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哈工大将成为破产的重点大学?初闻6马赫风洞项目<b />
“搞通讯技术项目?谢威,咱们校企办有钱,也不至于如此糟蹋啊!”<b />
王征看着谢威,眉头拧到了一起。<b />
一开始谢威让他准备60万经费,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b />
可在问了谢威用于什么方面后,王征顿时就不乐意了,“咱们账面上看起来收入不少,可计算机那边的利润全部投入到芯片跟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上了;化工产品的也投入到了持续的研发中,还有一些我们自己建厂的项目……”<b />
作为校企办的负责人,王征并不是没有自己的主见。<b />
在他看来,谢威跟李瑞其实差不多。<b />
都是瞎几把搞。<b />
手里有一分钱,就会去投资一毛钱甚至更多的项目。<b />
“王哥,你觉得目前咱们跟合作单位的联系畅通吗?”<b />
谢威知道王征为什么会反对。<b />
校企办到目前,赚钱都是之前几个项目带来的利润,看来是不少,可要加快研究,避免国际上的产品进来后没有竞争力,只能持续加大投资。<b />
恰恰,校企办没钱。<b />
因为都油脂化工厂的成功,还没等都油脂化工厂把各种产品在珠三角铺满,国外日化品牌就进来了。<b />
连卫生巾等产品,也有多个品牌涌入中国大陆市场。<b />
这些为了利润进来的企业,并不担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持续几年后会发生变化:相比他们能从庞大人口的潜力市场获得的收益,仅仅投资几十上百万刀即使全部亏了,也能接受。<b />
风险小,投资回报高!<b />
从而,导致了校企办的利润大幅度缩水,就连原本觉得在都油脂化工厂的产品打开市场后,其他油脂化工厂会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的想法也落空了。<b />
找上门寻求技术跟合作的单位不少。<b />
前天王征还接待了一波。<b />
可惜,找上门寻求合作的单位,没有任何一家愿意如同都油脂化工厂那样接受谢威之前提出的那种条件。<b />
“通畅?什么意思?”<b />
“字面上的意思。别的不说,咱们要了解香江或是都的市场情况,能及时吗?靠着电报,能了解到详细情况?打电话?能有效沟通?”<b />
谢威问王征。<b />
王征不说话了。<b />
很多事情因为无法即使工作,使得他不得不经常到处出差。<b />
出差后如果有其他单位寻求合作,他也无法及时收到消息……<b />
“国家搞改革开放,提出一切都为经济基础建设让路。目前国内的通讯系统,根本无法支持……”<b />
谢威耐心地向王征做了解释。<b />
他不只是为了让王征支持,更是为了让王征提前去寻求市场。<b />
“通讯的重要性不用多说,越是业务繁忙的单位,对电话通讯的需求也就越迫切。而咱们国内的通讯情况你也有很深的感触……之前我就说过,校企办要投资的,不只是国家最为迫切需要的,更需要考虑到能快速占领市场……”<b />
“恰恰,通讯技术就受到巴统禁运限制……邮电部不仅没有技术,想买也买不到……咱们自己没有,就得受到讹诈……你再想想,全国有超过200个市,超过2000个县……这些不说,就说大城市,每个大城市邮电局都不止一个,可电话数量呢?”<b />
谢威说这些,一方面为了告诉王征市场规模有多大,另外一方面,就是准备让王征后面在交换机搞出来后,如何去开拓市场。<b />
当然,早期的市场开拓,还是得靠李校长去走上层路线。<b />
一旦哈工大搞出来,根本不需要去开拓市场:首先七机部是肯定会用自己的;然后部队不会拒绝使用稳定的电话网络;然后邮电部,在面临国际通讯巨头漫天要价时候,他们是使用国家本就紧缺的宝贵外汇进口还是使用国产,不用考虑……<b />
“这么大的市场?难度很大吧?”<b />
王征警惕地看着谢威。<b />
这是在给自己打预防针呢。<b />
“如果不出问题,投入应该不会太大。目前,通讯技术跟计算机方面的人都有了经验,最重要的是我们有h80芯片……预算先准备500万……”<b />
“你杀了我吧!”<b />
听到先准备500万,王征瞬间就不想活了。<b />
别说超过500万的,就连这500万哪里去找,他都不知道。<b />
“不行就贷款。这个是必须搞的,甚至,可以停了其他项目的投资!”<b />
谢威强调着。<b />
他的坚决让王征意识到,谢威并不是跟自己商量,而是已经决定了,通知自己而已。<b />
“好吧~”<b />
“放心吧,绝对不会亏的。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都将会是校企办一个利润最大的增长点。”<b />
“你可别给我画饼了。”<b />
王征翻着白眼说道。<b />
心中却腹诽不已:利润增长点在哪里自己看不到,却看到了一个可能的新无底洞。<b />
“我会尽快把经费准备好……这又得找银行贷款了,李校长要是知道了……”<b />
“理会他干啥?他除了找咱们校企办要钱,搞来的钱,可没有往咱们校企办投入。”<b />
从王征办公室出来后,谢威也不去理会校企办其他工作人员看自己的眼神。<b />
以为他们给自己取的“要钱顾问”自己不知道?<b />
懒得跟他们计较。<b />
谢威先去找了梁红斌,梁红斌连问都没问,就直接安排人去请无线电系的负责人路广亮,同时也安排人去请计算机系的于国峰到自己办公室。<b />
“搞程控交换机?这可是前沿项目,国际上不仅封锁相关技术,连相关技术的论文我们都看不到。”<b />
路广亮提醒谢威,“按照目前国外的发展,我们的技术已经落后他们至少20年。本身就没有多少基础,要再跳过中间的,直接搞程控交换机,难度将会非常大……”<b />
作为无电线系新提升的副教授,路广亮对国内通讯情况还是了解的。<b />
对于谢威,他不算陌生。<b />
无线电那边的通讯电台项目就是他带着做的。<b />
他觉得谢威是觉得通讯电台项目搞起来不算太难,才提出了这项目。<b />
能一样?<b />
“1960年,咱们自行研制的第一套1000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沪市吴淞局开通使用,从那之后,技术基本上停滞了……如果真要搞,我觉得应该先从模拟信号下手,积累经验。”<b />
见几人都不说话,路广亮补充着。<b />
基础太差。<b />
模拟信号是数字信号技术前面的技术。<b />
就连这种技术,都属于先进技术。<b />
谢威叹了口气。<b />
因为巴统禁运的存在,国际通讯公司在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提供的就是模拟信号的程控交换机!<b />
还死贵!<b />
无人控制领域,对通讯技术要求很高。<b />
按部就班地发展下去,并不符合谢威的预期。<b />
如果不改变,国内会在4年后的83年建立第一个大容量的万门交换机所建成的电话自动交换系统,就是从富士通引进的纵横制交换机。<b />
小鬼子用几乎已经被淘汰的落后产品从国内赚取大规模的利润。<b />
谢威能忍?<b />
即使在86年,国内第一台局用程控数字交换机ds-2000研发成功,却因为成本高昂,运行不够稳定,芯片需要进口等原因,几乎没有市场……<b />
谢威无法忍受那样的结果。<b />
“路教授,咱们在通讯技术上确实跟国际上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不认为在有非常好的基础的情况下,差距还这么大。搞模拟信号的交换机并没有太大前途,最终还是得搞数字信号的。”<b />
谢威平静地反驳着。<b />
“哦?”<b />
路广亮意外了。<b />
投向谢威的眼神中充满询问,他不明白谢威说的“非常好的基础”是什么基础。<b />
“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b />
这两样,是程控数字交换机所必须的。<b />
现在,h80芯片随着用途越来越广泛,订单增加,生产成本已经降低到只要200多块钱一块。<b />
计算机技术更不用说了,通过计算器项目给学校计算机研发团队练手,然后又直接转向微型计算机的研制……<b />
哈工大目前这些技术不敢说全国第一,至少不比国内任何一家单位的基础差。<b />
“程控交换机,主要的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目前我们确实有了基础。需要计算机方面的支持,我们系将全力支持。”<b />
见路广亮依然在犹豫,已经意识到程控交换机对全国通讯技术巨大作用的于国峰开口支持谢威的提议。<b />
只要不影响学校跟国家利益,于公于私,他都得支持谢威。<b />
“我觉得谢威说得没错,目前已经有了基础,特别是用于控制交换机的芯片有了。”<b />
出乎路广亮的意外,梁红斌对这项目也非常支持。<b />
原本还想说反驳理由,此刻还能说什么。<b />
“我尽量……不过目前系里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技术。”<b />
路广亮说道。<b />
对于交换机的技术,他不熟悉。<b />
原本是搞无线电通讯的。<b />
在全国范围内专业的通讯学校,目前是否有交换机项目都不一定。<b />
从60年的国产纵横制交换机在沪市投入使用后,因为成本等问题,加上后来……国内相关技术几乎陷入了停滞。<b />
“那就想办法先搞到其他交换机的资料。从人工交换的原理,再到步进制交换,后面的纵横交换机……”<b />
谢威还真的意外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资料。<b />
哈工大,在他心目中,这些应该属于基础技术吧?<b />
“这你得去找校长。前几天你才跟校长……”<b />
梁红斌一脸笑容地看着谢威。<b />
搞资料什么的,他们去其他学校或部门,不好使。<b />
“没问题。”<b />
几人商量妥当后,谢威就先告辞离开去找李瑞,让他帮忙搞基础资料。<b />
“项目这就定了?”<b />
看着谢威离去后,梁红斌跟于国峰这两个在资深教授没有丝毫担忧,路广亮一脸担忧,“梁主任,于主任,这可是一个大项目,这么随意就立项?”<b />
“不是立项,而是直接开始搞!”<b />
于国峰提醒他,“广亮同志,你之前接触的少,不太了解。咱们学校跟其他单位不同,科研系统分成两个,一个是上级下发的研发任务,另外一个就是学校自己立项的项目……”<b />
要是按照流程,要立项,首先就得论证项目可行性。<b />
论证项目可行后,再层层审批。<b />
路广亮原本不是一直在哈工大工作,还是去年从其他单位调过来的,并不了解学校内部项目的情况。<b />
唯一感受到的就是学校自己立项目很随意。<b />
“不经过论证,要是项目最后失败……”<b />
路广亮听完,更是担忧。<b />
学校里如此搞,一旦遇到一个高难度的项目,大量资金砸进去,把人力物力也消耗了,可最后失败……<b />
“失败就失败,换新的项目就是了。再说了,任何项目,即使失败,也能积累经验,培养研发人员啊!”<b />
于国峰无所谓地说道。<b />
“……”<b />
路广亮听到这话,心里发毛。<b />
一个系主任,如此不负责?<b />
“广亮同志,你别听老于在这里瞎说。重点项目论证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校企办为了更快进入市场,避免国外巨头进来后拿不到市场份额,就直接进入了研制……”<b />
梁红斌知道路广亮担心什么。<b />
校企办投资的项目,就没有论证这个说法。<b />
不是学校不严谨。<b />
谢威当时这样说的:“国外已经有了,充分证明是可行的,也可以实现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研究过程中在我们落后的基础中寻找替代技术,或是突破基础基础……何况,即使失败,也只是校企办亏损,学校反而得到了经验、研发设备等……”<b />
一句话,让整个学校的教授们都无言以对。<b />
民品,毕竟不是军品。<b />
“这样啊……”<b />
听完解释,路广亮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b />
“如同谢威说的,目前基础已经有了。咱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基础上搞新的技术,新的东西。我们研发出来的技术越多,国家钱从国外买的也就越少。可以把本就有限的经费用到其他更迫切的技术跟装备引进上。”<b />
于国峰的语气很落寞。<b />
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国内出口工业产品,只从国外进口原材料跟国内不愿意生产的廉价产品就好。<b />
“你又来干啥?”<b />
看到谢威脸上浮现着贱贱笑容、如同做贼一样溜进自己办公室,甚至还扭头看看后面没人,把门给关上才进来,李瑞气不打一处来。<b />
都说了喊这小子少出现在自己眼前。<b />
一看到他,就想到自己帮着要的几百万,一分钱都不给自己分。<b />
“送钱来。”<b />
谢威咧嘴笑着小声说道,“要是您不要,我就走了啊。”<b />
看到谢威那表情,李瑞就觉得他没有憋着好屁。<b />
可听到说送钱,即使不知道他葫芦里卖啥药,也不纠结这小子是不是又要利用自己,毫不犹豫地回答:<b />
“要!”<b />
“说吧,又要老子去干啥!”<b />
此刻,李校长已经不把自己摆在校长的位置了。<b />
他的态度,让谢威有些愣神。<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