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1 / 2)

王大斧已经是不知道多少次,做这样的护送工作了。<b />

对流程早已烂熟于胸。<b />

他回头看向自己队中的那个羌人骑兵,下令道:“李阿令,汝去告诉那些羌人,让他们跟着俺们走,休要乱走,不然按细作论处!”<b />

叫李阿令的羌人骑兵拱手得令,便拍马上前,去与那些逃难来的羌人说话去了。<b />

很快,李阿宁就回来禀报:“回禀提辖,末将已将提辖军令与他们说了,另外,末将还打探清楚了,他们是哪家的?”<b />

“哪家的?”王大斧随口问道。<b />

“禀提辖……”李阿宁道:“他们说他们是移没家的部族,从天都山处逃难进的会州,蒙会州的王太尉(王文郁)恩典,遣人送来熙州。”<b />

“移没家?”王大斧楞了一下。<b />

脑子在刹那,涌出了一段他死记硬背下来的资料。<b />

移没家——党项之族也,本居横山,为环州张都监(张守约)破,乃迁南牟会,为元昊守备行宫,李都知(李宪)击破南牟会,余众遁入天都。<b />

这些是熙州去年新来的游知州,给他的小册子里写的文字。<b />

王大斧虽然书读的不好,也不会写文章,只能勉强算识字,但记忆力不错。<b />

所以,他将游知州的册子里,有关党项各族、横山诸羌的文字,都牢牢记在心中。<b />

于是他瞬间就知道了,那些人不是羌人,而是党项人。<b />

而且是与大宋打过仗的党项部族!<b />

于是,王大斧忍不住下意识的将手放在了腰间的短刀上,他看向李阿宁:“党项人!?”<b />

李阿宁点点头:“回提辖,确是党项人!”<b />

王大斧反应过来,尴尬的笑了一声,将手从腰间的短刀挪开。<b />

虽然,已经来到熙河一年多,但他多少还是对党项人有些应激的。<b />

好在,如今已经差不多适应了熙河。<b />

这里不像汴京,几乎全是汉人,在熙河路诸州,蕃汉混居。<b />

汉人、吐蕃人、羌人、党项人彼此为邻。<b />

军队之中也充斥着大量的羌人、吐蕃人、党项人甚至还有西域的回鹘人。<b />

“移没家,怎是这般模样?”王大斧问道。<b />

他记得很仔细,游知州的册子里,写过移没家的内容——移没家有六标,强人一千两百二十五,壮马三百余,四十八队。<b />

虽然,那是李都知破南牟会,火烧天都山前的事情。<b />

可也不至于如此凄惨吧?<b />

当年,光是骑兵都有三百多人,可以拉出一千两百多战兵的移没家,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b />

李阿宁叹了口气,道:“还不是西贼做的孽!”<b />

“本来这两年,天都山、横山就连续干旱。”<b />

“西贼又对诸部横征暴敛,敲骨吸髓……”<b />

“诸部实在活不下去,只能来我大宋求活了!”<b />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阿宁的眼中明显闪过了一丝仇恨。<b />

王大斧听着点点头,感慨道:“西贼果是豺狼禽兽,竟连同族,还是曾给酋首守备过行宫的同族,都如此无情。”<b />

李阿宁冷笑一声:“嵬名丑酋,何曾把其他党项、羌部看成人过?”<b />

他家祖上本是居住在横山的羌族豪酋,曾受李继迁册封,为蕃落首领,也曾对嵬名家忠心耿耿,跟着元昊出生入死,但这又怎样?<b />

还不是被嵬名家逼到没有活路,最后只能在三十多年前,举族入宋,逃入宋境时,原本几千人的大部族,只剩下了三百多青壮,剩下全是妇孺,而老弱全部死在逃亡路上,可谓是惨不忍睹。<b />

举族迁入宋境后,起初被安置在保安军内定居,为了融入保安军,乃因族中传说,先祖从灵武而来,于是诈称唐肃宗之后,自称姓李。<b />

而李阿宁这一支,是在十多年前,跟着王襄敏公(王韶)开边到了熙河,于是就此在这里落了脚生根发芽,如今也算是熙州的一个强力部族了。<b />

光是丁壮,就有千余,牛羊万头,更有马匹千余。<b />

族长李忠顺,还曾因功受册封,为左侍禁、蕃部都军主、充狄道蕃部巡检。<b />

在熙州,虽然比不上包家(包约、包顺兄弟)、杨家这样的超级大族,却也是属于强族了。<b />

不过,这一切都已与李阿宁无关。<b />

他爹只是如今的李族族长李保顺的堂弟,在族中地位本就不高,而他家里兄弟又多,所以他一成年就被父母分了一匹马,让他出来自谋生路。<b />

李阿宁无处可去,就干脆骑着马,投了宋军,吃上了赵官家的皇粮,到<b />

如今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b />

但他不会忘记,部族的血仇!<b />

所以,李阿宁在战场上,遇到西贼兵马,甚至比他的汉人同袍更凶狠!<b />

每次提及嵬名家,更是咬牙切齿。<b />

这也是很多汉地羌人甚至是党项人的特点。<b />

他们比汉人更仇视嵬名家,更想毁灭嵬名家的国家!<b />

王大斧没有多想,对李阿宁道:“俺们护卫这些人,先回南关堡吧。”<b />

“诺!”<b />

于是,王大斧就率着他麾下的这支巡逻小队,护卫着三百多号党项人,向着南关堡而返。<b />

……<b />

护送着移没家的队伍,沿着狄道前行,很快就进入了河谷区域。<b />

远方,已经能看到了棉田的壮观景象了。<b />

七月底的棉田开始凋零。<b />

木棉上的枝叶,都开始枯死,但这是好事!<b />

向、高两家重金从崖州等地请来的黎人说,木棉就是这样的,一定要完全枯死,等太阳暴晒十余日甚至一個月,才能采摘。<b />

于是放眼望去,阡陌连野的田野中,尽是雪白的棉絮。<b />

王大斧看着这些棉田,就想起了自己种的那一百亩棉田——他在去年冬天,因为迎接仁多保忠有功,被赐了三百亩地,加上最初的一百亩,他现在拥有四百亩地。<b />

可惜,因为缺少棉种,今年只种了一百亩棉田。<b />

但剩下的地,他也没有闲置。<b />

让雇来的羌人,种了一百亩的苜蓿——这是用来喂牲畜的。<b />

剩下两百亩,则都种了粟麦、青稞和豆子。<b />

主要是豆子!<b />

没办法,狄道虽然有着渭河的灌溉,他的地也挨着向钤辖家的地,可以享受到钤辖家打造的水车汲水的便利。<b />

可这两年,天气干旱,河水流量不足,灌溉用水很紧张。<b />

便只能种些对水需求量不高的豆子。<b />

其他人也都是如此。<b />

特别是那些没有棉种,却把地垦出来的羌、蕃豪族。<b />

于是,今年的熙河路,破天荒的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b />

这也是现在熙河路,可以大量接受逃亡而来的部族的物质基础。<b />

王大斧不知道这些,他只是勤勤恳恳的做着他的本职工作。<b />

只在路过属于他的那四百亩地时,雀跃了一下。<b />

他的一百亩棉田,被他雇来的雇工打理的非常好。<b />

那一个个饱满的白色花蕾,在微风中迎着熙河的阳光招展着。<b />

这让王大斧无比满足。<b />

这些都是钱啊!<b />

价值几百贯,甚至上千贯的钱。<b />

……<b />

王大斧护送着逃亡来的‘义民’们,在这天傍晚的时候,终于到了南关堡。<b />

这里是控扼狄道的咽喉。<b />

寨堡下,早已经支起了粥棚,而且不止一个。<b />

逃亡入宋的‘归明人’,当然也不止是一个‘移没家’。<b />

当王大斧到了寨城下时,立刻就有着一个熟人迎上来。<b />

那熙州本地奢遮人家,包顺家的小孙子,叫做包忠官,他年纪和王大斧相差仿佛。<b />

最新小说: 我靠魔术混西幻 失徨之歌 《平行世界:文明是被圈养的幻象》 我於真理中登神 星穹燃尽 星辰崛起 七轮 协奏短篇集 三界仙缘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