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 第104章 高振东的新技能(4k)

第104章 高振东的新技能(4k)(1 / 2)

第104章 高振东的新技能(4k)<b />

某地,两位科学家看着十二机部的机要通报,一边手慢慢的摩挲着照片里的计算机,一边交流。<b />

“要是这是真的,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很快就可以有大量的大型计算机可以用了?”<b />

没错儿,在这个时候,能达到这个运算能力的,都是大型计算机。<b />

“是啊,看通报上的制造成本,以前一台现在能造十台还不止,应该是能大量推开了吧。”<b />

这回的通报里,带上了成本价格。<b />

“真是那样的话,我们的理论是不是能算得更快了?”<b />

“应该可以,以这个机器的速度和浮点计算能力,如果能要来一些,那就随时可以计算和验证,不用多个子课题一起抢计算时间了。”<b />

“那我们提申请吧,这机器还有键盘和显示器,比现在的纸带不知道方便到哪里去了,说实话,我都替现在负责纸带打孔的那些姑娘们委屈,眼睛都成什么样子了。”<b />

“是不是早了一点?这不刚出原型机么?投产还有一段时间吧?”<b />

“早什么早,我们能看出这东西的好,别人看不出?”<b />

“也对。”<b />

而另外一边,几位位负责远程武器的科学家,也聚集在一起端详着这套东西,手还不停的在照片上比划,一边比划,一边交流。<b />

“主机柜0.55*0.55*1,存储块0.5*0.5*0.3,我们壳体有1米6粗20来米长,装得下,装得下,全晶体管,高加固什么的也好做,哈哈,哈哈。”<b />

“合适倒是合适,就是不知道心不心疼啊,十好几万的东西。”<b />

“瞧你说得,我们这儿哪样东西便宜了?”<b />

“其实这东西价格是真便宜,可是轮得到我们用嘛?其他单位肯定需求也非常大,哪儿有多的给我们炸着玩儿。”<b />

“轮不到也要去要,有了这个运算速度,很多原来没法使用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了。”<b />

类似的话,在大地上到处响起。<b />

“这样我们也能开展简单的天气计算了.”<b />

“有了它,雷达信号处理能力就大大加强,雷达能看得更清楚.”<b />

“老,这下,我们的水文预报和大坝应力计算不用那么辛苦了!”<b />

“我们可以搞简单模型的模拟仿真计算了.”<b />

“验证速度大大加快”<b />

“空气动力学”<b />

“弹道计算.”<b />

就在运算所的人和高振东努力工作,相关行业正在为这个事情兴奋的时候,十二机部这边却在发愁。<b />

京城元件厂的人正在十二机部领导办公室这里,这个厂是北边援建的100多项工程成果之一,行内称1274厂,是晶体三极管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然而他们的话却好像给了十二机部的人当头一棒。<b />

他们现在的晶体三极管年产量,只有3万。<b />

晶体二极管倒是多,100万只,可是二极管到三极管,并不是多焊一个引脚那么简单。<b />

3万?闹笑话呢?一套晶体管计算机,一共要6000只晶体三极管。<b />

十二机部的领导很是头疼,按着脑门,问道:“能不能解决?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年最少给我50万只。”<b />

人家十七机部的高振东同志艰苦奋斗,个人自掏腰包,啊不对,个人自筹资金,把东西设计出来了,一切都很好。<b />

然后我十二机部把成果拿过来,最终搞个年产量5台,那就真成了笑话了,以后在十七机部那边恐怕是头都抬不起来了,得被他笑话死。<b />

1274厂的人想好久:“那你得把1218厂的硅车间给我,我们这边把四车间,七车间调整调整,应该能拼出一条年产50万的生产线,然后再改进,产能爬爬坡,领导,我甚至有信心最终能搞到一年300万只。”<b />

这个事情,原本是在64年才发生,65年才实现,而现在,因为高振东小蝴蝶翅膀那么一扇,嘿,提前了,当然,最初的年产量也变小了。<b />

十二机部领导大喜:“好!伱给我立军令状,我把1218厂的硅车间调整给你,你要明年年底之前拿不出50万管子,我撤你的职!”<b />

1274厂的人也不含糊:“领导,这个事情我们厂接了!要是办不到,我这个厂长也不干了!”<b />

十二机部领导定下这个事情,也无心多说,赶紧叫人查家底儿去了,看看整个系统乃至全国,能匀出来多少管子,可别被十七机部看了笑话。<b />

库存有一点儿,1274正常生产一点儿,再在港岛那边渠道搞一点儿,大概能撑到1274新产线投运吧,大概、希望吧。<b />

至于北边儿,十二机部领导没考虑,晶体管这东西,它自己都不行。<b />

而且现在的人不知道的是,北边对晶体管这个东西,不是暂时不行,是一直就不行,直到它入土。<b />

运算所给高振东提供的工作条件,已经做到了所能提供的最好,还每天给高振东发2块钱补贴,随时有一个人在他身边配合他工作。<b />

关于这2块钱补贴,高振东没有推辞,这是在外系统外单位配合工作,他如果推辞了,其他类似情况的同志就会坐蜡,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不外如是。<b />

在运算所干了一天,高振东回到了家。<b />

回到家,高振东突然觉得好像没啥事儿干,有点茫然。<b />

计算机搬走了,门外没人听墙根儿了,手上没有急事了。<b />

是的,高振东发现了有人听墙根儿,毕竟他耳朵可灵得很,甚至都听出来是刘海中,毕竟一条腿加一条拐杖走路的,院子里除了他也没别人了。<b />

若不是考虑到要用他戏剧性的把计算机这个东西爆出来,才能在娄家出钱这个事情上,达到最大效果,高振东早就找机会踹断他另外一条腿了。<b />

毕竟段子和正剧,日常大家还是聊段子更多一点,那就不妨把整个事情段子到底。<b />

好空虚,诶,明天娄晓娥来了就好了,那就没事儿了。<b />

高振东突然想起在王德柱那里吃饭时的一件事,他想了想,从存储库里取出一套东西,开始仔细翻看,在内容里挑挑拣拣。<b />

——《军地两用人才之友》、《军地两用人才之友(续编)》。<b />

那天听见王德柱说起老战友的事情,高振东就想着为他们做点儿什么,而自己的唯一优势,那就是知识了。正好,人武部领导称赞自己是军地两用人才那个周,自己抽到了这套神书,这不就用上了。<b />

最新小说: [红楼同人] 谁说林黛玉没有哥哥 上门冥王 [综漫] 散兵的雷系监护 闺阁藏春-穿回古代写色文(NPH) [综英美] 论库洛牌与哥谭的适配性 末日红细胞 尸王凶猛:妖妻,亲一口 这个世界挺怪 五维 九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