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宰执们的科普与介绍,两宫都对目前的西北三国局面,有了一定认知,不再和从前一样,茫然不知,甚至连熙州、兰州在哪个方向都不清楚!<b />
故此,向太后感觉,阿里骨的世子,应该是会入京的。这样想着,向太后就问道:“对了,六哥打算什么时候,召回赵相公、向宗回还有高公纪?”<b />
赵煦抿了抿嘴唇,答道:“儿臣以为,还得再等等……”<b />
“等朝堂的局面稳定后,再召回赵相公他们……”<b />
“以免西贼趁我大将不在,再次入寇。”<b />
“也是……”向太后点点头。<b />
母子两人正说着话,冯景就来到了殿上,行礼后奏道:“大家,郭舍人求见!”<b />
“郭舍人?”赵煦故意问道:“可知何事?”<b />
冯景稍微犹豫了一下后,答道:“听说,还是御史们弹劾驸马的事情……”<b />
“知道了!”赵煦点头:“让郭舍人将劄子都送到我的书房吧!”<b />
向太后在旁边听着,忍不住问道:“六哥,御史们还在弹劾驸马?”<b />
赵煦笑道:“母后难道不知,朝廷的御史素来就是这样的吗?”<b />
“哦……”向太后半信半疑的点点头。<b />
垂帘听政两年有余,让她对朝臣们的秉性已经熟悉起来。<b />
御史台的御史们确实喜欢在一个事情上咬着不放。<b />
可问题是……<b />
六哥不是说,驸马犯的只是钱财上的小错吗?<b />
这种错误,一般而言,六哥批示几句,安抚一二,御史们也会识趣的选择放下。<b />
并不会死咬着不放!<b />
所以……<b />
驸马到底犯的是什么事情?<b />
向太后心很细,她留意到,冯景话中所言的‘还是’这个关键词。<b />
所以,今天的弹劾,并非是上次弹劾后的继续。<b />
御史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弹劾驸马?<b />
这样想着,向太后就问道:“六哥,可愿与吾说一说,御史们究竟在弹劾什么吗?”<b />
“是驸马的下人在汴京或者地方上,欺行霸市?”<b />
赵煦摇头。<b />
“霸占了某位百姓的财产?”<b />
赵煦还是摇头。<b />
“强买了某人的祖产?”<b />
赵煦依然是摇头。<b />
这就让向太后不解了。<b />
没办法,向太后二十一岁就入宫了。<b />
她能知道和熟悉的外戚贪钱的手段,一直停留在她入宫前所知的那几个手段。<b />
而人类无法想象自己认知之外的事情。<b />
向太后自也脱不开这个樊篱,忍不住问道:“究竟是何事?”<b />
赵煦笑着道:“母后就不必担心了!”<b />
“总之,就是些钱财上的事情!”<b />
“儿臣稍候下诏,命人从封桩库中拿出些钱款来,替驸马补上亏空就好了!”<b />
“相信御史们有了交代,就不会再咬着不放了!”<b />
“哦!”向太后点点头。<b />
皇帝拿钱给外戚补窟窿,这是皇室的常规操作。<b />
只是,她心中还是有些疑问。<b />
为何六哥不肯与她说驸马犯的具体是什么错?<b />
却没有想,为什么,赵煦之前不拿钱出来给驸马补亏空,偏偏是现在?<b />
若她能想到这一点,而且还能换位到御史台的乌鸦们的立场上的话。<b />
那么向太后就会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赵煦,现在拿钱出来给驸马补窟窿,非但不是在消弭事态。<b />
反而是在火上浇油!<b />
然而,向太后既不可能想到这个点上,更不可能和御史们一样思考。<b />
还是那句话,人类无法想象自己认知外的事情!<b />
……<b />
吕陶依靠在窗口,靠着对面的寿康公主邸中,走出来的男人。<b />
那是一个典型刻板印象中的汴京泼皮。<b />
穿着青衫,戴着一顶简单的幞头,看着不算高,但有些粗壮。<b />
他手中似乎拿着一个袋子,看着沉甸甸的模样。<b />
吕陶眯起眼睛,对自己身旁的一个吏员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会意,带着人跟了过去。<b />
吕陶则慢慢坐下来,但眼睛依然盯着对面的公主邸。<b />
他慢慢念叨着“公主邸中,在过去的一天,有七个客人进门……”<b />
“其中和尚两人,道士一人,士人两人……另有两个京中无赖……”<b />
“张驸马的交游,可真是丰富呢!”<b />
和赵世居一样丰富!<b />
当年的赵世居案,那些最终被处死的人里,都是类似的成分。<b />
在野的士人、京中的泼皮无赖,还有就是制造谶言的道士、和尚。<b />
虽然在事后看,这些人其实多半是组局设套,专门骗赵世居开心,顺便骗他些钱。<b />
所谓的图录、预兆,就是些骗钱的道具。<b />
但,在朝廷的角度,这个事情就太可怕了。<b />
因为,李士宁曾对赵世居说:“您和太祖皇帝长的一模一样!”<b />
这话被记录在书信里,落到了纸上,然后被邓绾查了出来。<b />
而邓绾等人,就是靠着在赵世居案上的表现,得到了先帝的器重,从此平步青云,其恩泽甚至遗留至今——邓绾前不久不就升官了吗?<b />
而另外两个主审的官员沈括还有范百禄,如今一个是‘先帝磨砺后留给少主的大臣’,拜为专一制造军器局,成为了少主的家臣一样的臣子,另外一个则官拜中书舍人,且是从起居郎拜的中书舍人,而且很有希望,进入学士院,成为翰林学士!<b />
吕陶只要想到这里,他的心脏就忍不住的剧烈的跳动起来。<b />
他的道德底线虽然很高。<b />
但面对这种,可以让自己一飞冲天的机会,吕陶还是难以把持。<b />
在他内心中,甚至有着如恶鬼一样的呢喃,在反复的念着史书上关于张汤、主父偃、来俊臣等酷吏的记载。<b />
吕陶赶紧晃了晃头,让自己的心静下来。<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