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琅脚步踉跄着上前,伸手欲去触碰常岁安,却又颤颤似不知能于何处下手,一时便更为悲愤痛心——<b />
“想你将门子弟少年英雄,此刻本该随玄策军披甲护佑疆土,而今却……”<b />
他似不忍再说下去,余下的话皆在哭声里了。<b />
胡焕和昔致远上前一左一右将他扶住。<b />
常岁宁默默看过去,眼底含着一丝孺子可教的赞许。<b />
崔琅这厢哭声虽略显浮夸,但放在如此情形下却颇具煽动性与感染力,不少心软的百姓都跟着抹起了眼泪。<b />
还有一部分,为自己此前的人云亦云而羞愧不已,就差扇自己耳光了。<b />
此一遭惨卖下来,常岁安所收获的同情与愧疚可谓铺天盖地,如能折成现银,必然富可敌国。<b />
奉圣命而来的内侍看得心情复杂,见常岁安被抬进了马车,这才低声道:“魏侍郎怎好让人由正门而出呢?”<b />
“本官不允,然常娘子说,她打出去也是可以的。”魏叔易问那内侍:“换作公公,会如何选?”<b />
内侍:“……”<b />
那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b />
马车驶离众人视线,行经大理寺对街之时,因前方人流拥挤而暂时停了下来。<b />
常岁宁打起车帘,只见嘈杂声中,一行大理寺官差押着一人走来,正是那位解郡君。<b />
她应是反抗过,发髻垂坠散乱,嘴唇紧抿着,面对众人的议论围观,强撑着未露出异色。<b />
经过马车之际,她似有所察,扭头看来,便对上了少女那张平静漠然的脸庞。<b />
解氏原本还在端着的脸色顷刻大变,目光如刀,满是痛恨与不甘之色。<b />
她似想说些什么,但那车帘已在她眼前垂落。<b />
“走!”<b />
官差未给她停留的时间,即刻押着她去往她该去之处,去承担她注定逃脱不了的罪责。<b />
……<b />
在常府等着的王氏和乔玉绵正等得心急时,终于听得仆从来报,道是郎君回来了。<b />
但未见常岁安,先有崔琅的哭声入耳。<b />
崔琅是骑着马回来的,沿途哭了一路。<b />
这哭声令乔玉绵一阵心惊,莫非,岁安阿兄他……?!<b />
她心上一颤,顾不得许多,便快步走上前去。<b />
最是留意她的崔琅一见此状,也顾不得哭了,赶忙上前将险些绊倒的小姑娘扶住:“乔小娘子当心!”<b />
“崔六郎?”乔玉绵红着眼睛,惊慌不安地问:“岁安阿兄他……”<b />
哭得久了,崔琅的声音听起来有些闷哑:“岁安兄眼下昏迷不醒,还须让医官尽快为其诊看治伤。”<b />
乔玉绵闻言心下微松些许,她方才还以为……<b />
回神之际,她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抓着崔琅方才扶自己的手。<b />
乔玉绵慌忙松开,为缓解异样情绪,嘴上胡乱说道:“……崔六郎的手,怎这样凉?”<b />
崔琅轻咳一声,“也没什么,就是乔兄觉得冷,我将披风借予他了。”<b />
“阿兄未带披风吗?”侍女已上前来,乔玉绵边跟着众人一同往前走,一边不解地问。<b />
崔琅:“乔兄的披风给令尊祭酒大人了。”<b />
乔玉绵:“那阿爹的呢?”<b />
“令尊的给褚太傅了。”<b />
“……那褚太傅的呢?”<b />
“给师父了!”<b />
乔玉绵:“……??”<b />
所以,是在击鼓传花吗?<b />
不过,崔六郎他人还怪好的嘞。<b />
为宁宁冻了一路,又为岁安哭了一路。<b />
常岁安被安置回了居院,为不打搅医官医治,众人便等在外间或廊下。<b />
四下因常岁安之事而忙乱,下人们进进出出,也不太顾得上待客之道,乔玉绵单独交待自己的侍女,给崔琅倒一盏热茶暖身润嗓。<b />
崔琅接过,小口小口地喝着,饮蜜一般。<b />
内室中,两名医官手上未停,又兼常家下人在旁打着下手,仍忙到天黑才总算将常岁安身上的血衣尽数剥去,把他全身的伤口清理干净。<b />
里里外外擦拭过,上了药后,人总算勉强能看了一些,但仍未有转醒迹象。<b />
宫中送来了许多补药补品,足足装满了两辆马车,又令喻增亲自带着内侍前来,不可谓不重视。<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