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八十九章 宫闱传密辛求追读!)

第八十九章 宫闱传密辛求追读!)(2 / 2)

后来圣上十六岁时,生母就病逝了,到死也只是個五品婕妤,寂寂无名。<b />

圣上登基数年后,才力排众议,追封生母宪孝皇太后尊号。<b />

如今圣上御极天下,威服四海,更加思念生母,觉得生母在世时过得微寒,无一日享用过尊贵荣华,心中耿耿于怀。<b />

因宪孝太后是金陵人,所以才在金陵修建大慈安寺,就是为了让生母享用香火,以尽亲恩。<b />

朝堂上遵循旧制的大臣极力反对此事,但皇帝圣心独裁,与诸多朝官针锋相对。<b />

虽金陵大慈安已开始筹谋兴建,但还是不时有御史出来呱噪……。<b />

只是自己兄长本想见自家老爷,商议运作九省统制的事,见那个终日游荡吃酒的大伯又有何用。<b />

……<b />

礼部南院正堂。<b />

年中,皇帝任命原礼部左侍郎郭佑昌为雍州学正,为嘉昭十二年雍州院试主考官。<b />

因雍州院试的设考地就在神京,而礼部又是主管科举的六部衙门,所以郭佑昌被任命雍州学正,连官廨都没挪地方,倒也便利。<b />

雍州院试已结束近十天,礼部从国子监、六部、各县府抽调三十余进士出身的饱学官员,作为本次院试的阅卷官。<b />

这些人要从数千名参加院试的童生中,筛选出近两百名考绩优异者,进学本次院试秀才功名。<b />

经过近十天通宵达旦的艰苦阅卷,他们已经筛选确定近两百名进学人选,并确定大部分进学童生的考绩排名。<b />

目前就剩下院试头三名排位尚未确定。<b />

而院试头三名又从已筛选确定的前十名中进行优选。<b />

雍州乃神京隶属之州,大周第一州郡,北地学风最为鼎盛之地,能被这些阅卷官选为雍州院试前十之人,都是文章锦绣,才情卓绝之辈。<b />

因是从数千人中优中选优,前十之人文章考绩差距微乎其微。<b />

三十多位阅卷官又分成五组,分别从十人中甄选出三人,作为本次院试排名前三候选,最终由主考官郭佑昌从三人候选中排定名次。<b />

光是这一步骤,这三十多位饱学之士,整整争吵了两天才确定下来,并将中选的三份考卷呈给主考官郭佑昌。<b />

郭佑昌是永顺十五年殿试榜眼,一身才学也曾名传天下。<b />

能从数千份试卷中精选而出三人,其文章才情在当世童生中都是顶尖之选。<b />

即便是郭佑昌这样的学识眼界,也看得喜上眉梢,这三人的考卷可以说各有千秋,难分伯仲。<b />

但他的眼光更多的却汇聚到其中一份试卷上。<b />

本次院试八股考题取自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不固。<b />

这份试卷以“君子之于学,贵有其质而必尽其道也。”破题,开宗明义,立意新巧,针砭入理,令人耳目一新。<b />

之后又写到:<b />

盖质非威重,所学必不能固也。然道或未尽,亦岂能有成哉?<b />

昔圣人之意若曰:君子以自修为学,而必以威重为先。<b />

若言动之间,浮薄轻佻,既不足于厚重;<b />

则应酬之际,粗率慢易,亦不见其威严。<b />

虽曰学以明善,吾知其若存若亡,未必服膺而勿失也;<b />

虽曰学以复初,吾知其随得随失,未必力行以求至也……<b />

看得郭佑昌不住点头,区区童生,能有这等开敞浑厚的义理认知,也是极难得了,也怪不得能被数十名阅卷选为前三候选。<b />

但能吸引郭佑昌眼光的,不仅是这篇八股写得极精到,更因为考卷上那古拙俊雅、风姿独绝的书法,实在太过出色了。<b />

这数千考生中工于书法的人不在少数,但像这位考生如此出众的书法,却是绝无仅有。<b />

且这书体也从未见过,已有成一家一派的风范。<b />

这童生就算将来不走仕途,光凭这笔书法,也能成一代书道宗匠。<b />

郭佑昌看了一下试卷上糊名,写着丁一百三十七号。

最新小说: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 万般特质加身,我终将成为不朽 是中医,不是神棍 神之爱(西幻炖肉合集,s) 纸飞机和向日葵 大道有缺 玄幻:开局签到混沌道体 灵界异能之元素风云 修仙:从摆渡拉客开始 百岁筑基,从满级悟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