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零七章 司马光之死(2)

第六百零七章 司马光之死(2)(1 / 2)

司马光那里知道赵煦心里这些弯弯绕。<b />

他一听赵煦的真诚表态,当即就放下心来。<b />

君王是没有必要骗臣子的。<b />

尤其是一个要死的老臣。<b />

所以,必是真诚的肺腑之言。<b />

于是,他激动的说道:“陛下圣明,天下有幸!”<b />

对司马光这样的人来说,反战、和平的思想钢印,早已入脑。<b />

倒不是他就是个投降派。<b />

而是他认定了大宋是打不赢,就算打赢也得不偿失。<b />

这是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不断固化下来的东西。<b />

所以他们会固执的将这些东西,视作真理。<b />

这样的老人,赵煦在现代也见过不少。<b />

老实说,司马光在其中并不突出。<b />

司马光却是抓着赵煦的手,动情的说道:“愿陛下能始终如一,如此,天下幸甚,百姓幸甚。”<b />

赵煦颔首:“相公放心,朕会记住的。”<b />

司马光更加感动,只觉此生能遇如此明君,已再无遗憾!<b />

赵煦瞧准时机,趁机问道:“相公于国事,可还有什么忠告要给朕的吗?”<b />

司马光吁出一口气,看了看在门外的那些宰执。<b />

他倒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将自己对王安石新法的不满,全部说出来。<b />

可是……<b />

有用吗?<b />

今时早已不同往日,在韩绛这个传法沙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推荐韩绛接任,吕惠卿辅之,所以当时的人称韩绛为传法沙门,吕惠卿为护法善神)的主持下,朝廷通过调整新法的条例,已经让民间的不满大大减少了。<b />

至少,三等户以下的百姓,现在对新法已经无感。<b />

而在朝中,连外戚勋臣,现在都已经不谈新法的危害了。<b />

所以,司马光很清楚,他现在再提王安石新法的危害。<b />

不仅仅会惹人厌,也不合时宜。<b />

甚至,可能会导致对新法的议论,从水面上浮出来。<b />

卧病这几個月,司马光可没有闲着。<b />

他一直有在监督司马康的《汴京义报》的舆论导向。<b />

所以他清楚,现在朝野内外,对于新法的讨论,已再次成型。<b />

那些奸臣小人,之所以不敢光明正大的讨论、吹捧、歌颂王安石。<b />

仅仅是因为顾忌两宫的态度而已。<b />

可私底下,每天都有人想方设法的想要写信去江宁。<b />

甚至,还有过去,曾被他看好的旧党俊杰,如今居然也在暗戳戳的找着门路。<b />

所以一旦,相关讨论公开化。<b />

官家一听,王安石是先帝所信重的宰相。<b />

难免就会好奇,一好奇,将其招入京城对问。<b />

以官家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性格。<b />

王安石是很有可能蛊惑君上,将新法的邪说,灌输给这位寄托着君子正人,众正盈朝希望的少主的。<b />

那样的话,就太悲哀了。<b />

所以,绝对不行!<b />

绝不能做这种蠢事!<b />

这样想着,司马光就将到嘴的话咽了回去,他握着赵煦的手,深情的道:“老臣枣膏昏钝,于天下事,所知也只是老生常谈的那几句话。”<b />

“诸葛武侯,当年上表后主,泣血而曰: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b />

“老臣惶恐,唯愿陛下将来临朝,亲贤臣,远小人。”<b />

嗯,尤其要注意,王安石的那些门生、故旧。<b />

点名吕惠卿、章惇!<b />

只是他不能说!<b />

只能暗示,只能希望,等过些年,官家亲政了,能保持如今的贤君明主之风。<b />

不要重蹈熙宁的祸患!<b />

赵煦点点头,道:“相公之言,朕记住了。”<b />

亲贤臣远小人,重点在于,谁是贤臣,谁是小人的评判标准在谁手中!<b />

而有着汴京新报在手,马上又能接收汴京义报这个在士大夫官员群体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小报。<b />

那么,只要赵煦不犯众怒,每次都精准定位一个群体。<b />

谁是贤臣,谁是小人,岂非一目了然,不言而喻吗?<b />

司马光见状,大受鼓舞,振奋不已,继续道:“此外,为君者,当注重民生。”<b />

“而民生,不过两者,足衣、足食!”<b />

“孔子言,仓禀足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b />

“而天下财富,自有定数,官取多,则民得少。”<b />

“今大宋之弊,在于官府所得太多,百姓所得太少!”<b />

“愿陛下将来临朝,轻徭薄赋,让利于民,与民休息,如此社稷安稳,天下太平,四海无事!”<b />

这是司马光这一派的理念,也是中古时代的儒家思想的典型理论。<b />

而赵煦等的就是司马光的这一番话。<b />

他立刻就抓着司马光的手,柔声道:“相公教诲,朕记住了。”<b />

你们都看到了哈!<b />

是司马相公教朕的哈!<b />

你们都要给朕做个见证,将来出了什么事情,也好有个证明。<b />

朕只是在遵司马相公的嘱托用政而已!<b />

赵煦自然是懂新闻学的!<b />

“朕在集英殿中,听诸位先生说书时,也一直在想着,圣人‘取大者不当受小,食肉者不可与下民争利’之言。”<b />

“今蒙相公教诲,必当勠力于此,与天下均利!”<b />

赵煦就等着司马光,给他上这一课!<b />

不如此,他怎好光明正大,名正言顺的,将那些被内臣里的蠹虫,抓在手里的落后产能,统统甩给地方上的接盘侠呢?<b />

比如说,成都、江宁、扬州的织院、染院。<b />

等这些产业甩卖的差不多,新的纺织革命,就会席卷大江南北。<b />

到那时候,这些被甩卖织院、染院,为了求生存就不得不跟进朝廷的纺织技术进步。<b />

而赵煦早早的就通过太皇太后圣节的机会,赐给命妇的那些纺车,就将担任母机的角色。<b />

这些人只要不蠢就会去借一个回去,自己复刻。<b />

如此一来,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扶持起一个新兴的利益集团。<b />

等这些人起来了,他们就是天然的技术革命支持者。<b />

同时,他们也将是赵煦最天然的支持群体。<b />

因为,到那个时候,他们会发现,他们除了跟着赵煦一条道走到黑以外别无选择。<b />

顺便,赵煦还能借着这个机会,借着民心都在自己这边的时候。<b />

对各地监当官重拳出击。<b />

一边暴金币,一边收拢人才。<b />

何止双赢?三赢、四赢都不止!<b />

……<b />

门内的君臣谈话,门外的宰执们,自然是听得仔细的。<b />

韩绛听着,眉毛微动。<b />

他虽然不知道,官家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b />

但他可太清楚,这位官家的真实心思了。<b />

因为一开始,他也曾被唬住。<b />

以为,大宋朝真的要出一位宽厚仁孝,爱民如子的圣主明君了。<b />

而且,还是一位言行,完全符合旧党士大夫们要求的圣主明主!<b />

然而,没过几天,韩绛就看出些问题了。<b />

因为嘴巴上说漂亮话,谁都会说。<b />

关键在于怎么做!<b />

而官家是怎么做的?<b />

虽然罢废了市易务,但反手就逼着勋臣外戚还钱。<b />

而且,要连本带利的全部还回去!<b />

少一个子,人家都跟你急!<b />

甚至不惜掀起大案,徐国公家族因此被连根拔起。<b />

就连在外面当官,全程没有参与的张诚一也在几个月后被卷了进来,最后落得一个赐死的下场!<b />

从此,张氏从勋臣中除名!<b />

最新小说: 我靠魔术混西幻 失徨之歌 《平行世界:文明是被圈养的幻象》 我於真理中登神 星穹燃尽 星辰崛起 七轮 协奏短篇集 三界仙缘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