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金棕榈的牌面<b />
沈良回国了!<b />
《东方时空》制片人陈蜢第一时间收到北电校方传来的消息。<b />
然后,他立刻召集《东方之子》的制片团队,准备将采访沈良的事提上日程。<b />
千禧年左右《东方时空》有多牛?<b />
央视王牌栏目《焦点访谈》、《朝闻天下》、《华夏音乐电视》、《面对面》、《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等节目都是一母同胞。<b />
前身全源自于《东方时空》。<b />
白彦松、景一丹、小崔、水君益、张全灵等等名嘴,也都是从《东方时空》走出去的。<b />
这个栏目,堪称央妈的黄埔军校。<b />
培养了大量的人才。<b />
收视率那也是非常牛掰。<b />
既然《东方时空》都要上了,上面关于《小偷家族》的定调,当然也下来了。<b />
虽然题材稍微有点敏感,但考虑到其获奖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沈良青年学生导演的身份。<b />
上面最终选择支持。<b />
下个月,电影局和北电会联合组织一次专题座谈会,肯定影片的现实主义价值。<b />
什么庆功宴、发布会。<b />
那是没有的。<b />
庆什么功?<b />
发什么会?<b />
报纸、广播、电视都上了,《东方之子》、座谈会也在安排了。<b />
关注电影的人都知道国内多了一个金棕榈,而且还是北电在校生拿的。<b />
这还不够?<b />
大张旗鼓的办,反而拉低格调。<b />
关起门来,自己人办一场,那就够了。<b />
至于上映的问题,也讨论的七七八八。<b />
可以上。<b />
只要不大规模宣传,原则上支持。<b />
不过,江文和龚丽的那段jq戏,得删除一部分。<b />
中间去掉,留头留尾。<b />
其他的?<b />
一刀不剪!<b />
包括联防队登门,以及最后的审讯戏,都一刀不剪。<b />
什么牌面,都没这个实在!<b />
但。<b />
沈良还是反思了一下。<b />
一座金棕榈,终究不太够份量。<b />
那段jq戏拍的时候,本可以拍的再深入一点,他当初停顿的那下,就是想让两个人继续拍下去。<b />
不过。<b />
最终他还是喊了停。<b />
不挑战审核底线。<b />
然而。<b />
学校传回来的消息,还是建议删除。<b />
建议两个字,很特色。<b />
我只是建议,你有权不听。<b />
唔。<b />
不听的结果嘛。<b />
“沈导,欢迎回来。”<b />
首都机场,陶坤笑眯眯地从沈良手上接过了行李箱。<b />
什么?<b />
看起来像拎包小弟?<b />
别人想拎,还没那个机会!<b />
沈良在国外这段时间,跟了《法官妈妈》、《小偷家族》、《调音师》、《那些年》四个组的制片人陶坤,成了很多人眼里的香饽饽。<b />
是的。<b />
《那些年》筹备的消息也传了出去。<b />
陶坤和胡雪扬都开始提前物色演员备选名单了,圈内人能不知道吗?<b />
宰相门前七品官。<b />
陶坤一看就有沈良‘御用’制片人的苗头,这时候不联系,什么时候联系?<b />
不过,陶坤有一点好处。<b />
心里有数。<b />
飘归飘,衣收了,炮弹全还了回去。<b />
想从他这里得到什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