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何以朝天厥<b />
神京,贡院,三月二十七,凌晨。<b />
昨夜又是一场春雨,空气中透着润泽的清寒。<b />
东方天空已晕出一丝微曦,将贡院角楼飞檐披上一缕金黄,在墨蓝的天宇,留下瑰丽巍峨的剪影。<b />
贡院之外,庞大广阔的神京城,除了不远处东市,传来一些隐约的熙攘,整个都城如蛰伏的巨兽,依旧沉浸在酣睡之中。<b />
但是,贡院中密集排布的号宿,却早已挑动星星点点烛火,远远看去,宛如无垠夜空之中,辉映闪亮的一片星辰。<b />
而与前几日相比,每条舍巷中都多几个巡逻差役,目的就是为了防范烛火……<b />
自嘉昭十五年春闱开试以来,开考的前面几日,同样这个时辰,大多数举子都还在号宿中沉睡。<b />
但今日却是不同,因三月二十七是三场策论考较最后一日,也是会试大比的尾声。<b />
今日日落时分,便是春闱落下帷幕之时。<b />
对于所有举子来说,今日都是他们攀赴青云之路,最后冲刺的时刻。<b />
每次春闱大比,贡院每日每人只免费供应一只白蜡,倒不是朝廷过于吝啬。<b />
因每次大周春闱入试举子,都不少于三千余人,即便每日每人一只白蜡,九日下来也需耗费数万只白蜡,糜费已是惊人。<b />
加之贡院号宿密集,夜晚多点蜡烛,存在很大火灾隐患,因此朝廷从会试安全考虑,并不赞成入试举子每日举蜡用功。<b />
但这事也不好明令禁止,所以允许学子限量携带白蜡入场,导致一些学子通过蜡封作弊。<b />
所以,举子入场携带的白蜡,都会被盘查差役拗断检查,几乎无一幸免。<b />
拗断的白蜡点燃时常不便,到了会试最后时日,为满足举子连夜赶稿的需求,贡院会限量出售白蜡。<b />
当然,贡院的白蜡和贡院的饭食,价格都是十分昂贵,但到了会试最后两日,再贵的白蜡都会被抢购一空……<b />
……<b />
这次会试策论首题过于艰深宏大,导致由首题延展的四道策论副题,也变得难以下手。<b />
自三月二十四日,三场策问开考之后,只有少部分举子拿到首题,经过一番推敲,便开始下笔撰文。<b />
大部分举子都是苦思冥想大半日,到了当日下午,甚至是晚间才开始动笔。<b />
少部分才情有限的举子,甚至到了第二日清晨,才滤清思路,生涩勉强的下笔。<b />
而临近三场结束的最后一夜,许多学子挑灯夜战,彻夜不眠,耗尽所有心力,反复修改撰写草稿,力求尽善尽美。<b />
其实出现这等情形,半点也不稀奇,本次入试举子三千余人,最终上榜的还不到百中取一。<b />
历朝科举从乡试开始,注定只是少数读书人的青云路,对大多数下场学子来说,他们不过下场陪考走形式。<b />
多少学子入贡院殚精竭虑九日,因为才情、心志、勤勉输人一筹,注定要和及第上榜失之交臂,最后只能感动一下自己罢了。<b />
……<b />
贾琮从三场开考首日,便已开始撰文,当日便完成了草稿,晚间对稿梳理一番思路,便早早熄灯休息。<b />
三场开考次日,他又了整整一日时间,对草稿进行细致推敲修改,其间修正数稿,连草稿背后都写满了字。<b />
等到笃定定稿,再无疑虑错漏,已经夜风幽寒,月升东方。<b />
他把草稿仔细折叠,放入被褥之下,又将空白的正卷小心收入考箱,便早早躺下歇息。<b />
等睡到第二日,卯时未至,他便精神抖擞醒来,取了干粮在炉子上加热,仔细吃过早食。<b />
又用黛玉送的红泥小茶,放了新鲜的暹罗贡茶,放在号宿的小炉上烹烧。<b />
等到卯时刚至,东方微曦,春寒盈盈,那炉火红光闪闪,水开茶熟。<b />
他斟满一盏香茗,茶水入口,顿觉浑身温热,神思清明,意气勃勃。<b />
再将昨日草稿取出,磨墨铺纸,将那五道策问题定稿,工整誊抄在正卷上。<b />
……<b />
当年贾琮靠自己一副书法对联,被奶娘赵嬷嬷贴在家中门板上,意外被康顺王的门客看到,也因此在贾家崭露头角。<b />
这些年他不管是读书,还是做官办差,从来没停下书道磨砺,一笔书法已愈发炉火纯青。<b />
多年来沉浸书道,功底浑厚,书写流畅快捷,非常人可比。<b />
从天色昏暗的凌晨,一直到旭日东升,天色大亮,只是了一个时辰,他就将五道策问题答案,全部誊抄完毕。<b />
雪白的正卷答纸上,一行行隽秀工整的手书,如同刀刻斧凿一般,规整精美,赏心悦目。<b />
不过再书法精湛的答卷,能够有幸目睹的人极少,最后只能成为一份积满灰尘的卷宗,存放在贡院案牍库中某个角落。<b />
因会试结束,所有举子试卷,在分发阅卷之前,会送往礼部眷录处进行眷录。<b />
由书吏用红笔滴字不漏,抄写一遍试卷,主考官和同考官只看抄写的副本,原本则另行封存保管。<b />
这是为了防止考官阅卷之时,通过字迹辨识其人,从而发生相关舞弊之事。<b />
贾琮将誊录完成的正卷,又仔细浏览一遍,确定再无错漏,便妥当收好草稿和正卷,然后整个人都松弛下来……<b />
此时,不少举子还在苦思冥想,大部分举子也开始誊抄正卷。<b />
舍巷中还偶尔传来个别举子的惨叫声,听着哀叹的声音,大概是誊抄过程中出现错字,或污损了正卷卷面。<b />
出现这种情况,倒不至于考卷作废,但是进入书吏誊抄之时,必定会以卷面不洁记录在案,后续阅卷评等会予以扣减。<b />
……<b />
等到日上中天,贾琮开始照常烘烤干粮,认真吃起了午食。<b />
但是,大多数号舍里的举子,都还在那里奋笔疾书……<b />
一直到了申时刚至,云板敲击的清越之声,在各条舍巷中回荡。<b />
一些考生如释重负,更多的考生精神越发紧绷,更加争分夺秒誊抄正卷。<b />
因为今日申时云板敲响,代表三场策问之试,只剩下最后一个时辰。<b />
同时,嘉昭十五年会试,一个时辰后便要结束……<b />
等到云板声过后,贾琮听到附近的舍巷,开始此起彼伏,响起清脆的铃声,透着欢快灵动,透着意气高昂,透着如释重负……<b />
因为,会试最后一日过了申时,举子就可以开始交卷。<b />
虽然这次会试策问之题,比起往年更加艰深难答,但应试的三千举子,从来都不缺才情不俗之人。<b />
有人绞尽脑汁,思路艰涩;就有人文思泉涌,下笔千言。<b />
像贾琮这样提前做好考题之人,在贡院数千学子之中,也并不在少数。<b />
但是,贾琮并不着急交卷,因会试有明文规定,入贡院应试学子,需会试结束文华钟敲响,才能统一离开贡院。<b />
现在便是早早交卷,也要在号舍中等待贡院开关。<b />
时间慢慢流逝,一直到申时五刻,贾琮才拉响号舍里的铃铛。没过一会儿,便有两个小吏带着一个打杂衙役,来到贾琮号舍之前收卷。<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