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元年七月庚午(十五)。<b />
赵煦端坐在紫宸殿上,看着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的保宁军节度使冯京,在殿上拜手三拜,然后顿首四拜。<b />
“保宁军节度使、中太一宫使、判河南府臣京,恭祝皇帝陛下、太皇太后、皇太后圣躬万福。”<b />
“免礼!”赵煦轻声说道:“赐座、赐茶。”<b />
便有人搬来椅子,放到了殿上,冯京小心翼翼的捧着朝笏坐下来,然后又接过了奉来的茶水。<b />
“冯相公出镇河南已有年余,朕也时常想念着冯相公……今冯相公既归,朕当好好与冯相公请教一下国事。”赵煦微笑着,公式化的说着。<b />
冯京连忙起身拜道:“不敢,但陛下有所问,老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b />
现在的冯京,早就把肠子都悔青了。<b />
去年先帝驾崩后,他回京入朝,看着朝野风向好像有点不大对劲,感觉新党、旧党可能要打成一团。<b />
于是,他麻溜的捞了个节度使的头衔,就提桶跑路。<b />
然而……<b />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新党、旧党居然没有在汴京打起来!<b />
这也就罢了。<b />
关键,当时和他一起回京的元老大臣中,那些但凡留在汴京的,都赚大了!<b />
文彦博就不说了,人家资历在哪里摆着。<b />
关键是张方平和孙固,捞到的好处,让他羡慕嫉妒恨。<b />
尤其是张方平——先拜彰德军节度使,同时小官家特旨依旧许其兼宣徽南院使这个已经绝版的名位。<b />
就这就已经超过了他冯当世了。<b />
然后,小官家又以孝顺两宫,为两宫慈圣献礼的名义,下诏拜张方平为‘元祐字典编纂使’,总领元祐书局内外大小事宜。<b />
同时,出内帑为书局经费,许其便宜行事。<b />
张方平就这样简简单单的捞到了这么一个好差事。<b />
未来青史上和国史上的地位,都可能超过他冯京。<b />
这能忍?<b />
忍不了啊!<b />
所以,冯京在洛阳这些日子,可谓是度日如年,每天都伸长了脖子,看着汴京,做梦都想回来。<b />
现在,他终于捞到了机会。<b />
自然舍不得再走!<b />
哪怕是撒泼打滚,只要有可能,他就会想尽办法留下来。<b />
因为冯京很清楚,张方平现在拿到手里的,不仅仅是一个美差。<b />
还是一张子孙富贵的门票!<b />
这是只需要随便想想,就能知道的事情——元祐字典,乃是当今官家为了尽孝,以向两宫慈圣献礼为目的而下令编纂的巨著。<b />
参与其中的人,自然都将因此,得到两宫器重。<b />
只要太皇太后、皇太后还在,只要高家、向家还能在官家面前说得上话。<b />
这份福泽就不会衰减。<b />
赵煦看着冯京,呵呵的笑了笑,心中忍不住的想起了上上辈子的一些事情。<b />
绍圣元年,太子太师冯京去世,追赠司徒。<b />
作为赵煦亲政后,第一個病逝的四朝元老,赵煦给与冯京极高的哀荣——亲临致祭,宣慰其子弟。<b />
也正是在冯京的葬礼上,其女婿蔡懋(现在还叫蔡谓),哭着跪在赵煦面前,倾诉其父蔡确冤案,并检举揭发了元祐阴谋废帝集团的罪恶行径!<b />
于是,龙颜震怒,同文馆之案拉开帷幕,一场大清洗席卷全国。<b />
那么问题来了……<b />
冯京在这个事情上扮演了什么角色?<b />
作为当事人,赵煦心里面清清楚楚。<b />
看着如今,还活蹦乱跳,一副愿意继续为大宋社稷发光发热模样的冯京,赵煦轻笑着:“那就这样说定了!”<b />
“过几日,朕定亲自与相公请教。”<b />
冯京欢喜不已的再拜:“老臣谨遵旨意。”<b />
帷幕后的两宫,看着这个情况,也是比较开心的。<b />
特别是向太后,看着自己的儿子,如今已经可以慑服四朝元老,让冯京这样名声在外的老臣,也毕恭毕敬心中很是舒坦。<b />
太皇太后却在这个时候,想起了一个事情,忍不住出言问道:“冯爱卿,周国太夫人如今身体可还好?”<b />
周国太夫人,自然就是那位富弼的遗孀,晏殊的女儿,同时也是冯京的老丈母娘晏氏。<b />
而晏氏当年可是这汴京城里的骄傲。<b />
属于别人家的女儿!<b />
不仅仅生的好,更是嫁得好。<b />
当年不知道羡煞了多少汴京女子。<b />
其中自也包括了太皇太后的生母,如今的秦国、鲁国太夫人。<b />
前两日,这位老夫人派人入宫到庆寿宫和太皇太后说话的时候,就特意提起了那位当年的手帕交。<b />
话里话外,都是思念啊想念啊之类的字句。<b />
但实际上嘛……那就只有天知道老太夫人到底在想什么了?<b />
冯京听到太皇太后提起自己的老丈母娘,连忙持芴答道:“奏知娘娘,臣泰水大人,年事已高,近来更是多病缠身……”<b />
“哦!”太皇太后听着,颇有些失望。<b />
毕竟她可是出了名的孝顺!<b />
和她丈夫一样,恪守着孝道,甚至有不惜与天下为敌的勇气。<b />
如今听到冯京的推脱之词,多少有些不开心了。<b />
便道:“这样吗?如此,却是天不从人愿了。”<b />
“惜哉!惜哉!”<b />
冯京听着低下头去,持着朝笏,不知道该说什么?<b />
他自听得懂那位端坐在帷幕后的太皇太后话里面隐含的意思。<b />
可问题是他的丈母娘,是晏元献公的长女,也是富郑公的发妻。<b />
如今年纪也已经七十有余,身体一直不大好。<b />
从洛阳到汴京虽然近,但也不是一天两天的路程。<b />
一路舟车劳顿,万一有个什么好歹。<b />
他冯京就别做人了。<b />
可太皇太后却逼得紧!<b />
正当冯京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御座上的小官家,却在这个时候回头对着帷幕内问道:“太母,周国太夫人是?”<b />
“官家,周国太夫人可是仁庙朝的宰相晏元献公的长女,也是富文忠公的发妻!”太皇太后微笑着回答着小官家的话:“老身之母昔年曾与周国太夫人,有些私交……这些年来,母亲一直思念着故人,可惜,周国太夫人远在洛阳,难以相见!”<b />
“实在叫人遗憾!”<b />
“原来如此!”小官家的声音,顿时变得肃然起敬:“竟是晏元献公的长女,富文忠公的发妻,还是秦国、鲁国太夫人的旧友……”<b />
“这样的话,孙臣却是得好生相待了!”<b />
“官家说的是!”太皇太后微笑着回答:“可惜啊,老身是无缘相见了。”<b />
冯京的脸色顿时极为难看,他自听得懂太皇太后话里话外的意思和隐含的威胁,于是只能低下头去。<b />
他虽然名声不大好,但对老丈母娘,却是很尊敬的。<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