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黛玉带着众姊妹进来,因她们也知今日贾琮半年丁忧期满,都来为他送信除服。众人围了一桌,和气融融,陪着贾琮用过早点。<b />
只是林之孝亲自来请,因今日贾琮丁忧除服,他得了老太太的吩咐,按家规需入祠堂祷告祖先,拜别亡父灵位。<b />
贾琮对这些繁文缛节,内心多少有些不以为然,只是即为宗法礼数,也不会去做吐槽的蠢事,按部就班罢了。<b />
等到从荣国祠堂出来,直接出了西角门,去往神京城东礼部官衙,录名消除丁忧之礼。<b />
……<b />
荣国府,荣庆堂。<b />
王熙凤大早便进了荣庆堂,正和贾母说着闲话。<b />
因贾琮得中会元之喜,西府宾客盈门,热闹喧哗了数日。<b />
贾母待客时虽觉光彩体面,但毕竟上了岁数,事后歇上两日,才算堪堪缓和过来。<b />
今日贾母刚养足精神,便让人去东路院叫宝玉来见,自贾琮及第喜庆之日起,宝玉已多日没在西府露面。<b />
贾母问道:“琮哥儿今日出门了?”<b />
王熙凤笑道:“方才我出院子时,正好五儿过来管事,说琮兄弟大早就去了祠堂上礼,如今已去礼部录名除服。”<b />
贾母叹息道:“这半年以来,家里也闹腾的很,好事坏事都一起折腾,如今总算消停下来,琮哥儿也重新出来做官。”<b />
王熙凤笑道:“老太太放宽心,经过前面这一阵,以后家里必定事事顺心。<b />
琮兄弟如今得中会元,那可是天大的功名,过几日还要入宫殿试,将来前程必定红火,我们东西两府也必定错不了!”<b />
贾母听了这话,脸上也露出不少笑容,贾家府邸兴旺,是贾母最乐意之事,她是生来富贵命数,最在意不就是这桩。<b />
这时,王夫人带着宝玉进了荣庆堂。<b />
多日不见,宝玉白嫩的脸庞又圆润讨喜几分,只是脸上神情有些不自在。<b />
或许是那日贾琮得中会元,荣庆堂上的喜庆情形,让宝玉有些厌弃欲死。<b />
连带着他对西府,都有些心有余悸,似乎这里已被贾琮玷污,到处也蒙上禄蠹之气,让他扼腕叹息……<b />
贾母见了宝玉就满脸笑容,把他叫到身前,又解了头上双龙抢珠大红抹额。<b />
看到宝玉额角伤疤已大好,只是还留下一道明显的红痕。<b />
贾母心疼的说道:“宝玉,你如今也十五成年了,做事可要稳重小心,可不能像这次,好好走路也摔这么狠一跤。<b />
我看着伤疤就心颤,就知道你当初伤得多重,你老子娘只是一味哄我,哼!”<b />
王夫人赔笑道:“老太太,我们也是怕你担心,如今宝玉不是都好结实了吗。”<b />
贾母说道:“他这伤疤还没好平实,这些日子吃东西还要清淡些,忌讳咸辣油熬,不然留下疤痕,坏了相貌,这可怎么得了。”<b />
王熙凤听了心中好笑,老太太这话说的,宝玉过了十五的爷们,额角不显眼的地方,多个米粒的疤痕,有什么打紧的。<b />
他又不是大姑娘家家的,也不是上台唱戏的名角,难道还能靠脸吃饭不成。<b />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说的有理,宝玉如今还没娶亲呢,这么好的相貌要有折损,那可怎么好呢。”<b />
贾母听了这话,也用慈爱的阳光,看着宝玉圆润喜庆的脸庞。<b />
王熙凤一听这话,顿时觉得自己有些害喜,腹中忍不住一阵翻涌。<b />
丫鬟丰儿见状连忙递上食盒,王熙凤捡了块酸梅含在口中,才算顺过一口气。<b />
贾母听到王夫人说道娶亲,问道:“上回你说相中夏家姑娘,这门亲事如今说和怎样了?”<b />
……<b />
一旁王熙凤听了这话,一双耳朵就差要竖起来了。<b />
其实,王夫人看中夏家姑娘,欲为宝玉媒聘为妻,自宝玉生辰宴席之后,便在两府流传。<b />
这种内宅大事,王熙凤自然早就听闻。<b />
她在荣庆堂和东府酒席上,见过几次夏家姑娘,要论姑娘家的相貌风韵,那夏姑娘也算一流人物。<b />
但是,王熙凤心思精明,看人眼光毒辣,她总觉夏姑娘有些不寻常。<b />
面容俏丽,目光明朗,却隐含一丝锐利;言语爽利,举止大方,能品味出几分泼辣。<b />
总之,在王熙凤的心目中,夏姑娘和家中知书达理的姊妹相比,必另一种闺阁人物,而且让她天然生出膈应……<b />
东路院两次寿宴,夏家母女都是堂上贵客,王熙凤也都在席。<b />
王熙凤将贾琮视为大房靠山,所以凡和贾琮相关之事,她都格外留意。<b />
因此东路院两次寿宴,每当贾琮入内堂致礼数,王熙凤都察觉出异样。<b />
夏姑娘每次看琮老三的眼光,都透着骚呼呼的味道,甚至就像被黏住一样。<b />
虽然这夏姑娘在人前,十分注重举止仪态,所以已有所克制。<b />
但王熙这种经事的精明妇人,又是格外留意,一双眼睛看的分明。<b />
……<b />
不过这件事情,王熙凤从没和人提过。<b />
不外乎夏姑娘是外家闺阁,这种事又无凭无据,况且和自己不相干,多少留些口德。<b />
而且,在王熙凤看来,琮老三生成这等得意风流样儿,被女人盯着瞧,有什么稀奇的。<b />
上回老太太请了四家贵勋小姐,本来想给给宝玉做媒。<b />
结果那四个丫头片子,一见到琮老三,个个看得眼睛发直。<b />
所以夏姑娘这幅嘴脸,也就不稀奇了。<b />
但是,王熙凤听到王夫人相中夏姑娘,想为宝玉媒聘为妻,她心中就有些傻眼。<b />
夏姑娘每次看到琮老三,都是火撩撩的浪样,却要做宝玉的媳妇,姑妈这眼神可真不利索……<b />
不过其中原由,她绝不会和王夫人提,不要说这些是她的臆断,就算是真的,她也不去讨这个臊。<b />
如今大房和二房这种行情,自己要是说了这事,自己姑妈不会觉得自己是好意,多半以为自己从中作梗。<b />
再说,夏姑娘爱看琮老三,就让她看个够,又不会少块肉,还能让她把人勾走。<b />
琮老三家里外头一堆女人,他可能会挑眼,但绝不会挑到夏姑娘头上,因为夏家不配,夏家也就能配宝玉这样的……<b />
所以,王熙凤对宝玉娶夏姑娘这事,心中毫不在乎,最多就是看热闹的心情。<b />
……<b />
王夫人听贾母询问这门亲事,脸色微微有些尴尬。<b />
说道:“那日宝玉生辰宴,我倒和夏太太隐晦说起此事,她相中我们宝玉的相貌人品。<b />
但她是寡居孀妇,夏姑娘是她的独养女,儿女亲事总要慎重,说要先探探女儿口风。”<b />
贾母听了心中不乐,自己宝玉这种人物,娶一个商贾之女,已有些低就委屈,怎么夏家还拿起架子?<b />
说道:“宝玉生辰宴过去这些日子,夏家也没个准信,听着有些渺茫,这事也别太当真,咋们该干嘛干嘛。<b />
我们贾家规矩,儿郎满十五成年,要在房里安排得力之人。<b />
宝玉身边多了可靠的人服侍提点,让他早些收心,多懂些人事,将来好成家立室。<b />
我看挑个好日子,把这里头礼数尽了,也算了了一桩事情。”<b />
贾母看了王熙凤一眼,笑道:“凤丫头,琮哥儿也到了岁数,这事也一起办。<b />
如今你是带喜信的人,你来挑个好日子,讨个吉利,将来他们说不得早些开枝散叶。”(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