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三江感言以及上架感言<b />
第一次登上三江,怎么说呢,有点意外。<b />
但首先要感谢金牌编辑青舟大佬,初稿在开头的时候指出了节奏的问题,才让这本书前期节奏看起来还行。<b />
强烈建议!<b />
有稿子的可以投青舟大大,顶级金牌编辑只有两字——起飞!<b />
好了,接下来就是简单和大家聊聊写这本书的初衷。<b />
去年的时候,我偶然接到大学同宿舍好兄弟打来的电话,大概的意思是:<b />
“你知道的情况吗?我看她朋友圈好像得了什么病,准备做手术了。”<b />
是我同寝室一哥们的老婆,同时也是我们大学同系同一届的校友。<b />
我很惊讶,急忙打电话给我哥们,一问才知道是“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b />
这时候还没有想写这个题材的打算。<b />
直到后来听到我哥们告诉我了快50万还只是刚做完移植,接下来每个月吃药都要费2000多元,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一个疾病真的可以压垮一个家庭。<b />
我哥们还有他老婆的情况我很清楚。<b />
因为我们是一个学校一个系毕业的,09年认识到现在15年了。<b />
当初他们结婚的时候我还几百公里跑去他们老家参加婚礼,后来两人在蓉城买了房(按揭),有了孩子,积蓄估计也有个二三十万。<b />
可一场疾病彻底光了他们辛苦十多年工作的积蓄,生活肉眼可见的变得困难。<b />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如果某一天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我的处境会比我哥们好吗?<b />
不会。<b />
几十万的治疗费用同样会光我所有的积蓄,同样会卖掉自己的房子,就为了活命。<b />
没错,<b />
这就是我们普通人。<b />
后来,移植成功回到家里,我得知消息后准备过年的时候去蓉城看看他,结果说:“哥,好意心领了。”<b />
她告诉我,现在她工作已经辞了,每天就呆在家里不敢外出,不仅如此,家里每天还都要进行一次消毒。<b />
因为她免疫力很低,害怕我去了万一造成感染那就麻烦了。<b />
我理解。<b />
我们微信上聊了半个多小时,<b />
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b />
“哥,得了这个病真是生不如死,生活质量完全没了。”<b />
性格很活泼,在大学时就对大家很热情,我听着真的很难受。<b />
当时就想着要是能有一种药物能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就好了。<b />
人就是这样,只有当真正亲眼看到自己身边很好、很熟悉的朋友经历了病痛后才真正知道病痛带来的痛苦。<b />
所以,这也是这本书最开始创作的初衷。<b />
被我写进了书里,在书里她的结局是好的,也希望现实里的她能真正好起来。<b />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乙型肝炎剧情。<b />
其实相比于再障,乙肝是我更想写好的剧情。<b />
怎么说呢?<b />
因为我对这段历史太了解了,对乙肝病人太了解了。<b />
80年代的时候,我外公曾经是某乡镇医院的院长,加之我妈妈、我舅舅也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b />
所以,从记事起,正好赶上了“谈肝色变”的年代,在长辈的谈论中,我知道了那时候如果家里有人得了乙肝,<b />
吃饭要单独吃,碗、筷子要单独用,总之就是隔离避免传染给别人。<b />
后来上初中的时候(当时住校),偶然间发现了一个很好的陈同学每天都要吃药,有一次趁着他柜子没关,我偷偷看了他吃的药。<b />
现在我还依稀记得药的名字叫“乙肝解毒胶囊”(大概),一大瓶的那种。<b />
毫不隐瞒的说,知道后我确实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他避而远之,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觉得羞愧的地方。<b />
直到后来长大了一些,渐渐地知道了只要打了乙肝疫苗有抗体了,乙肝就不会有传染。<b />
后来大学毕业后我偶然联系上了这位曾经初中时候的“好朋友”陈某,聊天的时候我向他坦然了之前看到他吃的乙肝药,问他乙肝好没有。<b />
他很诧异,但反倒是因为这件事我和他重新成为了关系不错的朋友。<b />
他告诉我,他现在电力公司工作,但除了他的老婆、父母以外,公司的领导、同事、好友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有乙肝。<b />
他害怕别人嫌弃,别人异样的目光。<b />
甚至,早些年每年公司的体检他都非常抗拒。<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