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沓来<b />
王廪精于算计,在他想来,女儿即便要让出名士弟子的名额,也当让给自家人。<b />
比如,他唯一的嫡子。<b />
是的,王廪与崔氏有了一子。<b />
当年崔氏小产,王廪为了自己的利益,并想要趁机报复崔氏,便硬要说是月信。<b />
得了楼家的帮助,还打压了崔氏的气焰,王廪可谓是一箭双雕。<b />
偏偏他表现得十分坦然,言之凿凿,崔氏都有些怀疑自己,事情也就被含混过去。<b />
但,随后崔氏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b />
足足将养了两年,才又重新怀孕。<b />
这个时候,崔氏心里或许已经有了猜测,虽然没有表露出来,但在月信推迟了三天后,她便立刻请来了府医。<b />
只是月份太浅,府医不敢确定。<b />
崔氏却还是将此事宣扬得人尽皆知,王廪更是第一波得到“报喜”的人员之一。<b />
半个月后,府医再度诊脉,确定崔氏确实有妊。<b />
崔氏无比小心,整个孕期,将自己和孩子护得密不透风。<b />
为此,崔氏暂时放下了与婆母的争斗,将刚刚夺回来的管家权又交给了谢太夫人。<b />
谢太夫人:……<b />
她很想告诉儿媳妇:崔氏,你多虑了!<b />
我确实不喜欢你,可我想要嫡出的孙儿啊。<b />
那时王廪都三十多岁了,膝下只有几个庶子。<b />
虽然有血脉传承,但,庶子终究还是不如嫡子尊贵。<b />
尤其是在王家,对于嫡出、对于“名正言顺”有着外人无法理解的执念。<b />
在王廪看来,庶子只是延续血脉的工具,而非支撑门户、振兴家族的继承人。<b />
可惜他心爱的姜氏,只给他生了一个女儿。<b />
他不喜崔氏,崔氏却是他明媒正娶的正妻,王廪会暗中算计崔氏,也会与她生儿育女。<b />
崔氏有妊,王廪内心的欢喜,并不比崔氏少。<b />
谢太夫人爱屋及乌,为了儿子,为了家族,自然看重崔氏腹中的胎儿。<b />
所以,崔氏根本不必这般防备,谢太夫人再想调教儿媳妇,也不会伤害自己的孙子!<b />
不管王家几个主人有着怎样的心思,崔氏顺顺利利的度过了整个孕期,并安然产下一子。<b />
就在开泰二年,新朝初立,王家嫡子降生。<b />
王廪欣喜不已,亲自为儿子取名“昶”。<b />
王家上下,亦是一片欢腾,奴婢们都被赏了两个月的月钱,就连远在庄子上的王姮,都得了一份红封。<b />
随后,王家阖家迁回京城,崔氏把年幼的王昶一并带走。<b />
王廪独自留在沂州,与儿子分别两地,亦没有疏忽了儿子。<b />
每旬都会有书信,或是询问儿子的成长,或是考校儿子的功课。<b />
如今,王昶已经七岁,早已开蒙,在去年考入了京城的骊山书院。<b />
王昶天资尚可,算不得神童,却比同龄的孩子聪慧些。<b />
至少,在谢太夫人、崔氏写来的信里,王昶是个聪颖、优秀的好孩子。<b />
王廪顿觉后继有人,愈发为儿子的未来考虑。<b />
王姮已经成了沈度的学生,与沈度这个先生的感情也极好。<b />
王廪便想着,等王昶再大些,就让王姮想办法求沈度也将王昶收入门下。<b />
当然,王廪知道,沈度沈名士不是许愿池里的王八,不会有求必应,更不会任人予求予取。<b />
人情珍贵,王廪才不会将这种机会让给外姓之人。<b />
即便这些人是他妻族、母族的亲戚。<b />
王廪一一回绝,谢太夫人还好些,在亲儿子与隔了好几层的族亲之间,更亲近前者。<b />
崔氏就不一样了,她认定王廪是“爱屋及乌”,忘不了姜氏这个前妻,才会对王姮如此看重。<b />
不但不肯让王姮让出名额,还不许王姮去沈度面前求情。<b />
“哼!他倒是个心疼女儿的慈父,竟是连半点为难的事儿,都不让那丫头去沾!”<b />
不得不说,女人和男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就是不一样。<b />
王廪是为了儿子,为了自己的家族。<b />
而崔氏却认定王廪是对姜氏旧情难忘,所以才会格外偏袒王姮,让她免于各种打扰与麻烦!<b />
崔氏愈发怨恨,与王廪的夫妻感情,愈发淡薄。<b />
如今,娘家有了能够在王廪面前炫耀的事儿,不管大小,崔氏都乐得宣扬。<b />
王廪确实被刺激到了。<b />
自己有靠山,靠山却不是那么的牢靠,还总给自己添堵。<b />
崔载、楼让等,则能够平步青云,他如何甘心?<b />
崔家,已经够糟心了。<b />
还有个谢家。<b />
谢太夫人所在的谢家,与沂州王氏不同。<b />
谢家就是迁至南境的名门谢氏。<b />
几十年前,南境改朝换代,谢太夫人的家族惨遭新君清算,家中郎君或是被流放,或是逃亡。<b />
谢太夫人便跟随父兄逃到了北境。<b />
父亲靠着谢氏的名头,在北境谋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b />
这样的谢家,便有些不上不下——<b />
北境真正的世家,瞧不上。<b />
而北境的寒门、武勋,谢氏又觉得卑微。<b />
到了谢太夫人议亲的时候,谢父找来找去,竟只有王家还算匹配。<b />
沂州王氏也好,琅琊王氏也罢,终究是王氏,是曾经与谢氏并称的顶级门阀。<b />
王谢联姻,倒也圆满。<b />
就这样,谢太夫人嫁给了王廪的父亲,成了王家的主母。<b />
谢家也在北境落地生根,繁衍发展。<b />
只是,谢家的气运大概是随着家族的倾覆而断绝。<b />
谢太夫人的兄弟、侄子等都不是惊才绝艳之人,三四十年来,他们最高的官职,就做到了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b />
就这官职,还是有“谢”这个姓氏的加成。<b />
谢家,业已败落。<b />
去年,杨翀拿下南境,南北一统。<b />
南境的世家,纷纷开始北上,其中就有谢太夫人曾经在北境的族人。<b />
虽然已经隔了两三辈,却没有出五服,还有统一的族谱,是一个老祖宗传来的嫡支嫡脉。<b />
而南境的谢氏,过去的十几二十年,倒是比北境谢氏风光——<b />
谢太夫人的堂侄,做到了从三品的御史大夫,堂侄孙更是少年俊彦,直接被南境的皇帝下降公主。<b />
咳!<b />
问题大了!<b />
本该是风光无限的驸马,南境却亡了国。<b />
皇帝都成了阶下囚,还是杨继仁慈、宽厚,没有杀掉这位亡国之君,还封了个安乐侯的爵位。<b />
懂的都懂,所谓安乐侯就是北境朝廷用来彰显功绩的吉祥物。<b />
荣耀,没有!<b />
只有那种不敢表露的屈辱与愤懑!<b />
安乐侯不敢怨恨,只能“乐不思蜀”。<b />
曾经的金枝玉叶,也摇身一变,成了侯府的小贵女。<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