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听闻宋会元大名,今日既为杏榜头名,实有皇榜状元之资。”那声音含笑说道:“殿试在即,愿来日可见宋会元高乘状元马,看尽长安花。”<b />
宋显这才抬眸看去,正对上那双极真诚的眸子。<b />
那份真诚令他不禁微怔,他与这位女郎素不相识。<b />
他很快收回视线,下意识地抬手道谢:“借吉言。”<b />
吴春白颔首施礼后,笑着带女使离去。<b />
“……那可是太常寺吴寺卿之女,其祖父乃是吴老先生!鼎鼎有名的才女,吴家女郎!”一名寻梅社的社员压低声音道。<b />
“我也记起来了,我曾见她与常娘子共同出入过此地!”<b />
这后一句,更引起了宋显的注意。<b />
常娘子的好友?<b />
他回首,看向那道已经远去的女郎背影。<b />
那位年长的进士捋着胡须,意味深长地道:“这小女郎方才特意恭祝明晰高中状元,该不是……”<b />
立时有监生眼睛晶亮地举手起哄:“我知道,榜下捉婿!”<b />
“是啊是啊,宋兄可是榜上头名,出了这乐馆大门,不知多少家中有待嫁女郎的达官显贵等着呢!”<b />
“这吴家女郎可是一等一的才女,说来,倒与宋兄……”<b />
宋显微皱眉,制止了同窗们再说下去:“休要胡言,平白污人女儿家清誉。”<b />
他未高中之前,于同窗间便有几分威望在,其组建的寻梅社更有国子监第一诗社之称,因此他的话向来是有分量的,更遑论是此时。<b />
那些学子文人们便都笑着住了嘴。<b />
“不对……”思索了片刻的谭离却道:“依我看倒不似什么榜下捉婿,倒像是……”<b />
倒像是什么?<b />
众人都看向他。<b />
“看得出,她是真心盼着宋兄高中状元的……”谭离小声道:“大约是因宋兄愈光耀,便也会给常娘子添光,毕竟宋兄此前在这聆音馆中,败在常娘子手下之事人尽皆知啊……”<b />
宋显面色一凝:“……”<b />
初听离谱,但细思之下,竟又觉得很合理。<b />
这合理中,又透出两分似是而非的缺德之感。<b />
同样的感受也出现在其他人心头。<b />
经此一说,怎觉得宋兄卖力科举,却在同时光耀常娘子门楣?<b />
须知,这本该是做人高堂才能享受的光耀……换而言之,常娘子享受了为人高堂的待遇!<b />
这个结论,让众人沉默了片刻。<b />
心中怎么想不重要,有人想借机表阵营,便赶忙问罪道:“……好啊这吴家女郎,亏我以为她是真心恭贺宋兄,没想到却包藏此等心思!往后她的诗,我等再也不读了!”<b />
谭离笑着道:“也不能这么说,此等事,也算是双赢嘛。”<b />
众人:“……”<b />
此等双赢法,实乃闻所未闻。<b />
有文人轻咳提醒谭离:“大喜的日子,便不要多提旧事了……”<b />
谁会想在自己光彩无限的日子里,听人提及昔日那场重挫颜面的败绩呢?<b />
谭离却不以为意地笑了笑。<b />
据他所知,今日宋显来此,既是为等候杏榜结果,也是为了探听常娘子,不,宁远将军的消息。<b />
“无妨,这桩旧事,当于今日被反复提及。”宋显的语气没有半分不悦,看得出来不是在说反话,或是自我讽刺。<b />
众人好奇地交换起了眼神,唯有谭离笑意了然。<b />
又行数步,宋显转头,看向不远处静静摆放在一棵银杏树下的石桌。<b />
他似乎又看到去年于此处,他与常岁宁对弈时的场景。<b />
此时,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望去,所看到的,是彼时自身的自大,狭隘,偏见,和内心深处不愿承认的自卑自负。<b />
如此种种,令他整个人都处在矛盾与紧绷之中,也因此一叶障目,故步自封。<b />
回首望,那日他输得必然,输得很好。<b />
这个结论,并非是一两日间得出的,他曾一次又一次自我复盘过那局棋,尤其是每每当他听到有关她的消息传回京师时。<b />
他于一次又一次的复盘中,愈发清晰地察觉到了当初赢他之人所怀着的是怎样的胸襟与善意。<b />
他逐渐意识到,当日那一场棋局,甚至称不上对弈,只因双方之悬殊,本不该坐在同一处,下这样一局棋。<b />
而随着她的那些消息传回,恰印证了他在棋局间所感,她本就是该在天上翱翔的大鹏,她有着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翎羽,在此之前,她缺的只是可乘之风。<b />
相较之下,当初自认高她一等,以偏见俯视着她的他,实在不自量力到可笑。<b />
而回过头想,她却从未真正针对过他,未曾因他的浅薄无礼而动怒,那场棋局,她本可以更轻易地赢了他,让他颜面无存,但她没有。<b />
她很迂回,此中竟有怀柔气。<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