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动听的话,圣册帝自然不可能轻信。<b />
她猜测万延泰此举,不过是障眼法,是为了向她传达剑南道尚不在荣王掌控中的假象,以此麻痹她的戒心……所以,她绝不可能轻易放万延泰回到剑南道。<b />
但没想到的是,万延泰根本也没想过要活着回去。<b />
太子大婚当夜,两道节度使与朝廷命官惨死于禁宫外……此事叫朝廷颜面何存,天子威严又要如何安放?这几乎让朝廷与帝王沦为了一个天大的笑柄!<b />
而这件事将会给朝廷带来的震荡与打击,几乎是无法言喻的……<b />
这便是万延泰拿自己的命换来的结果……为了荣王的大业!<b />
这个认知让帝王心头升起无尽怒意,以及那连她自己也说不清的悲凉。<b />
圣册帝握着龙椅一侧浮雕的手指因过于用力在微微颤动着。<b />
李隐竟能让一道节度使为之甘心入京赴死……而她,却连让自己的女儿回京看一眼都做不到。<b />
这何其讽刺?<b />
第541章 想磕一个<b />
圣册帝很快压下了这于她而言无用的悲凉感受。<b />
此时此刻,她亦没有多余的心思可供自己沉浸在任何情绪当中。<b />
万延泰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杀害了岭南节度使与朔方节度使,其中的用意是再明显不过的……<b />
位于黔中道南面的岭南道同时也是大盛南境边沿之地,关内道则关乎大盛北境安稳……作为地方军权最高掌控者的节度使惨死京中,必会给此二道治下的军心带来巨大震颤。<b />
除此二道之外,如今京中其他三名节度使,必然也会因此事而心生退却动摇之意……身为帝王,还需设法尽量安抚,否则此次便要彻底功亏一篑。<b />
此时,圣册帝面上的神情紧绷肃然:“当务之急,有三……”<b />
其一,是尽快确定岭南道新任节度使的人选,令其迅速赶往岭南,控制局面。<b />
岭南道虽人口不算密集,但其治下足有七十二州之多,包括降于大盛的南蛮诸州……若失此道军政与版图,后果不堪设想,会使整个大盛政权陷入动荡。<b />
这大约便是岭南道节度使为何会成为万延泰首个下手对象的原因所在……<b />
而圣册帝若要任命新任节度使赶赴岭南,其中的重重困难也是明摆着的——<b />
首先是人选问题,想从黔中道和剑南道的觊觎环伺下掌控岭南兵权,此事绝非泛泛之辈可以办到。<b />
再者便是路程问题,若要从京师直接赶赴岭南,根本绕不开黔中道……而若选择从山南西道和江南西道借道,一路多战事不说,这路程便也绕远了,就算人能平安赶到岭南,到时只怕岭南道也早已落入荣王之人手中。<b />
由此即可看到,从剑南道节度使万延泰入京开始,李隐便早已算计好了这一切!<b />
圣册帝又道出第二个当务之急,那便是关内道。<b />
朔方节度使在关内道多年,极有威望,在圣册帝看来,他的死讯一旦传回关内道,多半会引起兵乱……到时影响北狄战事不提,关内道的将士们只怕要将这笔账迁怒到朝廷和她这个天子头上。<b />
所以,即便不急于任命新的节度使,以免起得适得其反之效,却也务必要尽快着钦差前往,设法安抚压制……<b />
魏叔易听到此处,眼前闪过朔方节度使刚毅周正的面庞,心情尤为繁杂。<b />
而第三个当务之急,便是荣王,这也是眼下最重要最紧急的问题……<b />
如今既已知剑南节度使存必死之心入京,那么,便不难推断整个剑南道真正的兵权已俱在荣王手中……若之后岭南道也落于其手,西南四道百余州的兵权,便皆在荣王掌控中!<b />
若荣王举四道之力攻入京师,届时朝廷要拿什么来抵御?<b />
是,荣王一向重仁德之名,或不会主动兴起兵戈,但只要他有此意,只需他人出面,他即可在后方坐享其成。<b />
正如此次剑南道节度使入京赴死,明眼人一眼便知此人是在为荣王肃清阻碍,但是证据在何处?荣王大可将此称之为是剑南道节度使擅自为之,此事与荣王府无关……<b />
一切血腥肮脏之事,李隐俱不必亲自沾手,他只需稳坐益州,示天下人以满身清白仁德。<b />
圣册帝在心中不住地冷笑,眼底也浸着寒意。<b />
在李隐的操纵之下,一桩禁宫门外的血案,便叫整个朝廷难以应付……但,这样便代表她要败了吗?<b />
不,这仅仅只是开端而已!<b />
圣册帝眼底之色不移,身为执棋者,她岂会在博弈最激烈之时认败退去!<b />
“万延泰此案事关重大,务必彻查到底,将与之共谋之人一网打尽,方可给天下人一个交代——”<b />
圣册帝声音将落之际,看向了太子,令他处理此事。<b />
太子心口一提,心知这是又要死人了……<b />
万延泰背后是受何人指使,谁人都心知肚明……陛下此举,显然是要借机除去怀有异心之人了。<b />
这回不单要死人,只怕还要死很多人……<b />
太子面孔苍白,颤颤应了声:“儿臣遵命。”<b />
圣册帝并不去看太子的反应,只与一众心腹大臣道:“此刻已有官员为昨夜禁宫之乱候于大殿,众爱卿且随太子前去主持早朝事宜。待早朝之后,再来见朕。”<b />
众大臣们施礼应下,告退而去。<b />
偏殿中,早就坐不住了的魏妙青,听到外面响起了脚步声和说话声,连忙问:“可是太子殿下出来了?”<b />
她说着,便起身来,往殿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