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怎么穿老刘家的衣服?

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怎么穿老刘家的衣服?(2 / 2)

群臣见状,纷纷起身,持芴谢罪:「臣等死罪……乞两宫慈圣降罪!」<b />

自古主辱臣死,自然主忧臣虑。<b />

如今,天子为受灾百姓而流泪、伤心。<b />

那责任肯定在他们这些宰执、元老身上。<b />

帘中的两宫,没有接他们的话,太皇太后只是自顾的说着:「老身和太后,都只是妇道人家,对天下事知之甚少。」<b />

「公等髃臣,皆是先帝股肱,社稷重臣,定有良策,可解此事。」<b />

「还请诸位髃臣,畅所欲言,勿有顾忌。」<b />

群臣听着,都是躬身不语。<b />

就连文彦博,也牢牢的闭着嘴巴。<b />

这就让冯京很奇怪了。<b />

他看了看自己身边站着的张方平,又敲了敲在前面的文彦博。<b />

虽然有些奇怪,但冯京还是没有按捺住自己内心的冲动,上前一步,持芴道:「奏知两宫慈圣,臣先泰山、故司空、韩文忠公,曾于庆历七年安抚京东流民五十万,期间写有诸多条例、文章,皆汇编为一书曰《青州振济策》。」<b />

「今其原稿,在其子绍庭之手,若慈圣恩典,可招绍庭入宫,或能有益于淮南事。」<b />

帘中的两宫听完,似是商议了一番,然后太皇太后道:「善!」<b />

「便有劳冯卿去取来此书,明日献与官家。」<b />

冯京一听傻了。<b />

剧本不是这样的啊?<b />

难道不应该是马上遣使去他岳父在京城的宅邸取来那本书吗?<b />

为什么要等到明天?<b />

为什么是他去取?<b />

冯京有些不懂。<b />

但很快,他就懂了。<b />

因为在这个时候,文彦博回头,给他使了个眼色。<b />

这个眼色让冯京很不安,赶紧俯首谢恩。<b />

然后,冯京就听到了张方平的声音。<b />

「奏知两宫慈圣,老臣惶恐,斗胆以为,方今天子御极虽不过年许,然圣心仁德,有古先王之风;聪俊果决,有祖宗之佑;爱民如子,得二圣之亲教。「<b />

「今陛下圣心伤于淮南灾情,悯百姓之苦,则必有恩典,加于淮南。」<b />

「老臣死罪,敢请慈圣在此,候陛下醒转,先降德音,再定条贯。」<b />

张方平的话音刚落,左相韩绛就已经拜道:「老臣附议。」<b />

然后是尚书左丞张璪:「臣附议。」<b />

「臣附议!」知枢密院事李清臣持芴而拜。<b />

尚书右丞邓润甫紧随其后:「臣附议。」<b />

而右相吕公著,过了好一会,才施施然再拜稽首:「臣附议。」<b />

于是,门下侍郎李常、同知枢密院事安焘等人开始站队。显然,朝中已经悄然划分出了两个派系。<b />

左相派和右相派。<b />

这是冯京在河南府所不能发现的事情。<b />

而在这个问题上,两派宰执,都赞同了张方平的话。<b />

什么情况?<b />

冯京猛然醒觉过来,抬起头,看向他身前的张方平,暗骂一句:「老匹夫!」<b />

为什么?<b />

因为冯京发现,自己好像被张方平坑了。<b />

因为张方平的这一席话,直接将他架在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地方——他前头才奏请两宫慈圣,要去他老丈人那里请来当年老丈人在青州赈灾时总结写下来的《青州赈济策》作为蓝本来主持淮南安抚。<b />

结果,张方平立刻跳出来,请求两宫等待官家醒转,再请旨,有了旨意大家再按照官家的旨意来商议,怎么做这个事情。<b />

换而言之,张方平是踩着他冯京冯当世在这边演忠臣!<b />

张方平是忠臣的话,那他冯当世是什么?女干臣吗?<b />

冯京顿时冷汗淋漓。<b />

他虽然没有听过‘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34这句话。<b />

但是,赵官家们敏感多疑的性子,他还是清楚的。<b />

这要是因此得罪了那个小官家……<b />

冯京赶紧缩了缩脖子,再不敢出声。<b />

但有个事情,他有些搞不懂了。<b />

当今官家,聪明、仁圣、宽厚之名,天下皆知。<b />

他也听说过,这位少年天子的诸多事迹。<b />

可问题是……<b />

这是救灾呀!<b />

而且,涉及淮南路这样的卡在大运河关键节点的地区的救灾大事。<b />

不是汴京城里过家家。<b />

这些宰执大臣、元老重臣们,就愿意跟着小官家的指挥棒转?<b />

他们不怕出问题吗?<b />

还有文彦博,为什么不出声质疑?<b />

当年六塔河的教训还不够吗?<b />

赵官家们一拍屁股就做出来的决定,害死了那么多人,还不够?还要跟着他们瞎胡闹吗?<b />

冯京是亲身经历,并参与过当年的六塔河之议的。<b />

他也是亲眼看着,欧阳修等反对回河的大臣们,在御前据理力争,甚至摆出了数学模型——然欲以五十步之狭,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又欲增一夫所开三尺之方,倍为六尺,且阔厚三尺而长六尺,自一倍之功,在于人力,已为劳苦。云六尺之方,以开方法算之,乃八倍之功,此岂人力之所胜?是则前功既大而难兴,后功虽小而不实。<b />

然而,仁庙不听不听,王八念经。<b />

就是要一意孤行,终于酿成了延绵至今的大祸!<b />

黄河直接决堤,咆哮着变成了二股河!<b />

而当今天子,虽然聪俊,但在赈灾、救灾的事情上恐怕也未必能聪明到哪里去。<b />

证据就是——先帝也在回河上栽了大跟头!<b />

熙宁回河,再次重蹈六塔河的覆辙。<b />

河北至今,依然没有恢复元气!<b />

先帝尚且如此,先帝教出来的小皇帝,还能强到哪里去?<b />

所以……<b />

现在是什么情况?<b />

冯京真的有些不懂了。<b />

他哪里知道,元老<b />

宰执们,之所以肯相信赵煦,并且一致要求,要等他醒来,得了指示再来商议这个事情。<b />

这是有原因的。<b />

在过去的这一年半的事件里,赵煦一直在朝中表现出了极为合作、且愿意听得进意见的姿态。<b />

只要是他在场的听政,不管什么事情,他也愿意听一听不同意见,然后请大家议一议。<b />

甚至,还在执政难产的时候,发明出了宰执提名,待制以上大臣廷推的政策。<b />

将大宋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国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b />

反倒是两宫,特别是太皇太后,有时候会依着自己的脾气,一意孤行的做事,实在是有失士大夫之心!<b />

其次,则是赵煦已经在相关方面,出了成绩了。<b />

去年河北清淤,就做得很好,可谓成绩斐然。<b />

特别是东流道,经过清理后,今年一年,黄河都很安静——虽然这与上游降水减少有关。<b />

但成绩就是成绩!<b />

而今年,宋用臣再次挂帅率军南下救灾,也同样做出了成绩。<b />

只花了两百万贯,就基本稳定了淮南,特别是大运河这条动脉。<b />

皇帝肯听劝,还特别愿意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b />

同时,他在这方面还有成绩。<b />

不请他出来难道在这里听两宫拍屁股做决定?<b />

当年的六塔河,可差点没把大宋干崩!<b />

无论是宰执,还是元老,都不希望再来一次了。<b />

但冯京在七月中旬才入京,哪里知道这些事情?<b />

好在,文彦博见他的模样,就悄悄的对他轻声提醒了一句:「当世啊,若想留在朝中,以后还是要少说话,多做事。」<b />

和其他人不一样。<b />

文彦博在一开始,就感觉味道很不对!<b />

他现在严重怀疑,当朝的官家,在穿老刘家的衣服,而且还是汉高祖、汉太宗、汉昭烈帝的衣服。<b />

尤其是今天,这一场好哭。<b />

怎么看都像是汉昭烈帝的基操。<b />

不过呢,文彦博会将这个事情,埋在自己心里面,带到棺材里去。<b />

()<b />

免费阅读.

最新小说: 我靠魔术混西幻 失徨之歌 《平行世界:文明是被圈养的幻象》 我於真理中登神 星穹燃尽 星辰崛起 七轮 协奏短篇集 三界仙缘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