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数日,汴京城中平静无事。<b />
若说有事,也只发生在一些大多数人,关注不到的地方。<b />
譬如说,宋用臣、章縡,将靖安坊中的民居,进行了丈量。<b />
共量得民房百五十六栋,其中院子百三十,其余皆为大宅,盈槛二三十到四五十之间。<b />
不用想,这些大宅就是汴京城里某些人养外室的地方。<b />
这些宅子,也是汴京城里出了名的宅邸。<b />
一代代汴京达官贵人,都曾租过它们,用来安置一些不方便带回家,但自己却很喜欢的美人。<b />
可能你会有疑惑,汴京城的达官贵人,需要养外室吗?<b />
这就是你不懂大宋了。<b />
想当年,真庙还将章献明肃养在张耆家里面呢!<b />
后来的赵佶,不也把李师师养在这靖安坊?<b />
皇帝都有些不适合带回去的女人,何况其他人?<b />
宋用臣,章縡花了不少时间,将靖安坊民居统计、丈量完毕。<b />
接下来,自然是收购靖安坊的民居,然后还得想办法安置这些人。<b />
这个事情当然需要一些时日,可能还得花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b />
除了靖安坊外,汴京新报的报童们,也换了一个地方住。<b />
在赵煦的指示下,这些孩子从永泰坊搬到了汴京新城北厢的崇庆坊。<b />
这个坊中有已经废弃的旧汴京排岸司北司官署。<b />
所谓排岸司,就是管汴京漕运粮食转输的机构,旧分东南西北四司,各掌汴京河道。<b />
其中北司主管广济河漕运。<b />
熙宁变法,整个排岸司并入三司,元丰改制又归入司农寺。<b />
因为广济河受黄河泥沙影响,来流日少,到现在已经很难再发挥国初那样的作用了。<b />
所以,现在司农寺的排岸司,已无北司,整个北司整体并入了南司,由南司统一掌管蔡河、惠民河、广济河漕运。<b />
于是,本来在崇庆坊的北司官衙就此废弃。<b />
赵煦索性就废物利用起来,将这些官署改造成报童们日常生活、学习、运动、起居的场所。<b />
时光冉冉,一眨眼就到了三月辛巳(24)。<b />
这天早上,赵煦起床,以为又是一个寻常的日子。<b />
但冯景却拿着一封通见司送来的奏疏,在他的床榻前等候着了。<b />
“大家,提举广西都大右江安抚使吕嘉问奏疏到了。”<b />
“哦!”赵煦点点头。<b />
自从韩阶案,赵煦发了脾气后,通见司那边再也不敢怠慢了。<b />
和赵煦有关的事情,现在是无论多晚入京,都会先送福宁殿。<b />
赵煦接过奏疏,问道:“吕嘉问的奏疏什么时候送入宫的?”<b />
“昨夜五更时分。”冯景答道。<b />
“哦!”赵煦颔首。<b />
大宋的宫禁非常森严,理论上一旦宫门落锁,除了皇帝没有人可以出入。<b />
仁庙时,宫中失火,宰执们都被堵在了宫门外,不得入宫,直到天亮。<b />
但,涉及军国的奏疏,是可以通过通见司,用吊篮的方式送入宫城的。<b />
将吕嘉问的奏疏拆开,赵煦又问道:“两宫那边可誊抄了副本?”<b />
冯景点点头。<b />
赵煦这才低下头,看着吕嘉问的奏疏。<b />
这是吕嘉问到任后,给赵煦写的第一封奏疏。<b />
在奏疏中,吕嘉问报告了他已按照旨意,于闰二月戊申日(20)抵达了归化州。<b />
并在归化州的勿恶地,建立了都大右江安抚使衙司。<b />
此外,他还见过了侬智会、侬盛德等地方土司。<b />
大概内容就是这些,上报日期是元祐元年春三月癸亥(初六),也就是十八天前。<b />
赵煦算了算时间。<b />
“闰二月戊申日,到三月癸亥,差不多十五天,十五天时间,吕嘉问便在当地建立起一个可以履行职责,并和土司对接起来……”<b />
“吕嘉问还真是人才呀!”赵煦喃喃自语着。<b />
在这个时代,要从无到有,在一个大宋从未真正建立实际统治的土司地方,建立起一个官署的难度,自然是极高的。<b />
哪怕这个官署的职责,只有经济方面的权利。<b />
但要说服土司,这本身就是个难题。<b />
而吕嘉问做到了!<b />
只用了十五天时间!<b />
确实厉害!<b />
不愧是当年能在几个月内,就把市易务建起来的人才。<b />
现在,赵煦开始期待,吕嘉问明年开始每年都能在交趾北方刮多少地皮了。<b />
想了想,赵煦就对冯景吩咐道:“准备笔墨,我要给吕嘉问写手诏。”<b />
冯景楞了一下,然后迅速低头:“诺。”<b />
没一会,相关的笔墨纸砚,就已经准备好了。<b />
赵煦走到书案前,坐到为他身高特制的椅子上,提笔蘸墨,开始写下文字。<b />
皇帝直接给地方官员下手诏,其实是不合规矩的。<b />
在大宋传统上,皇帝手诏下达的对象,一般只有:宰执、枢密使、亲王。<b />
其他大臣,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可以直接拒绝这种没有经过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草制,给事中复核,宰执用印签押的诏书的。<b />
一句:此乱命也,臣不敢奉诏,就足以让皇帝尴尬到抠脚。<b />
然而问题是——很少有人敢拒绝接受皇帝的诏书。<b />
有宋以来,有这样胆量的人,十个指头是数的清楚的。<b />
因为,皇帝尴尬了是会杀人的。<b />
得罪皇帝的人,皇帝有一万种办法,让他生不如死。<b />
顶多,把人整死后,掉几滴鳄鱼的眼泪。<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