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666章 福祸连南北

第666章 福祸连南北(2 / 2)

南下的官道上,一轮红日渐渐西沉,初夏古道,枯荣芳草,都被映照得一片火红。<b />

贾琮站在自己马车旁,眺望南下官道之上,首尾相接的四辆马车,正缓缓远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b />

马车上甄芳青俏脸粉红,左手轻轻揉搓右掌,明眸秋波婉转,更胜娇美。<b />

那柔白如玉的纤手,印了几道清晰可见指痕,衬着女儿家娇嫩的肌肤,显的异常醒目。<b />

甄芳青抚过那指痕,忍不住倩然一笑,想是他方才握的太紧,连手指印都落下了……<b />

这指痕虽只是落在她手上,但似乎印在她心里,只怕再难褪去。<b />

丫鬟蓓儿见自己姑娘脸儿红红,神情有些古怪。<b />

好奇问道:“姑娘,你和琮三爷都说什么体己话,在马车里呆了好久。”<b />

甄芳青俏脸似乎愈发通红,但也没怪小丫鬟唠叨。<b />

微笑说道:“我们说了许多话,都是以前没说过的话,以后即便相见不易,也能常常想起,多了不少念想……”<b />

……<b />

贾琮给甄芳青送行后,返回府中已夜幕降临。<b />

迎春、黛玉、探春等姊妹听到消息,心里都微觉奇怪,没想到他去送行,竟耗费了大半日时间。<b />

但她们想到他和甄芳青毕竟有过婚姻之约,虽然亲事夭折,但两人的渊源已结下。<b />

谁都看得出来,人物出众的甄姑娘,对贾琮可颇为用心。<b />

如今这两人远别在即,竟有这许多话要说,一说就要半天光景。<b />

姊妹们见了这种情形,难免窃窃私语,心中揣测,原以为甄姑娘是用心的,现在看来也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b />

像迎春身为长姐,对自己兄弟的姻缘之事,向来比旁人关注。<b />

想着那甄姑娘虽好,但终究和自己兄弟无缘。<b />

如今两人远隔千里,没有天大的要紧事,都不可能轻易走动,再热的心思,也会冷却下来。<b />

接下去两天,黛玉不知是否多心,发现自己三哥哥,心绪似乎有些低落,<b />

她虽有些微微泛酸,却不提半句由头,还常找些话题哄他丢开心思。<b />

……<b />

家宅中儿女情事不提,随着新晋进士十日休沐将尽,神京城各大衙门,各自出现新人新气象。<b />

吏部已梳理分派确定,三百新科进士的观政事宜<b />

这几日时间,陆续有新科进士欣喜雀跃,收到吏部告书,指定他们观政所属司衙。<b />

同年间也多了觥筹交往,彼此议论纷纷,笑谈各自前程去向,互祝即将踏上仕途为官之起点。<b />

但是其中也出些意外之状……<b />

贾琮作为今科进士之中,是名望最尊、官爵最盛之人,自然受到许多同年进士瞩目<b />

其中心思灵活之人,知道贾琮不但文华出众,更是大周火器首倡之人,因卓绝的火器之才,得到当今圣上器重。<b />

如果他们能进入工部火器司观政,有了这位同年之谊的上官照拂,仕途之上只怕会事半功倍。<b />

更不用说坊间传闻,当今圣上对火器司极其倚重,常御驾亲临火器工坊,自己甚至可能进入圣驾视野……<b />

但凡能进士上榜之人,思虑都不是平俗之人,有这样想法的新科进士,也绝不在少数。<b />

因此,这些日子吏部常收到新科进士上书请缨,申请进入工部火器司观政,为大周火器之业效忠。<b />

因进士请缨观政之所,历来也不算稀罕事,各官衙也需才人员补充,原本就是双向选择。<b />

吏部按常例将此事反馈贾琮,让他定夺筛选观政进士。<b />

贾琮得知此事后,并没有丝毫犹豫,以工部火器私眼下人员充足,无入司观政之需,予以拒绝。<b />

吏部对此事自然不在意,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但许多有此心思的新科进士,难免十分失望。<b />

贾琮之所以对此事断然回绝,是因当下火器司面临的异常形势。<b />

虽然外人很少知道,如今火器工坊在营造新式火枪,并且威力远胜改进型鲁密铳。<b />

但是嘉昭帝御驾亲临火器工坊,大批营造材料络绎来往运送,火器工坊周围加派大批禁军守护。<b />

这些事情却是绝对瞒不住人的,如今火器工坊已再次成为朝野瞩目焦点。<b />

嘉昭帝对于后膛枪营造之事,更是极为关注,为了杜绝后患,防止再生觊觎,甚至加紧翻查金陵旧案,以儆效尤。<b />

况且贾琮也不会天真以为,新科进士清贵尊贵,都是清正坦荡之辈,毫无阴邪私欲之人。<b />

那些向吏部自动请缨的同年,到底有多少不同的心思,一时之间谁也说不准……<b />

在这等风波暗涌的形势下,火器司任务新进人员和事务,都会带来叵测风险,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b />

……<b />

其他进士对观政之事,津津乐道,满怀憧憬。<b />

唯有一甲三人,没有普通进士的期待惊喜。<b />

因他们三人在传胪大典后,就已确定了去处,进入士人心有向往的翰林院为官。<b />

对于状元张文旭、探陈启瑞来说,翰林院是他们举业的丰碑,是他们仕途的光彩起点,能让他们生出无限自豪。<b />

但对贾琮就没这等强烈感受,翰林院对他来说,不过是多了个上衙的地方……<b />

等到三人第一次到翰林院上值,才发现这天下士人景仰之所,也有许多以前不知的奇异之处。<b />

往日科举一甲三人,出席大多数场合,都是引人注目的角色,光彩耀眼自不待言。<b />

但是一旦进入翰林院,外头的行情,在这里却是行不通的。<b />

因但凡每届春闱一甲三名,都会指定入翰林院历练为官。<b />

所以这等清贵之地,外头被恭维成文曲下凡的状元榜眼,在这里宛如过江之鲫,如同不值钱的大路货……<b />

文华精英云集的翰林院,没有状元榜眼探之流,就要高人一等,要被人特别尊重的规矩。<b />

在这里新科进士最不起眼,一个资料较深七品翰林检讨,对从六品新科状元呼来喝去,是常有的事,旁人也不以为奇。<b />

所以,状元张文旭和探陈启瑞,在入职翰林院之始,科场上耀眼的光环褪去,很快的泯然众人。<b />

虽然这对他们来说,多少有些失落之感,但这是翰林院中常情,他们只能去尽量适应。<b />

就在张文旭和陈启瑞,在七品翰林检讨指导下,着手最基础、最繁琐、最简单的翰林文书之务,忙碌到脚不沾地。<b />

作为榜眼郎的贾琮,却是完全不同的境遇。<b />

他入值翰林院的首日,没有不长眼的检讨,会对他大呼小叫。<b />

他被很快请进自己的官廨,翰林学士葛宏正百忙中抽出时间,召集翰林院主要官员,向他各自引荐。<b />

葛宏正之所以对贾琮这般看重,也算早有前因。<b />

但年贾琮乡试之时,写出那篇士人明德不振的策论,其中士人立心之言,已成学人治学立志不易真法。<b />

当时葛宏正读了这篇乡试策文,极其赞赏,深感贾琮卓异之才,曾上奏让贾琮入翰林院任七品典籍。<b />

因当时嘉昭帝有所顾忌,驳回葛宏正奏请,不然翰林院早多了位十几岁举人翰林,不知要何等惊世骇俗。<b />

如今贾琮实至名归,最终得入翰林,葛宏正满怀学养清正之心,更觉得自己当初慧眼识人,自然对贾琮愈发推崇。<b />

那些过来拜见的翰林官员,无人敢对这位十五岁翰林学士,有半点轻视之心。<b />

不仅因为贾琮是正五品翰林学士,是他们正经的顶头上官。<b />

更因为翰林学士之职,不过是贾琮其中一个身份。<b />

眼前少年上官的根底和名望,到底是何等荣盛,所有翰林官员心知肚明,自然都对他毕恭毕敬。<b />

贾琮每日在翰林院露脸,不过处理些名义上的公务,然后便去城郊火器工坊主事。<b />

这也是当今嘉昭帝默许之事,葛宏正自然对他听之任之。<b />

所以贾琮在翰林院的时间并不多,即便如此,他还是常遇到两位同年。<b />

张文旭和陈启瑞每次遇到贾琮,都要依着官场礼节,对贾琮鞠躬行礼,口称大人。<b />

陈启瑞对此处之坦然,还有些沾沾自喜,对翰林次官是自己同科同年,似乎感到与有荣焉。<b />

张文旭虽然举止十分恭谨,但眼神难免有些羞赧,至于心中有无千万匹草泥马跑过,只有他自己清楚……(本章完)

最新小说: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 万般特质加身,我终将成为不朽 是中医,不是神棍 神之爱(西幻炖肉合集,s) 纸飞机和向日葵 大道有缺 玄幻:开局签到混沌道体 灵界异能之元素风云 修仙:从摆渡拉客开始 百岁筑基,从满级悟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