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
天色将晚之际,冯家有客登门。<b />
来的是昌氏身边的心腹仆妇,解氏亲自来见。<b />
“我家夫人已答应了解郡君的提议,将吉日定在了三日后,不知郡君意下如何。”<b />
仆妇虽说是问,但语气里无丝毫相询之意,只是告知而已。<b />
解氏此刻却不介意,既是交易,便要有与人做交易的自觉。<b />
冲喜之说,虽不好听,但她也没办法反驳,要想让敏儿尽快过门,总要有个名目才不会惹外人疑心。<b />
于是,解氏含笑点头。<b />
不多时,明家的仆妇即离去。<b />
解氏让人喊了儿子儿媳过来,同样是拿告知的语气将此事说明。<b />
“三日后?”<b />
“冲喜……做侧室?!”<b />
“这如何使得!”<b />
冯父反应甚大:“敏儿怎能做什么与人冲喜的侧室……母亲为何要答应明家如此要求!”<b />
自解氏名声扫地被贬为郡君后,他对母亲便日益不满。<b />
一旁的冯母也震惊不已,但她与丈夫不同,这么多年下来,她对婆母的畏惧顺从已刻进了骨子里,她此刻并不敢直言表达不满。<b />
面对儿子的质问,解氏只是淡声道:“敏儿如今还能配什么样的人家?寻常人家的正妻,哪里比得上做明家的侧室?且明世子眼下尚无正室,敏儿嫁去,便与正妻无异。”<b />
见儿子还要再说,她在前面道:“莫揪着冲喜之说不放了,须知若非有高人算过八字,此等好事也轻易轮不到敏儿身上。”<b />
冯父面色变幻不定。<b />
“与明家做亲家,便等同与圣人结亲,你该不会连这个都不懂吧?”解氏冷笑一声:“且收一收那无用的自尊,当看些实际长远之物。”<b />
见丈夫似乎被说动了,冯母在心中骂了一声“狗男人”,终于忍不住开口:“可敏儿她……”<b />
解氏扫向儿媳,冷脸打断了儿媳的话:“敏儿是愿意的。”<b />
什么?<b />
冯母不敢相信。<b />
女儿的心性她很清楚,本人没什么太出挑的地方,但耐不住一心想要高嫁——这一点正是拜婆母的教导所赐。<b />
长着这样一个高嫁脑的女儿,怎会愿意做侧室给人冲喜呢?<b />
冯母很快找到了女儿,想要问个清楚。<b />
她到时,冯敏正欢欢喜喜地让人量体准备做嫁衣。<b />
冯母:“……”<b />
好像没什么好问的了。<b />
好不容易等人都离开了,冯母思前想后,只问了一句:“……敏儿,你可知那位明世子风流成性?”<b />
“女儿当然知道。”冯敏反问:“可难道阿娘认为,我嫁的是他这个人吗?”<b />
她想嫁的只是明家的世子而已。<b />
见母亲还要再说,冯敏不耐烦道:“且亲事已经定下了,没有反悔的可能。母亲与其说这些没用的,不如多替女儿打算一些,好叫女儿风光些出门吧。”<b />
她不想再听了,母亲根本不知道她为此内心承受了多少煎熬,更不知道她根本没有别的选择。<b />
如今她只盼着祖母的话是真的,她嫁进明家后可以被好好善待,可以过上如愿以偿的日子。<b />
两日后的一件事,让冯敏心中更安定了几分。<b />
这一晚,她的父亲从工部回来时,脸上挂满了喜意。<b />
他的上峰与他透露了他将被提拔为工部屯田侍郎的消息,还告诉了他是明家帮他安排打点的,又拍着他的肩膀说他有个好女儿,这样的好福气实在令人羡慕,又让他日后多多关照。<b />
如此一通马屁拍下来,冯父很有些飘飘然,彻底将对冲喜之说的不满抛到了九霄云外。<b />
冯敏听了也欣喜不已,下意识地看向祖母。<b />
解氏含笑与她点头。<b />
冯敏愈发感激祖母了——定是祖母那日与应国公夫人的相谈很顺利,应国公府果然没有轻视她的意思!<b />
她虽是为侧室,却也比这京师九成九的女子嫁得光彩,没人敢看不起她!<b />
因存了这个心思在,冯敏便不打算藏着掖着此事,甚至还邀了许多京中闺秀于她出门前一日来为她添箱,这添箱宴办得颇算热闹。<b />
嫁人只有一次,纵是做侧室,她也要风风光光的!<b />
……<b />
这一日清早,姚夏和魏妙青等一众女郎,约好了一同来看常岁宁。<b />
“你们本不必来的。”常岁宁直言道:“这般关头,与我走得太近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