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状态下,他对别人下达的命令或语言暗示是相当敏感的。<b />
林知清想了想,开口说了第一句话:“吃掉你面前的盘子里的那块芙蓉糕。”<b />
在林知清的注视下,林九思蹲下身子,机械般地抬起手臂将刚才的那块糕点拿了起来,毫不犹豫地放进了嘴里。<b />
林知清眯着眼睛,退后了两步。<b />
见林九思很快便将糕点吃完了,他再次下达命令:“喝一口左边碗里面的清水。”<b />
林九思丝毫没有犹豫,跪在地上便将头低了下去,眼看着就要开始舔食碗中的清水了。<b />
“停!”林知清叫住了他。<b />
他就跪在地上,以噘着嘴的姿势停了下来。<b />
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属于正常人的行为,是因为方才林知清的口号没有给到位。<b />
如若她说的是“抬起装着清水的碗,并将它喝下去”这样的话,林九思的动作便会改变了。<b />
试到这里,林知清已经可以确认了,林九思不会催眠术,也没察觉到自己被催眠了。<b />
林知清没什么心思,只略微出手便将其催眠,这说明他的内核十分不稳定,而且思考量很小。<b />
总的来说,林九思就是蠢,脑子不转弯。<b />
这样的人情绪是外露的,很难隐藏。<b />
也就是说,林九思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不懂心理学。<b />
这样的人根本没办法操纵另外一个人的生死。<b />
那么,春姨娘的死绝对是另有隐情!<b />
林知清捏着下巴思索了起来,如若不是这一遭,她多半会以为,事情的罪魁祸首就是林九思。<b />
毕竟就连林九思自己都是这样以为的。<b />
可如果凶手是他的话,林知清该纠结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揭开真相了。<b />
因为把真相报上去,林家依旧难逃一劫。<b />
这其实就相当于她查到了一个死胡同里,怎么样倒霉的都是林家。<b />
她回想自己之前的每一步推导,总感觉哪里出了问题。<b />
太顺了,实在有些太顺利了!<b />
为什么刚好所有的证据都指向林九思呢?会不会有第二种可能呢?<b />
如果林九思不会心理学,有没有一个会心理学的人呢?<b />
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了林知清的脑海里,她越想越觉得不对劲。<b />
最能验证林九思是凶手的地方,其实是他和春姨娘私通以及主动给被牵扯到的人道歉的行为。<b />
也就是说林九思自己也以为自己是凶手。<b />
但这件事当中有些事情的走向同林九思的做法是不同步的,有许多疑点。<b />
最直观的一点便是,为什么春姨娘由假死变成了真死。<b />
她捏着下巴在房间内踱步,将所有线索在脑海当中反推了一遍。<b />
从林九思手中的桃源信物到遗落在千金阁的耳珰,又到刑部大动干戈地查探温泉山庄。<b />
再然后,便是所有事情的开端——春姨娘鞋底的桃和泥土。<b />
所有的线索串在一起,直接或间接指向的目标都是林九思!<b />
这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一样,无论从哪一项先开始,都会回到最开始的起点。<b />
相当于她的行动从一开始便注定了结果。<b />
林知清想到这里,眼神一震。<b />
那如果,她从一开始就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