种人,做事就越是不达目的不罢休。<b />
绝不会允许自己所做的事情半途而废。<b />
而对于袁奉的自信,魏巍却不抱什么希望。<b />
但既然袁奉如此坚持,习惯了唯袁奉马首是瞻的他,还是保留了意见,选择了顺从。<b />
“那便听明公的,先试试吧。”<b />
“不过明公还当做两手准备,万一事不可为,还当即刻施以援手!”<b />
涿州地小,与青、幽这样的大州不能比。<b />
青州黄天军倾巢来攻,单靠涿州的力量肯定是挡不住的。<b />
而对于袁奉而言,他也不可能真的放弃涿州。<b />
否则一旦失去了涿州这个后方,以他手中掌握的幽州那小半壁‘江山’,再想要成就大事,那可就真成了痴人说梦。<b />
“魏君放心,你我多年情谊,你又事事以为我为主,我又如何能让你失望?”<b />
袁奉这话倒是真心实意。<b />
尽管魏巍向来以明公称呼他,可两人相识相交多年的深厚情谊,却是真到不能再真了。<b />
对此,魏巍也是颇为感怀,躬身向着虚空一拜。<b />
“惟愿来日明公功成,莫要忘了少时宏愿。”<b />
少时,袁氏公卿子立于树冠之下,如顶华盖。<b />
口若悬河间,让同处少时的魏巍自此叹服,追随至今。<b />
……<b />
时间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难以捉摸。<b />
有时很慢,有时又快得惊人。<b />
整个六七月,韩绍在忙得脚不沾地的前提下,总感觉这时间过得实在是快。<b />
等到觉察到府中那颗叫不出名来的老树泛起了黄,他才发现这个太康六十一年的夏天竟就这么过去了。<b />
仲秋八月,幽州已经有了几分寒意。<b />
只是与之前相比,韩绍却没感受多少萧索之意。<b />
无它。<b />
家中人多了,人气旺了,甚至压住了这个季节本该有的萧瑟。<b />
这不,尽管距离那象征着团圆的满月中秋还有些日子,府中那些闲得无聊的娘们儿已经热火朝天的准备了起来。<b />
“这柿子得先摘下来,藏在米缸里一些日子,它自己就熟了。”<b />
明明只是一个生活小常识,可骤然听闻的一众莺莺燕燕却是一副长见识的惊叹模样。<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