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b />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b />
陆正喃喃道:“辽东帽,出师表……”<b />
辽东帽是一顶不大的黑色帽子,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是蕴含文人节操正气。<b />
陆正小心翼翼将帽子戴在头上,顿时有一股气息加持自身,得到一定的加强和防护。<b />
陆正又拿着出师表细细观看,感受到其中的意志,不免心生触动,一时感慨不已。<b />
之后,陆正查看了自身和小天地的其它变化,便回去房间整理心绪,稳固自己的修行。<b />
青婉也把书本归于原处,跑去闭关打坐,消化刚才所得。<b />
……<b />
齐国,稷下学宫。<b />
学宫之内,某座山上突然光彩大盛。<b />
一处小院,学宫祭酒率先反应过来,不禁侧目一看,“文庙,这是出什么事了……”<b />
他一个闪身,转眼来到文庙之外。<b />
但见文庙大殿之中,几尊圣人像栩栩如生,有灵韵之气凭空冒出。<b />
这些灵气变幻,闪烁光晕冲出文庙。<b />
一行行文字在半空中逐渐凝聚成形,正是《新诗》中的那些诗词。<b />
“这……”<b />
祭酒目光一凝,“这么多诗词,这是有人写出经典。”<b />
他看着这些浮现的诗词,反而越看越惊。<b />
这些诗词很好,但表达的内容,却……<b />
稷下学宫其它地方,不少学子和先生也觉察到异常,一个个纷纷看向文庙。<b />
“咦?怎么有这么多诗词……”<b />
“是千古诗词,怎么突然冒出来这么多!”<b />
“这些诗词,都没有见过啊,是何人所作?”<b />
“快快快,抄写下来……”<b />
“嗯?这些诗词怎么写的是……”<b />
……<b />
忽地,文庙泛起一阵波动,原本显现于空中的诗词一闪而逝,有的诗词甚至还没有完全显露,便也消失不见。<b />
众人顿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b />
文庙之外的祭酒却是感受到一道气息,是孔家的那位半圣出手了。<b />
在其他人看不见的地方,半圣的虚影浮现在祭酒面前。<b />
祭酒见到半圣,连忙躬身行礼,“见过圣人。”<b />
半圣身影虚幻,语气亦飘忽不定,“今日文庙之事,就当没发生过。刚才的那些诗词禁止学宫中人抄录传阅,去跟他们说一下。”<b />
祭酒神色微动,终究是没有提出心中疑惑,开口应诺下来。<b />
……<b />
安国皇宫,正在处理奏折的安太玄突然笔一顿,看向某个方向。<b />
安太玄眉头一皱,“去看看发生什么事了。”<b />
旁边的内侍闻言有点懵,还没弄明白什么意思。<b />
不过听安太玄这么说,肯定是哪里出了事情。<b />
“奴才这就去!”<b />
内侍急匆匆走出大殿。<b />
不过片刻,内侍便又回来,身边还跟着其他人,一个个脸色都不太好看。<b />
安太玄抬眉一眼看过去,发现了钦天监的监正。<b />
安太玄淡淡道:“出什么事了?朕好像感受到了国运震动。”<b />
监正额头冒汗,低声道:“回陛下,不知什么缘故,我大安国运一下子……一下子少了五十年……”<b />
安太玄闻言眼神露出厉色,“五十年?不知缘故?”<b />
一下子少了五十年国祚,谁知道后面还会怎么样,这可是涉及国家存亡的大事了。<b />
监正战战兢兢,连忙道:“我们还在调查情况,好像并非是安国出了什么变故,而是天地变故、自然变化造成的。”<b />
“好像?”安太玄面露不愉。<b />
监正冷汗直冒,“还请陛下再给些时间……”<b />
安太玄冷声道:“速去查明情况!若是你们平时懈怠,监察不称职使得国本动摇……”<b />
监正连称平日一直尽心尽责,没有懈怠之处,又踉踉跄跄跑回钦天监。<b />
安太玄神色变幻不定,有些坐不住了。<b />
他刚准备亲自去看看情况,便有一道流光飞入大殿。<b />
安太玄眉头微动,大手一挥抓住流光,是一本册子,上面还带有半圣老祖的气息。<b />
“这是?”<b />
安太玄不禁翻开册子查看,发现是一首首诗词,看得眉头直皱。<b />
看到最后,安太玄发现了老祖写下的话语。<b />
他不禁目露震惊之色,居然是这本诗词使得国运折损。<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