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要召见元老、宰执?”<b />
第二天早上,赵煦起来后,循例到保慈宫问安的时候,向太后就微笑着问起来。<b />
“是。”赵煦轻声答道:“儿听说,宰执之中,有些闲言碎语,不太适合,就想着召集元老宰臣们,问一问,顺便也听听元老宰臣们对这一年来天下政事的意见。”<b />
对向太后,赵煦现在很多事情,已经不再隐瞒了。<b />
若这种事情都要瞒着向太后,也太不尊重她了。<b />
也不要再去吹什么‘母子一心’了。<b />
基于同样的道理,庆寿宫那边也是一样。<b />
赵煦在绝大多数事情上,都不会瞒着她们。<b />
探事司的报告,不仅仅送他这里。<b />
庆寿宫、保慈宫也是一样送。<b />
正是因此,两宫对赵煦的信任度才会这么高。<b />
在两宫眼中,赵煦是以心换心,真诚无比的孝顺孩子。<b />
却不知,真正高端的猎人,往往都是以猎物的身份出现在别人眼前的。<b />
向太后拉着赵煦的手,坐了下来,叹道:“就是辛苦六哥了。”<b />
是的!<b />
在两宫眼中,在这个事情里,司马光的形象,已经和市井里那些倚老卖老,顽固不讲理的老人挂钩、对等了。<b />
因为,探事司的报告,送到她们面前时。<b />
有些时候,会改变一下叙事的角度,或者隐瞒下一些细节、事实。<b />
这是赵煦在现代留学时学到的技能——他到底是做过主播的,再怎么样也是涉猎过传媒,知道怎么做新闻的。<b />
小作文更是看过不知道多少篇!<b />
论带节奏的水平,现在大宋的那些御史言官,全加起来也不是他的对手。<b />
这次也是一样。<b />
石得一的报告,在送到两宫的时候。<b />
就已经隐去了司马光是因为忌讳王安石,所以才反对章惇拜相的事实。<b />
同时还将一些和此事毫无干系的东西,加入了进去。<b />
比如说,司马光一直在都堂上拒绝参与韩绛、吕公著主持的很多工作。<b />
譬如役法调整、青苗法修改等等。<b />
这些事情加在一起,很容易就可以误导两宫。<b />
像是向太后,如今就不免在心中嘀咕:“司马光,怎是这样一个妒贤嫉能的人?”<b />
再想着,她的儿子,为了社稷朝堂稳定,还得耐着性子,屈尊降贵的亲自来处理这个事情。<b />
甚至为了照顾司马光的颜面,还得拐着弯的假模假样的组局,对外称是什么‘检讨政务’。<b />
这可真的让向太后心疼坏了。<b />
拉着赵煦的手,怜爱不已,看着赵煦的眼神更是充满了慈爱。<b />
赵煦迎着向太后的目光,低头道:“儿不辛苦,辛苦的是母后、太母。”<b />
向太后更加怜爱了。<b />
她忍不住问道:“六哥啊,司马公年迈、多病,继续强留着他在朝堂上,是不是不大好?”<b />
赵煦抬起头,道:“母后的意思是?”<b />
“是不是可以派人暗示一下?”向太后迟疑着说道。<b />
“这不大好吧?”赵煦摇头:“司马公乃皇考钦点的辅政大臣,道德天下无双,儿还有许多事情,尚需向司马公学习、请益呢!”<b />
司马光怎么可以致仕?<b />
他必须留下来,为大宋社稷发光发热到最后一刻。<b />
就连他去世后的遗产,赵煦都得充分榨干了。<b />
司马光可是旧党赤帜!<b />
在熙宁、元丰时代,他多次拒绝赵煦的父皇的征辟。<b />
在整个旧党集团中,他都有着巨大的声望。<b />
所以,只要司马光给赵煦背书了,那赵煦将来要做的事情,就要减少无数阻力。<b />
当然,欲承王冠,必戴其重。<b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赵煦就必须好好扮演他的角色。<b />
在不同的人面前,扮演不同的皇帝,满足着不同人心中的理想。<b />
向太后看着赵煦,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就是要辛苦六哥了。”<b />
赵煦笑起来:“儿怎么会辛苦?”<b />
这话是他发自肺腑的真话。<b />
他确实不辛苦,反而有些乐在其中的感觉。<b />
他的演技本就不错,又在现代磨砺过,如今又有着孩子的身份当伪装。<b />
一个孩子,一个十岁多一点的孩子。<b />
哪怕他已经被人们公认聪慧、果断。<b />
可大多数人,还是会下意识的忽略掉这些东西。<b />
总会不由自主的将他往好的方面想。<b />
……<b />
跟着向太后,到了庆寿宫后,太皇太后也跟赵煦谈起了司马光的事情。<b />
比起向太后的委婉,太皇太后就直白多了。<b />
“这个司马光,老身曾经还觉得他是忠贞老臣,正直君子呢……”<b />
“却不想,他是朝中最会坏事的!”<b />
说到这里,太皇太后,依然忍不住有些脸色铁青。<b />
本来她是很开心的。<b />
前线王师高歌猛进,章惇以五千禁军,加上两三万的广西厢军,在短短一天之内,得交趾五州之地,得到了十年前郭逵大军一个多月才获得的战果。<b />
这可太给她长脸了。<b />
一旦此战,王师大获全胜,甚至灭亡交趾。<b />
那她这个太母就实在太风光了。<b />
这可是太宗灭北汉后,四代天子都没有得到的殊荣。<b />
仅仅是这个,就足以让她名垂青史,超越姨母慈圣光献和真庙皇后章献明肃。<b />
日后到了永厚陵,见了英庙神灵,也可无愧。<b />
结果,她都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几天。<b />
司马光就要给她添堵。<b />
为了阻止章惇拜相,居然不顾仁庙天圣以来形成的成法和条贯。<b />
妄图以执政的身份,直接上书求对!<b />
看似是在打宰执们的脸,但在这位太皇太后看来,又何尝不是在指着她的鼻子骂她呢?<b />
这就让这位太皇太后的脸实在有些挂不住了。<b />
赵煦伸手,拉着这位太母的手,轻声道:“太母不必生气了。”<b />
“孙臣相信,司马公也只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才会如此。”<b />
“哼!”太皇太后冷哼一声。<b />
对司马光,她现在真的已经没有什么好印象。<b />
耐心也早就被消磨掉了——去年开始,高家、向家、王家、刘家、杨家的命妇们,每次入宫都会在她面前,有意无意的提起司马光的一些事情。<b />
大多数,都不是什么好事。<b />
若只是一家、两家,一个两个在她面前说司马光的坏话,她可能还会怀疑。<b />
可所有人都对司马光没有什么好印象。<b />
那太皇太后就觉得,该反省的是司马光了!<b />
不然为什么所有人都说你的坏话?<b />
“太母息怒。”赵煦劝慰着:“此事,交给孙臣处置就可以了。”<b />
她的脸色,这才稍稍缓和了些,道:“看在官家的面子上,老身就不计较这些了。”<b />
“可若再有下次,老身绝不留情!”<b />
一个大臣,还蹬鼻子上脸了。<b />
关键,再有三个月,就是她这个太皇太后的坤成节了。<b />
坤成节前,王师全胜甚至灭国凯旋。<b />
她刚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去太庙主持献俘和告慰历代先帝的典礼。<b />
甚至还可以好好的操办一番。<b />
朝中都已经有识趣的臣子,在上书说:太皇太后、皇太后保佑拥护官家,神圣明断,王师擒丑,臣等惶恐,乞上尊号,以崇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德,以彰天子仁孝太皇太后、皇太后之行。<b />
这司马光不上书庆贺也就罢了,还给她添堵!<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