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华娱2001:叫我导演! > 第126章 东方之子

第126章 东方之子(2 / 2)

“您好,沈良,我是白彦松。”<b />

“您好。”<b />

沈良笑着起身,跟对方握了握手。<b />

日后,这位虽然口碑崩塌,但在人家的地盘上,该给的面子,总得要给。<b />

说实话,央妈派白彦松过来采访,沈良还挺意外的,他本以为今天会是张羽采访。<b />

“坐吧,我来也没有别的事,就是提前认识一下,顺带对一下采访提纲。”<b />

“好。”<b />

少顷,沈良翻看起了提纲。<b />

从头到尾粗看了一圈,沈良抬头道。<b />

“我没问题。”<b />

“好。”<b />

白彦松笑着点了点头。<b />

“那我先去演播室准备,一会见。”<b />

很快。<b />

上好妆的沈良便跟着工作人员来到《东方时空》的专属演播室。<b />

简单聊了几句,随着一声打板,三台摄像机同时亮起了红灯。<b />

没有太多的前戏,连介绍都没有,白彦松便单刀直入。<b />

“2002年对于华夏电影是特殊的一年,6月1号,院线制组建工作初步完成,全国23个省建成院线30条。<b />

同时,好莱坞大片的配额从10部变成20部,作为新科金棕榈得主,你是怎么看待这场改革风暴的?”<b />

“我觉得是好事。”<b />

“好事?”<b />

“对,就像当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院线制改造也是把大锅饭变成了责任田。<b />

跨省院线的出现,尤其重要,打破了原有四级发行的垄断模式,大大节省了影片的发行成本和发行时间。”<b />

(四级发行,即统购统销+层级发行,中影→省→市→县,发行不得跨省)<b />

白彦松又问了几个院线改制的问题,随后话锋一转。<b />

“你最近筹备的新作预算高达1500万美元,而2001年全国票房只有8.9亿,根据电影市场的惯例,如此高昂的投入,几乎很难收回成本。<b />

这样的举动是否太过冒险?”<b />

“我并不觉得是冒险,今年即将上映的《英雄》,才是商业化电影的先驱,我只是跟随前辈们的步伐而已。”<b />

“但《英雄》启用的是李莲杰、张曼瑜等大腕,你的新作似乎准备启用新人,这样不算冒险吗?”<b />

“我觉得不算,电影产业以内容为王,影片质量的优劣才是票房的关键因素。”<b />

“看来,你对自己的新作很自信?”<b />

“那当然,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自己都要否定自己,别人还能相信你吗?”<b />

听到这个回答,白彦松忽然想要深入一下,接下来的这个问题,明显不在提纲之内。<b />

“说起自信,你是否觉得国人太过追求国际认同,以电影圈为例,学院派对欧洲三大的重视远远超过国内的电影节。”<b />

“这一点,我不太认同。”<b />

沈良微微眯眼。<b />

“不论是国内的奖项,还是海外的奖项,都是对作品的认可和肯定,它们只是侧重点、历史、影响力不同而已。”<b />

“没有高低之分。”<b />

白彦松继续发问。<b />

“那你为什么选择先冲击欧洲三大呢?”<b />

这个问题又有点‘出格’,但导播并没有喊停的意思。<b />

录播而已。<b />

又不是直播。<b />

“原因很简单,经济问题,欧洲三大的获奖作品,能够卖上高价。”<b />

“……”<b />

沈良的回答,有点出乎白彦松的意料。<b />

他本以为沈良会和那些学院派一样,会往艺术方向靠。<b />

结果,对方却直言不讳的承认,就是为了钱!<b />

这有点不太符合国内一贯‘耻于言利’的风气。<b />

(本章完)

最新小说: 《神域重铸》 莽书生的水墨修行 苟在初圣魔门当人材 大圣座命 金铲铲求生,只有我有海克斯强化 铸命成剑,斩魂登仙 这个演员鬼计多端 40k:午夜之刃 四合如意 人在中世纪,抽卡升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