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舆论<b />
与蒲宗孟说完,赵煦就转动着钓轮,拉拽着鱼线,靠到崔台符身前。<b />
“律判……”赵煦轻声说着。<b />
“臣在!”崔台符立刻躬身。<b />
“朕希望,律判可以在这段时间内,依据《刑统》以及皇考颁布的《仓法》,尽快整理出一部,约束官府、有司差役人员的法令……”赵煦悠悠说着。<b />
崔台符在律法上的造诣,是公认的。<b />
他写的判词,简洁明了,通俗易懂。<b />
就连文彦博,也是称赞不已,直接向朝廷举荐。<b />
如今,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浮与磨砺,他的积累和沉淀更加深厚。<b />
已是当代大宋有数的刑统专家!<b />
由他来负责,在大宋刑统和仓法的基础上,编写出一部进一步规范和限制基层吏员与官员的法令,无疑是很合适的。<b />
“诺!”崔台符只觉得自己的心脏,在扑通扑通的跳动着。<b />
他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可以留名青史的机会!<b />
甚至,是一个可以洗白自己的机会!<b />
毕竟,胥吏之害,天下士大夫皆知,天下百姓皆知。<b />
谁能整顿吏治,谁就可以名留青史。<b />
赵煦看着他,想了想,嘱托道:“皇考当年重修汴京城,拆皇城下民居……尚且命开封府给与合适补偿……”<b />
“百姓私宅,风能进,雨能进,官府不可进……”<b />
“皇考教诲,言犹在耳!”<b />
“朕希望律判,在编写律条时,谨记皇考圣训!”<b />
崔台符当即俯首,再拜:“臣谨遵德音教诲,谨奉先帝圣训宝言……”<b />
至于说赵煦说的那什么‘风能进、雨能进,独官府不能进’的所谓【皇考教诲】。<b />
崔台符是一个字都不信的。<b />
先帝是什么人?崔台符还能不知道?<b />
那可是恨不得,把商贾兜里的所有铜钱,都转移到自家封桩库里的帝王。<b />
市易务、堤岸司的吃相,更是极其难看。<b />
然而……<b />
现在,不是新君在位吗?<b />
先帝是个什么样子,还不是这位官家来定义?<b />
于是……<b />
现在,朝野内外,都是众口一词:先帝仁惠广德,悲悯天下,实乃千古明君!<b />
明君选的继承人,自然就是更加圣明的明君!<b />
真正让人惊叹的是——如今就连汴京市井里的闲汉,似乎也都接受了这个事情。<b />
谈及先帝,溢美与赞颂之词,越来越多。<b />
元丰时代的种种,似乎都已被淡忘、扭曲、修改。<b />
士林里偶有不谐之音,立刻就会被人驳斥。<b />
然后这个人,从此投置闲散。<b />
其就连去勋贵衙内们门下,当个食客,都没有人敢要!<b />
统治集团,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叫人为之震怖的可怕统一意志。<b />
这是过去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b />
很多人都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崔台符就是其中之一。<b />
故此,崔台符的姿态,表现的极为谦卑。<b />
赵煦却是毫不意外。<b />
因为崔台符就是这样的。<b />
他年轻的时候,可以在文彦博面前表演‘忠直’,从而得到荐举。<b />
遇到王安石后,立刻摇身一变,全力支持变法。<b />
等到王安石罢相,他又是第一批醒悟过来,立刻抱住先帝大腿,全方位支持先帝元丰改制的大臣。<b />
可塑性之强,叫人赞叹。<b />
所以,赵煦只是叫人扶起他,道:“律判是皇考的心腹,也是少数几个能在律法方面,与皇考交心的大臣!”<b />
“朕相信,律判定会不负皇考,不负朕!”<b />
“将这部律法,编修得体,使上下欢欣!”<b />
“臣必不负陛下所托!”崔台符顿首。<b />
赵煦嗯了一声,回过头,重新开始钓鱼。<b />
至于什么‘风能进、雨能进,独官府不能进’这种读者体。<b />
就和孔子、孟子的微言大义一样。<b />
说说而已,听听得了。<b />
至少在目前,在现在的大宋纯粹是一种愿景,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b />
简单的来说,就是口号!<b />
但,政治就是这样的。<b />
无论怎么黑暗,如何肮脏,都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的口号,一个冠冕堂皇的愿景,一个伟大的理想。<b />
君不见,就连现代的西方,搞出‘武装直升机’和‘沃尔玛购物袋’这种叫人毛骨悚然的东西要特权的那些人,也知道要举一个‘包容、公平、反歧视’的旗帜吗?<b />
而在现在,一个保护私有财产,并承认私人财产具有某种神圣性的口号。<b />
是有利于大宋走新时代的。<b />
至于,这理论怎么圆?<b />
自有大儒来替赵煦辩经!<b />
……<b />
接下来的钓鱼活动,波澜不惊。<b />
到傍晚时分,赵煦钓上了三条鱼。<b />
蒲宗孟和崔台符,则各自钓上了两条和一条。<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