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都市言情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第23章 入学考试,有人哭了,有人晕倒了

第23章 入学考试,有人哭了,有人晕倒了(1 / 2)

第23章 入学考试,有人哭了,有人晕倒了<b />

“不愧是国防七子之首的哈工大!入学考试都没准备让人活啊!”<b />

看着试卷,谢威倒吸了一口凉气。<b />

压制着爆粗口的冲动,心中默默骂了一句。<b />

难怪之前王征让自己好好复习。<b />

每天送饭不说,连饭盒都不让谢威洗,就为了给他节约时间。<b />

杜国旺跟梁红玲夫妻两回家也没打扰过谢威,仿佛两人之前没有因为谢威学什么专业产生矛盾。<b />

眼前散发着油墨的试卷,揭示了一切。<b />

整张试卷,看不到一个汉字,英俄两种文字介绍题目!<b />

今年高考英语都没纳入录取成绩,只有部分专业作为参考啊。<b />

哈工大更过分,题目不仅有英文,还有俄文。<b />

外语题目虽然简单,甚至比不得谢威那时代中考英语的难度,可整个考场哀嚎声一片。<b />

“嘭~嘭~嘭~”<b />

站在讲台边正在分草稿纸的田远拍了拍桌子,严肃地对喧闹的考场喊道:“安静!注意考场纪律。”<b />

考场里安静了下来。<b />

“同学们,这次入学检测不是为难大家,是为新开的本硕连读专业选拔学生,对基础要求比较高。请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完成试卷,考试时间截止下午6点,中午未交卷的同学,会有人给你们送饭。另外,本次考试成绩不会纳入档案,也不影响后续学习跟工作分配……”<b />

田远如此解释,平均年龄20好几的新生,根本不相信考试对未来没影响。<b />

还好,英语跟俄文大部分都看不懂,通过数字、公式跟图形,都是通过高考的精英,题目大体上还是能看明白的。<b />

“草稿纸不够的,举手,我送过来,大家考上大学,已经是算是准国家干部,请遵守考场纪律。”<b />

田远再强调了考场纪律后,坐在讲台上观察着台下众人的反应。<b />

满脸绝望的有之。<b />

抓耳挠腮的有之。<b />

咬着笔头满脸茫然的……<b />

谢威扫视了一番同考场同学的反应后,想到王征的嘱托跟杜国旺夫妻的反应,琢磨着是不是因为杜国旺帮自己要了20万经费,其他人不满,所以王征在一直强调让自己考好。<b />

他根本就没去想考试难度为什么这么大。<b />

都是通过全国高考,分数必须在全省前面才能进入哈工大的学生,谢威不认为自己一定比其他同学强。<b />

天才,永远都存在。<b />

题很难,饶是谢威以前做了不知道多少《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陪着两孩子参加竞赛时陪着进行专项练习,甚至还在大学专门学过,可谢威依然觉得这些题让他头大。<b />

整张试卷总共六道大题。<b />

粗略扫了一遍题目,谢威本想在心中怒骂出题的人不当人子。<b />

想到可能有梁红玲跟梁红斌出的题,默默叹息一声,安静地做题。<b />

题目翻译过来,内容不多。<b />

第一题:<b />

(1)、1+1=()<b />

(2)、请证明(写出简要证明过程或证明方法)。<b />

(3)、若1+1≠(),你认为的正确答案是(),为什么?请给出理由。<b />

第一小题,但凡有个幼儿园文凭,都知道答案。<b />

可到了第二小题,就要让人疯了。<b />

哥德巴赫猜想!<b />

到几十年后谢威那个时代,都没有被证明。<b />

最接近的,是国内数学泰斗陈大佬在1966年证明1+2成立。<b />

跟梁红玲接触不多,以谢威对她的了解,不可能真的让学生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b />

梁红玲出这道题的目的应该是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思维。<b />

第三小题,谢威真的会。<b />

从物理角度,通过空间维度、物理常数,甚至还得涉及到天才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的“平行线最终会相交”的证明等方面,来解释1+1=3。<b />

讲台上的田远把整个考场情景全收在眼里:除了少数人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大多数写了每道大题中的送分题后,紧皱眉头,抓耳挠腮,不停地左顾右盼。<b />

唯独坐在最后面的谢威,看题时皱过眉头后,就不停在写。<b />

几乎没有停顿。<b />

半个小时过去,大部分的答题页面还是空白,谢威举起了手。<b />

“老师,麻烦给点草稿纸。”<b />

最新小说: 重生渔村:从截胡村花阿香开始 夏小星秦骏 人类销毁计划(NP) 桃源仙医:姑娘,该吃药了! 特摄:从迪迦奥特曼开始 战神空间 潜伏体 武破乾坤 永历大明 精灵:钓鱼佬的雨天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