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高楼上。<b />
将军府的这处阁楼,虽然比不上城北那座镇北楼,视野却也极佳。<b />
放眼望去,近乎大半个镇辽城尽收眼底,颇为壮阔。<b />
唯一的缺点就是风太大了些。<b />
寒风呼啸,容易模糊话音。<b />
只是在场几人没有一个是普通凡人,修为超凡,耳力自然也是超凡。<b />
所以当韩绍话音落下,相对而坐的李文静,捻起棋子的动作下意识顿了顿。<b />
那张平素皮笑肉不笑的脸上,也恰到好处地露出一抹疑惑。<b />
吴三桂?<b />
一番搜肠刮肚,却始终不记得古往今来有这個人名。<b />
李文静没忍住问道。<b />
“这吴某人……可有什么典故?”<b />
韩绍从姜婉微红的脸颊上收回视线,呷了一口茶水,轻笑道。<b />
“非是真人,乃小说家虚构。”<b />
说着,韩绍顺势将明末那段野史掐头去尾,在李文静面前讲述了一番。<b />
关宁铁骑,吴三桂。<b />
秦淮名妓,陈圆圆。<b />
顺帝李自成,还有那关外满清异族……<b />
诸般种种,套入如今的局势,甚至让李文静也忍不住唏嘘感慨一声。<b />
“确有几分相像。”<b />
说完,李文静忽然正色道。<b />
“这话本是何人所著?可否借我品鉴一二?”<b />
他倒不是怀疑韩绍这话的真假,只是对韩绍口中的这位小说家,生出了几分兴趣。<b />
毕竟真要说起来,尽管小说一脉如今早已势微,可早年却也是位列九流十家的上位流派。<b />
其言行、论述,虽多是纯属臆想、胡编乱造,乍一看来显得浮夸且荒谬。<b />
可实际上其中某些大才正是用此看似浮夸、荒谬的话本,以虚写实,甚至预测未来。<b />
倒是韩绍被李文静这般郑重其事的态度,搞得近乎一愣。<b />
借他品鉴一二?<b />
本来就是他信口胡编的说法,这突然之间能从哪儿找给他品鉴?<b />
总不能当着他李文静的面,现写一本【陈圆圆传】吧?<b />
韩绍心中失笑,面上却是一脸遗憾道。<b />
“那话本也是我早年无意中看到的,至于所著者何人,旷日久远,却是记不得了。”<b />
见韩绍表情认真,李文静眉头微微蹙起。<b />
若是韩绍成势之后,看到的这本话本,倒还好说。<b />
毕竟于太康帝而言,在幽州这地界,手上能打的牌并不多。<b />
有些事情只要推测一番,便可猜出几分端倪。<b />
可要是‘那人’早早便写下了这话本,这事就有些不简单了……<b />
见李文静表情凝重,手中捻着的那枚白子迟迟没有落下,韩绍轻咳一声,提醒道。<b />
“长史,该落子了。”<b />
李文静闻言,这才收回了心神。<b />
随手在纵横交错的棋盘上落下一子后,李文静忍不住白了韩绍一眼。<b />
这混账对公孙度那厮倒是一口一个‘岳父’,叫得亲热。<b />
怎么到了自己,便只称长史了?<b />
呵!假父,就不是父?<b />
还是老夫这个昔日儒门七十二贤,比不上公孙度那个只会舞枪弄棒的匹夫?<b />
李文静心中不忿,一双微眯小眼,看不出情绪道。<b />
“你倒是赤诚得很。”<b />
这话一语双关。<b />
既是暗酸韩绍对于公孙度的热乎态度。<b />
也是在回应刚刚韩绍那一句‘我非吴三桂也’。<b />
韩绍闻言,颇为自觉地忽略掉第一层语境,坦然笑道。<b />
“大丈夫生于世,有所为,有所不为耳。”<b />
李文静抬眼,神色探究地打量着韩绍。<b />
似乎想要从这厮面上的神色变化,分辨出他这话的真假。<b />
读懂了李文静这般眼神的韩绍,失笑道。<b />
“看长史的样子……这是不信我?”<b />
老实说,或许在面对其他任何一个问题时,韩绍都不会这般自信。<b />
可唯独这个,韩绍却是自信无比。<b />
没办法,前世那寥寥二十余年的思想钢印,烙印得太过深刻。<b />
以致于哪怕穿越一趟,韩绍依旧不敢在身上沾染那两个不堪的字眼。<b />
这一点,不但李文静理解不了。<b />
这世上从未有过那般‘历史记忆’的其他人,同样理解不了。<b />
与韩绍那双清澈无比的眼眸对视了一阵,李文静终于也笑了。<b />
“你确实跟我以前见过的所有年轻人,都不一样。”<b />
说着,还不忘再次强调一句。<b />
“是所有。”<b />
想当年,在稷下学宫时,他见过的天骄学子不知凡几。<b />
有些也能称作雄才、人杰。<b />
可无论是当初那些天骄如何天资卓越、出类拔萃,与眼前的这小子相比,都感觉差点什么。<b />
至于具体差在哪里,李文静也不大说得清楚。<b />
思来想去,似乎便只有那一句能概括了。<b />
‘天命在身……果非常人也!’<b />
李文静心中叹息一声,看向韩绍的目光不禁带着几分意味深长。<b />
“长史这是在夸我?”<b />
韩绍笑意不减。<b />
“这是自然。”<b />
李文静点头,没有半分勉强。<b />
……<b />
阁楼上寒风吹拂。<b />
茶炉里的银丝碳烧得正旺。<b />
一身狐裘的姜婉手腕翻转,不时为两人添奉着茶水。<b />
从始至终,她都没有插过一句话。<b />
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这一老一少相坐对弈。<b />
老实说,以她现如今的眼光来看,这两人的棋艺并不高超。<b />
看似杀得你来我往、争锋相对,实则只是因为半斤八两,一时奈何不了对方罢了。<b />
姜婉能忍住不笑,无非是习惯了掩藏自己的情绪罢了。<b />
不过棋盘无趣,两人口中所说的话,姜婉却极为留心。<b />
比如李文静刚刚在绍哥儿面前,做的那一番假设,姜婉听来便极为忧心。<b />
若是那太康帝为了彻底斩断绍哥儿跟公孙一族的联系,当真让公孙辛夷与姬家老九完婚,绍哥儿又该作何反应?<b />
眼睁睁地看着公孙辛夷嫁与他人?<b />
姜婉觉得以绍哥儿现在的性子,怕是不会答应,也不能答应。<b />
抛开儿女情长不谈,【姻亲】这层关系看似脆弱不堪。<b />
实则重要无比。<b />
没有这层关系在,绍哥儿日后想要接管镇辽军一事,便是名不正言不顺。<b />
甚至有可能彻底化为泡影。<b />
而且若是没有镇辽城、乃至公孙一族的支持,孤悬草原一角的冠军城,便是一座孤城。<b />
就算来日与乌丸蛮族的一战,能够战而胜之,彻底扫平来自草原的威胁,也是如此。<b />
那些世家大族、名门大宗,就算明面上不敢与绍哥儿作对,暗地里也会联合起来锁死冠军城。<b />
原因无它。<b />
只因为她的绍哥儿不是世家大族出身这一点,就足够了。<b />
可笑?<b />
或许吧。<b />
或许曾经的姜婉会觉得可笑。<b />
可随着这近一年来,跟着李文静这个义父修法家之学,诵读古史、典籍,翻阅世家阀阅、宗门源流,很多曾经看不懂、想不通的事情,如今终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b />
姜婉心中叹息。<b />
对于一个女子而言,她是聪明的。<b />
可有时候她宁愿自己愚笨一些。<b />
像她那宛如生母一般的婶娘,整日活得没心没肺,倒也开心。<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