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差得一千多呢。<b />
还是看市场销量,惊喜一层层爆!<b />
“好的,董事长,我时刻关注产能变化。”朱长林笑说:<b />
“有了日月光,当下的封测能力大幅度提升,芯片产能问题很快就能缓解。鲲鹏版手机和芯片的产能危机,也就接下来一周严峻一点,一周后就能全部解决。”<b />
“一周吗?那还可以。”王逸松了口气。<b />
储备的现货,能够撑几天,一周后产能危机解决,那就彻底不是问题了。<b />
毕竟眼下芯片都生产好了,差的只是封装。<b />
封装可是快得很。<b />
“那就现货销售,过几天鲲鹏卖断货了,就开启全款预售,四天内发货。若是不想等的,可以优先购买tea 3版或apq 8064版。”王逸嘱咐道。<b />
“好的,董事长,这样就问题不大了,正好可以清下库存。”朱长林笑说:“而且四天内发货,在手机圈都算不上断货,正常现象。”<b />
在手机圈,初期产能不足,卖断货,都是正常的。<b />
谁家手机不卖断货,都算是滞销。<b />
像是星逸手机一周内就解决产能危机,实现全面现货,都算是厉害了。<b />
换了其他品牌,两个月都未必能够解决产能危机,等到两个月后,才能实现现货销售。<b />
其实也不是产能提升了,而是市场需求降低了!<b />
过了前两个月的热销期,全面进入顺销期,需求低了,自然产能够了。<b />
正是因此,所有手机品牌都不敢备货太多,也不敢产能拉得太高。<b />
无他,手机的销量本就是起起伏伏伏伏,一伏到底!<b />
一般来说,除了前两个月销量大爆,第三个月开始就锐减三分之一。<b />
第四个月腰斩,第五个月只剩下三分之一,后面更是不断降低,七八个月开始清库存,准备下一代……<b />
若是按照前两个月的销量准备现货,准备生产线,那就完了!<b />
第三个月就会供大于求,库存过大。<b />
像是phne 2,9月份刚上市,国内+海外水货,一个月卖出去2000万台。<b />
但到了10月份,加上水货也就1500万台。<b />
11月份,有双十一降价促销的加成,又换芯鲲鹏702,撑死不过1500万台。<b />
12月,即便有双十二,估计最多1200万。<b />
1月份可能1000万都不到了。<b />
这都是没办法的事。<b />
王逸若是按照2000万的月产能去准备生产线,去招募工人,去找代工,那就废了。<b />
从第二个月开始,库存就高达500万!<b />
第三个月库存高达1000万!<b />
第四个月库存高达1800万……<b />
届时库存积压过多,对于任何品牌来说,都是灾难。<b />
毕竟增加的生产线都是要花巨资投建的,不能拆了。<b />
扩招的工人也不能说裁就裁了。<b />
还有按照2000万月产能提前下的元器件大单,都是高价拿货,也都压在手里。<b />
后续元器件越来越便宜,王逸也只能继续用库存的高价货。<b />
别的不用说,四个月前库存的元器件,成本比四个月后采购的能贵40%。<b />
四个月,压上1800万台库存机,就要多花72亿。<b />
而这1800万台手机占用的资金成本,按照物料成本2000计算,都要超过360亿!<b />
这还不算人力成本,生产线控制成本……<b />
王逸家大业大都扛不住。<b />
因此,开局就产能拉满,直接备足现货,根本不现实。<b />
至于说提前生产两个月,储备足够的现货再开售,那也是傻帽行为。<b />
毕竟两个月后再开售,元器件成本就降低了20%,相当于王逸准备的现货多花了20%的成本。<b />
因此,在手机行业就不存在绝对现货这么一说。<b />
怎么算都是赔钱的。<b />
相反,每次都备货不足,都断货,才是对的。<b />
毕竟元器件采购,手机生产,备货,都需要时间。<b />
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元器件成本是不断降低的。<b />
备货越久,赔的越多。<b />
产能更得考虑后续,不能照着前两个月的巅峰产能,就直接拉满,第三个月销量暴跌会亏得裤子都不剩的。<b />
相反,适当断货,适当抢购,反而会降低成本,增加销量。<b />
说白了,市场如女人,不能喂得太饱,前期七八分饱足够了,这样后面刚刚好。<b />
前期就十成饱,后面累死的还是自己。<b />
因此,对于phne 2王逸只在开售前十天,提前生产了500万现货。<b />
成本控制最低,前几天现货,后面预售,月底实现现货……<b />
这样的节奏,成本低,库存零,销量利润都很高,用户也不用等太久。<b />
同样,鲲鹏版也是如此。<b />
稳着来没问题的。<b />
随后的几天,鲲鹏版的星逸手机,星逸平板,全面热销。<b />
哪怕不如前两天销量增加两三倍,可依旧有着不错的增幅。<b />
哪怕是增幅最小的鲲鹏phne 2,顶着年度最强手机的名头,日销量都维持在45万台左右。<b />
比起之前多了50%。<b />
只能说没了高通apq 8064,phne 2反而卖得更好。<b />
足以说明,广大用户对于鲲鹏702的接受程度。<b />
这让星逸手机和星逸半导体两个部门,全部兴奋不已。<b />
但高通总部却是愁云惨淡。<b />
雅各布面色冷冽:“算出来没有?没了星逸科技的订单,我们apq 8064会掉多少销量?”<b />
市场部总监很是无奈,小声道:“phne 2本月销量超过1500万不成问题,其中鲲鹏版占500万以上。phne 2持续热销到明年三月份不成问题,按照平均月销1000万台计算,再加上后续销量,保守估计能达到5000万。”<b />
“若是全部购买apq 8064,我们能增加五千万销量。但现在,星逸科技全面采用鲲鹏702,我们apq 8064的预期销量会砍掉5000万颗!”<b />
“5000万颗啊!”雅各布只感到心都在滴血!<b />
可接着又有人开口:“不只5000万颗8064,别忘了,还有5000万颗基带芯片。”<b />
“对,原本phne 2的基带也是买的我们高通的。现在好了,基带+处理器,一下子少了一亿颗芯片。”<b />
“不止一亿颗,别忘了,星逸半导体还对外出售基带,现在已经有七家客户下单,下单超过1500万颗基带芯片。”<b />
“你那是老黄历了,这两天又有三家企业下单,星逸半导体的翼龙3000基带,已经卖出去了2000万颗!”<b />
“他们多卖2000万颗,咱们高通至少少卖1500万颗。德州仪器等企业也得少卖不少。”<b />
“而且这只是开始,后续翼龙3000不知道还能卖多少!”<b />
听着众人的话语,雅各布面色越发地阴沉:“如此说来,星逸科技让我们少卖了至少1.2亿颗芯片?”<b />
“没错,半导体行业本就够卷的,星逸半导体一出手,咱们高通的日子都不好过了。”<b />
“幸好当下星逸半导体还没有对外出售鲲鹏700和鲲鹏702,否则咱们高通的apq 8064都不好卖了!”<b />
雅各布嘴角抽搐:“……”<b />
却不得不承认,一旦鲲鹏702 s都对外出售,那高通可真的完了。<b />
“都想想如何应对星逸半导体,绝不能这般下去。”雅各布冷声道。<b />
“能怎么办?打价格战!”<b />
一位高管率先开口:“翼龙3000基带不是卖13美元吗?咱们的3基带也降价,也卖13美元!”<b />
“没用的,人家的翼龙3000支持夏国的移动3,咱们的3基带出的太早,不支持移动3。别说卖同样的价格,就算卖11美元,都竞争不过。除非降到10美元。”<b />
“但真降到10美元,那利润就太低了,不划算。”<b />
“王逸这家伙,定价13美元,就是卡准了我们的利润空间,让我们想打价格战,都难。”<b />
雅各布很是赞同:“价格战的事就算了,看看其他办法。”<b />
一番沉默,有人开口:“那从上游出手,联系台积电,切断星逸半导体的芯片产能。作为回报,我们下一代的芯片可以交给台积电代工一部分。”<b />
“这可以考虑,用我们的芯片订单,挤占星逸半导体的订单!”<b />
可接着又有人反驳:“没用的,根据我掌握的情报,星逸半导体的鲲鹏700和鲲鹏702,都是星逸晶圆厂自产。只有翼龙3000基带是台积电代工。想切断都切不断。”<b />
“???”<b />
“!!!”<b />
“什么?星逸科技自产的芯片?”<b />
一时间,一屋子人都吓傻了。<b />
高通上下还处于被鲲鹏s吊打的痛苦中,压根没注意竟然是星逸半导体自产的!<b />
就连雅各布都有些意外:“确定是他们自产的?”<b />
那位高层叹了口气:“虽然我不想承认,但却不得不承认。星逸半导体不仅有着强大的40纳米芯片设计能力,还有着40纳米芯片量产能力。”<b />
“他们的鲲鹏702 s,就是帝都的星逸b1晶圆厂量产。”<b />
“而鲲鹏700 s,则是魔都的星逸1晶圆厂量产!”<b />
“什么?他们还有两座晶圆厂?”<b />
一屋子人集体沉默,偌大的会议室都变得鸦雀无声。<b />
“唉,这个对手太强了,强得离谱!”那位高管叹了口气:<b />
“现在他们实现了40纳米芯片的自研自产,咱们想要封杀都做不到。”<b />
“即便台积电不代工翼龙3000基带,星逸科技也能找三星,英特尔代工,甚至他们再收购一个工厂,自己生产!”<b />
“前段时间,星逸1晶圆厂,就是星逸科技全资收购的中芯国际魔都晶圆厂!”<b />
“对于星逸半导体,想要封杀遏制,我们高通根本做不到!”<b />
一瞬间,整个会议室都变得沉寂下来,只有叹息声此起彼伏。<b />
“法克,我们高通到底遇到了什么神仙对手?”<b />
高通董事长雅各布一拍桌子,整个人都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