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在冯景带来的女官们服侍下,洗漱完毕。<b />
石得一就已经来到了赵煦帘外。<b />
赵煦没有直接让他进来,而是让冯景奉来今天的早膳。<b />
简简单单的一碗豆腐脑,配上两块小奶酪,两个鸡蛋就是一餐。<b />
赵煦坐在御案前,慢条斯理的吃着。<b />
冯景则已经识趣的带着其他人退下去,只留着隔着帷幕待命的石得一,静静的看着赵煦吃饭。<b />
等赵煦吃的很仔细,所有食物都会被吃干净。<b />
这是他从庆宁宫醒来后,坚持给自己立的人设之一——不浪费粮食。<b />
这在封建时代,是一张不显眼,但很加分的牌。<b />
等他吃完,自己拿起手绢,擦了擦嘴巴,就对着石得一道:“都知进来说话吧。”<b />
石得一恭恭敬敬的走入帘中,对赵煦拜了三拜,然后才道:“大家,都堂方才下了劄子,奉圣旨,以大理寺卿王孝先渎职,罚铜三十斤,出知澶州……”<b />
“嗯!”赵煦点点头,心中一喜。<b />
大理寺的位置总算空出来了。<b />
石得一继续汇报着:“另外,开封府推官胡及,阴怀叵测,用奸邪之心,背先帝之恩遇,坏国家之法度,罪在不赦!”<b />
“除名!特免真决!追毁出身以来文字!”<b />
赵煦眉头一扬:“便宜这贼子了!”<b />
照赵煦本心来看,胡及这种人是必须杀鸡儆猴的。<b />
就算不安排九族消消乐,也该安排腰斩弃市。<b />
然而,这在大宋不可能。<b />
胡及是朝官,全天下只有两千八百个京朝官,其中朝官占比,最多三分之一的文臣朝官。<b />
而且,他还是进士出身,典型的清流。<b />
除非谋逆,不然很难在正常程序里,将其肉体毁灭。<b />
这不是大宋的体制,能做的事情。<b />
但,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在大宋的社会,对一个文臣来说,可能比杀了他还要可怕!<b />
因为,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就等于抹掉一个士大夫在仕途和文章上的一切成就。<b />
是对一个大臣最严厉的惩罚。<b />
删除他的科举记录,抹掉他的磨勘档案,毁掉他的告身,追夺朝廷对其父祖、兄弟的一切恩赏待遇(假如有的话),其所有任职过的地方的一切痕迹统统抹消。<b />
他写过的诗文、签过的文书全部作废。<b />
而且,影响子孙!<b />
其子孙三代,不得科举、不可从军,也从此失去被人举荐的权力。<b />
石得一听着,低下头去,说道:“大家,如今朝野议论纷纷。”<b />
“汴京新报,是不是可以?”<b />
赵煦想了想,对石得一道:“发是可以发,但要注意,别牵连太多,暗示一下,告诉别人就可以了。”<b />
李雍案到现在,真想知道的,其实也都知道了真相。<b />
因为傅尧俞和安惇其实已经查的差不多了。<b />
除了胡及、孙升等人背后的大佬的名字没有被拔出来外。<b />
其他细节都已经清清楚楚。<b />
根据傅尧俞的奏报和安惇审出来的口供。<b />
这个案子在一开始,其实是个典型的葫芦案。<b />
胡及在一开始其实也没有想拿来扳倒蔡京。<b />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纯粹是卖个面子给那位同年段处约。<b />
只是,一则当时章惇在盯着这个案子,胡及不好明目张胆的弄权——案子审完,是要报给都堂复核的。<b />
二则,下面的胥吏虽然拿了钱,但他们也发现了李雍很有钱,所以就想搞点钱花花。<b />
所以,案子就拖了下来。<b />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案子拖延下去,迁延日久,变数越来越多。<b />
首先是胡及的心态发生了变化。<b />
随着章惇南下,李雍案脱离了都堂的监管。<b />
胡及忽然发现,他似乎可以利用这个案子做点什么了。<b />
也是在这个时候,胡及和蔡京,发生了一次严重冲突。<b />
因为汴京侵街案爆发了。<b />
蔡京在上书朝廷的时候,将侵街问题屡禁不止,甩锅给了开封府判官李士良和开封府推官胡及这两个左右手。<b />
认为是李士亮和胡及未能严肃法度,纵容侵街。<b />
偏偏李士亮后来在张吉一案里立下了功劳,宫里面传出了声音,说什么赵煦把李士亮的名字记在了御前的屏风上,日后要大用!<b />
这让胡及产生了危机意识。<b />
加上盯着开封府里面的萝卜坑的人越来越多。<b />
胡及害怕自己被赶出开封府。<b />
这个时候,胡及发现了,这个同年好友段处约请他照顾的案子,好像有搞头。<b />
于是,他就开始了他的操作。<b />
一开始,他也不是为了扳倒蔡京,纯粹只是想给蔡京添堵。<b />
所以,才写了那个‘我要我认为’的判词。<b />
然而,这个时候,原本看似老实巴交的李雍,却忽然一纸诉状,上诉到了大理寺,大理寺还接受了。<b />
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胡及才发现了,还有另外一批人也盯上了这个案子。<b />
双方正式合流。<b />
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b />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小插曲。<b />
开封府、大理寺的胥吏们,为了搞钱,在其中进行了许多骚操作。<b />
包括,那些被抹掉的文字,都是这些人的杰作。<b />
但胡及他们发现后,却非但不害怕,反而很高兴。<b />
因为,这个案子越荒诞,一旦捅开,舆论影响也就越大。<b />
更有利他们对付蔡京。<b />
想着这些事情,赵煦就在心里叹了口气。<b />
“国事艰难呢!”他在心中悠悠叹着。<b />
这就是大宋!<b />
文官们点满了内斗的天赋。<b />
无论新党、旧党,找到机会就想斗一斗。<b />
而且,一个个胆子都大的很!<b />
主观能动性也非常的强!<b />
当然,这个锅,赵官家们也份!<b />
自真庙以来,历代官家,将大小相制,异论相搅的神功练到了极致。<b />
在大臣们中间,挑拨离间,制造矛盾,纵容攻击。<b />
所以,文臣们实际上是被鼓励这么做的。<b />
这是孙升、刘奉世的处理力度这么轻的原因——处罚的重了,以后可能就没有人愿意咬人了。<b />
同时也是胡及能活命的另一个原因——你选的嘛!偶像!<b />
至于这个案子,孙升、刘奉世他们扳倒蔡京是想给谁铺路?<b />
赵煦其实心中有答案的。<b />
因为他虽然不知道,在他上上辈子,是否也发生过李雍案,但他知道,在元祐元年接任蔡京的权知开封府是谁?<b />
吕大防!<b />
倒不是说赵煦怀疑吕大防参与了这个事情。<b />
这种事情,打死赵煦都不相信吕大防会参与其中。<b />
吕大防这个人,只有被人道德绑架的份,哪里有做这种事情的水平?<b />
他要有这个本事,也不至于被刘挚绑架了。<b />
可问题是……<b />
这是在大宋啊!<b />
一个文官在政斗上主观能动性爆表的朝代。<b />
自庆历之后,随着朝野撕裂,大批的激进派文臣,为了干掉一个他们眼中‘窃据要职、祸乱国家’的奸臣,并将一个‘可堪天下之臣,救时之宰相’拱上去,而自发的开始做事的,一批接一批,从来不绝。<b />
王安石就是被这些人拱上去的。<b />
同样,在赵煦的上上辈子的司马光,也是这些人拱上来的。<b />
什么?<b />
相公不同意?<b />
没关系!<b />
我们又不是为了相公,我们是为了天下社稷!<b />
兄弟们,冲就是了,欧力给!<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