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捷报议封赏

第二百九十三章 捷报议封赏(1 / 2)

神京,大周宫城,乾阳宫。<b />

虽已过了正月十五,神京城的天气依旧酷寒,嘉昭帝处理政务也搬到后殿暖阁中。<b />

暖阁内火墙烧得温热,青铜福寿熏炉烧着极品红萝炭,珐琅掐丝镶蓝焚炉中清烟渺渺,点着西海沿子进贡的龙涎香饵。<b />

室外风雪如刀,冰寒彻骨,室内温暖如春,馨气脉脉。<b />

最近让嘉昭帝最为关注的,就是辽东镇与女真的战事。<b />

此刻他御案上的一份奏章,上面做了许多朱笔批注,这是一个月前九省统制顾延魁,发来的巡视辽东镇奏报。<b />

这份奏章上引起嘉昭帝关注的有两件事。<b />

第一是贾琮到了广宁城后,提出放弃辽东镇五大兵堡,坚壁清野,斩断女真粮资抢掠渠道,困敌绝境,逼战于城下。<b />

第二是辽东镇总兵官请留贾琮为辽东镇火器幕僚。<b />

他是知道贾琮一向文华出众,以书词名动江南,且专精火器之道,以上种种已让人颇为惊艳。<b />

而辽东五大兵堡设立已五十年,其突出辽东边镇三十至五十里,中间的领土属于辽东镇常镇之地。<b />

这两件事都和贾琮密切相关,让嘉昭帝感到有些意外。<b />

所以嘉昭帝对军务的捻熟,远不如他在治政权谋上的卓异之才。<b />

如今他一到辽东,就在战阵兵事提出独到见解,甚至还被梁成宗这样的宿将赞许认可,这就有些难能可贵了。<b />

他需要御史来广开言路,导引风向,但不代表他会因御史片面之论,听风便是雨,于军国要事轻做独断。<b />

消息从兵部诋报中传开后,都察院御史便上书弹劾贾琮,黄口小儿,妄言兵事,弃土惧敌,有伤国体,应予严惩!<b />

连带辽东镇总兵官梁成宗,也被都察院御史臭骂,不外乎说他拥兵自矜,怯懦应战,致使女真之患不息,至今嚣然横行云云。<b />

他只是让贾琮押运大批火器至辽东,并作为火器司监宣讲火器使用要点,却没想到他却做出意想不到之事。<b />

既然他们如此推崇认可贾琮,自然有他们充足的理由,这些足以让他放下心中疑虑。<b />

当年他只是个普通皇子,从没被太上皇当做接班人来培养,所以也没像吴王那样,年轻时曾入军中历练。<b />

贾琮提议放弃辽东兵堡的消息,不仅通过奏章报入宫内,也通过兵部诋报为各部官员所知,并引起轩然之波。<b />

很多时候行事,先退一步,方可进两步。<b />

当年周太祖荡平环宇的勇武,至今还存有烈风遗泽,寸土必守,寸土必争,已经成为朝野官民共识。<b />

……<b />

这句话让嘉昭帝深有感触,他身在高位,体会颇多,不管是为政,还是为军,没有不变之法,只有相机之术。<b />

失地存人,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b />

放弃五大兵堡,有弃土自守的嫌疑。<b />

对于这些御史弹劾,嘉昭帝还是采取了惯用的办法,留中不发。<b />

而且顾延魁的奏章中记录了贾琮一句原话,那是贾琮用来劝谏梁成宗,接受他关于放弃兵堡、撤回守军的建议。<b />

但他有不亚于大周任何明君的清晰和理性,他相信顾延魁、梁成宗这些军务大家的眼光。<b />

大周自扫平北蒙,定鼎天下,立国七十余年,在边塞守土战事上,勇猛精进,从未显疲弱之势。<b />

……<b />

只是自顾延魁一个多月前发来奏报,除了日常军务诋报来往,辽东之地再无新的战况奏报。<b />

这让嘉昭帝心中多少有些忐忑,贾琮的坚壁清野之法,似乎并没有引起女真贼寇的反弹。<b />

这时,内侍副总管郭霖入暖阁通报:“启奏圣上,兵部左侍郎彭汝南、左军都督府陈翼入宫觐见,言有辽东急务启奏!”<b />

嘉昭帝听到有辽东急务上奏,眼睛不禁一亮,让郭霖即刻宣二人入殿。<b />

自从顾延魁以九省统制巡视九边,兵部日常事务,便由兵部左侍郎彭汝南代理,<b />

而左军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五府之一,其分辖辽东镇军务之事。<b />

太上皇时期,五军都督府曾总揽大周军务之权,曾经势力枭然,权柄极重。<b />

府中自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等要职,历来都是四王八公贵勋子弟、立有战功的将领充任。<b />

但自嘉昭帝登基之后,经过十年权衡腾挪,不断消减五军都督府根基,军务权柄渐渐重于兵部。<b />

如今在兵事之上,兵部已完全凌驾于五军都督府。<b />

因此,朝野内外,暗中都有戏言,五军都督府如今只是老牌勋贵养老之地。<b />

最新小说: 修仙:从摆渡拉客开始 百岁筑基,从满级悟性开始 遮天:从平定黑暗纪元开始 半岛:想要成为经营高手 我的青春修道日常 女神图鉴,从皇后开始 玛丽苏之心害我狗命(西幻np) 人形凶器,肉身成圣 斗破:我九凤,从杀掉紫妍开始 燃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