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昭帝听了郭霖的话,背着双手在殿中踱步,当他走到大殿门口,正是正午时分。此时日升中天,光辉灼灼,绚烂耀眼阳光,宣泄于万顷宫阙之上,显得异常壮美瑰丽,让他心中凭生踌躇之气。<b />
……<b />
嘉昭十五年,五月十二,伯爵府,贾琮院。<b />
未时刚过,豪门内宅,庭院深深,正是一日中最安静之时。<b />
整个院子里外静悄悄,并不见有人走动,只有贾琮书房之中,有倩影来回走动。<b />
这个时候,会在贾琮的书房出现,一般只会是英莲。<b />
英莲管着贾琮的书房,原本贾琮忙于科举,也是英莲最忙碌的时候。<b />
不仅每日跟着贾琮读书,贾琮来回洛苍山柳宅听课,也只带她一人出门。<b />
虽那时常常不得清闲,但每日在贾琮身边跟进跟出,倒让英莲过得更有趣味。<b />
如今贾琮完结科举大事,除服之后每日上衙,在家里的时间,一下少去了许多。<b />
呆在书房的时间,也远不如往常充裕,让英莲多了不少寂寞无趣。<b />
此时,她神情有些聊赖,拿着一个鸡毛掸子,在书架子前来回掸尘。<b />
其实那书架子乌黑光亮,哪里有什么灰尘……<b />
午后阳光从窗棂射入,在书架上投下阴影,照着英莲苗条婀娜的娇躯,衍射出融和毫光,透着撩动心魄的美丽。<b />
英莲不像丫鬟红衣绿袄的打扮,穿件粉色右衽交领长衣,衣上绣精美玉兰枝,脖颈上戴着赤金项圈,闪动莹黄光华。<b />
头顶梳着微斜的凌虚髻,插两朵淡粉绢,两鬓扎了小辫,俏脸娇润如雪,气韵稚美可爱。<b />
她拿着鸡毛掸子比划几下,便扔在一边,随便找了本闲书,坐在贾琮的书案上翻阅。<b />
正当无聊到昏昏欲睡,突然听到娟儿的声音:“三爷今日这么早下衙?”<b />
……<b />
英莲听到心中一喜,快步出了书房,看到贾琮脸有笑容进了院子,似乎心情颇为不错。<b />
她问道:“少爷,今日工坊无事吗,怎么这么早就下衙回府?”<b />
贾琮笑道:“这几日事情顺当,到月底便可大成,我已下了章程,下面人自会办理,倒不用我时时守着。<b />
今日我早些回来,需写一封奏书,过些日子可能用到。”<b />
贾琮见院子里静悄悄,问道:“怎么就你在家里,芷芍、晴雯、龄官她们怎么不见?”<b />
英莲说道:“五儿姐姐自然在西府,上午牟尼院传来消息,说芷芍姐姐的师傅身子不适,她和邢姑娘去了牟尼院看望。<b />
晴雯被绣橘叫去绣样,龄官被林姑娘叫去说话,还带了豆官一起去。”<b />
贾琮笑道:“你怎么不出去逛逛,一个人呆着不气闷。”<b />
英莲一笑说道:“我懒得出门,再说个个都出去了,这屋里总要留人看着,我在书房里也清静。”<b />
两人进了书房,英莲正要磨墨铺子,突然看到贾琮右手虎口处漆黑一块。<b />
连忙一把抓过贾琮的手细瞧,说道:“少爷你的手怎么黑了一块,这是烫伤了吗?”<b />
贾琮笑道:“那里是烫伤,不过是粘上火药粉末,用水洗过,只是匆忙了些,一时没弄干净。”<b />
……<b />
自从殿试之后,贾琮照常每日去工坊上衙,这些日子后膛枪撞针改进熔炼,已取得很大进展。<b />
铁匠按照贾琮建议,改进了熔炼之法,新锻造的撞针强度持续提高。<b />
眼下能支撑连射二十六发,撞针不出现断裂故障,距离贾琮要求支撑连射三十发,只有一步之遥。<b />
今日工坊样枪试射,贾琮亲自下场,一连射击十余发才罢休,算是过了一把瘾头。<b />
现场的火器司副监刘士振、管事钱槐等人,见他使用新研制后膛枪,操作手法如此娴熟。。<b />
倒像用过许久后膛枪一般,着实将他们都一跳,这种新式火枪,明明刚研制出样枪。<b />
他们也从没见贾琮用过,他如何做到射击动作熟极而流?<b />
见惯贾琮诸般神奇的几人,最后只能以贾琮天纵奇才,生而知之来解释了。<b />
而且,一旦后膛枪营造达到贾琮要求,这等犀利之极的军国利器,必定要在大周军伍掀起巨大波澜。<b />
那时这位年轻上官将会何等耀眼,眼前这点奇异之事,也就不算什么了……<b />
……<b />
英莲出了书房,很快便端来一盆清水,还有一块鑫春号香水胰子。<b />
贾琮用胰子搓洗一会,火药粉末侵染肌肤,颇为顽固,一时不得洗去。<b />
英莲取出自己手帕打湿,握着贾琮的手掌不断擦拭,结果弄得自己也纤指发黑。<b />
她琼鼻微皱,看着自己的手指,小脸有些发苦。<b />
贾琮笑着一抓过她的小手,打上香水胰子,也仔细搓洗起来。<b />
午后阳光融合,照得铜盆中水光潋滟,摇晃不定,让人心绪沉醉。<b />
英莲手掌十指纤纤,秀巧美丽,柔润温和,贾琮握在掌中轻轻搓洗,心口凭生暖意,有些爱不释手……<b />
贾琮洗得细心,英莲俏脸粉红,心头发颤,觉得掌心痒痒的,又舍不得抽回,任凭贾琮摆弄。<b />
书房之中水声淅沥,英莲终于忍不住掌心痒意,发出银铃般笑声,在安静的院落里飘荡。<b />
……<b />
五月十二,日落时分,大周宫城,文华殿东阁。<b />
十八名同考官昨夜忙碌半宿,天明即起,继续殿试墨卷批阅排序。<b />
如此辛劳两日,除一甲三名、二甲前十五名,终于在十二日日落,完成其余殿试墨卷评阅排序。<b />
三大主考官收到同考官评卷排名清单,并对二甲十六至五十名,仔细询问几句,其他浏览而过,便签字收讫。<b />
因为,一甲三名,二甲前五十名,都有过朝考入翰林之资。<b />
五十名开外排名,除了口碑脸面之外,实际位份并无区别,主考官通常情况之下,都以同考官排序为,或者做少些调整。<b />
等到三大主考官收讫评阅排名,便马不停蹄赶往乾阳宫,一是向嘉昭帝复命评卷清单,二是最终商议落定一甲三人之位。<b />
而十八名同考官也被放开宫禁,出宫返家休憩,其中不少人明日还要参加早朝。<b />
孙守正跟着其他同考官,拖着疲倦的身躯,走出奉天门。<b />
等到他午门之时,回头望了一眼身后巍峨宫城,心中没来由一阵轻松,继而生出一股磊落之气。<b />
他想到萧家书铺那位老者的言辞,想到吴梁在贡士队伍中的得意言行,想到徐亮雄脸上讳莫如深的微笑……<b />
更想到他与十七位同考官,为了三百贡士仕途前程,挑灯批卷,殚精竭虑,耗尽精力。<b />
他想到这些情景,心中涌起一股热血,似乎能将他点燃,脸上涌起一阵潮红,两日一夜的辛劳疲惫,似乎一扫而空。<b />
科举抡才,社稷大事,天下士人之望,岂能容奸邪之辈,随意践踏玷污!(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