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举办花宴之处,便在京郊芙蓉园内。<b />
此次花宴自中秋当日始,大办三日,凡收到花会请柬的人家,皆需携家中适龄女郎前往芙蓉园参宴。<b />
常岁宁与父兄抵达芙蓉园时,已是午后。<b />
秋高气爽,风景宜人,芙蓉盛开,实是赏景的好去处。<b />
但谁都清楚,凡入此园者,无人是为赏景而来。<b />
历年中秋圣人皆会宴请百官,今日的晚宴便是为宴群臣,女眷们只是作陪而已,明日的花会才是女郎们表现的时候。<b />
故而女席这边散得更早些,她们还需要为明日的花会做准备。<b />
常岁宁离席后,出了宴厅,下了石阶,脚下短暂地停留了片刻,目光下意识地看向那些守在廊下的内侍。<b />
“可是有事?”<b />
忽有一道声音在身后响起,常岁宁回过头去,只见是崔璟走了过来。<b />
他身穿玄策府上将军官袍,应是刚在外安排罢事务,身上好似沾染了夜色的寒凉,但眼底待人时一贯的疏冷气此时却隐了去。<b />
“没什么。”常岁宁与他相处已日渐随意,“只是今日好像未瞧见喻常侍。”<b />
她很久没见过阿增了,自从玉屑口中得知了那件事后,便未再见过了。<b />
她未有刻意去找过他,他忙于司宫台之事,也甚少有出宫的机会。<b />
“宫中需有人留守,喻常侍此番并未随驾。”崔璟与她道。<b />
常岁宁了然。<b />
原是没来。<b />
“你若有事,也可使人寻我。”崔璟道。<b />
常岁宁看向他,他这是以为她有事要寻喻增帮忙吧。<b />
她笑了笑:“现下无事。”<b />
此时,身着女官官服的明洛由厅内而出,见此一幕,脚下微顿了顿,复才敛容走了过来。<b />
她的目光未有在常岁宁身上停留,只看向崔璟,行礼罢,道:“圣人召崔大都督宴后议事。”<b />
崔璟颔首,看向常岁宁:“我便先过去了。”<b />
常岁宁点头。<b />
明洛随崔璟转身之际,眉间几不可察地微皱了一下。<b />
常岁宁刚要离开此处,只见宴厅内走出来了一群衣着鲜亮的少女。<b />
“常姐姐!”<b />
姚夏朝她快步走来,和往常一样亲昵地挽住她的手臂。<b />
常岁宁的视线却被一名被众人拥簇围绕着的绿衣少女吸引了去:“那是……长孙家的娘子?”<b />
姚夏点头,小声道:“没错,那正是左相大人家中最小的嫡女,七娘子长孙萱。”<b />
常岁宁点头。<b />
果然没错。<b />
这位长孙七娘子,生得很像其大姑母——从前她父皇的那位元后,长孙皇后。<b />
长孙家曾出过两位皇后,家中儿郎也不止一个尚过公主,这位长孙七娘子的父亲长孙垣,正是当今左相大人,魏叔易的上峰——虽和不与皇室联姻的崔氏做派不同,但长孙氏出身关陇门阀,也是实打实的士族高门。<b />
在反对明后擅权之事上,长孙家的立场和其他士族是高度一致的。<b />
甚至抛开此事不谈,长孙家与明后的过节还要更久远一些。<b />
当年长孙垣的长姐长孙皇后病故,才有了明后取而代之成为了后宫之主。<b />
而那个曾因欺负阿效被她揍过的三皇子,自幼养在长孙皇后膝下,是长孙家想要扶持的对象——<b />
那些关于储君之位的明争暗斗她在做李效时,曾置身其中,那些来自长孙氏的手段,她自也领教过。<b />
“我听人私下说……这位长孙七娘子,可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呢。”姚夏小声说道。<b />
常岁宁不置可否。<b />
应当说,长孙萱是那些士族官员眼中的最佳太子妃人选。<b />
可在明后眼中,便是恰恰相反了。<b />
只是,明后打算推哪家的女郎来与之一争呢?<b />
第144章 不可窥测<b />
宴后,圣册帝召了十余位官员议事,其中以礼部官员居多。<b />
待将花宴诸事安排妥当罢,圣册帝又单独留了数名心腹大臣说话。<b />
魏叔易便是其中一个。<b />
圣册帝手边有一折名单在,其上是为这数月来,经暗中权衡筛选而出的太子妃人选,共有十人余。<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