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煦带着傅尧俞,到了庆寿宫的时候。<b />
太皇太后被惊动了!<b />
傅尧俞,可是英庙唯一承认的孤臣!<b />
其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独步天下。<b />
哪怕是王安石那样的奸臣,都对其敬畏有加。<b />
太皇太后对其,自然是充满了信任。<b />
所以,当她看到傅尧俞跟着自己的孙子,一起走进来的时候,立刻起身:“中司怎来了?”<b />
“来人,快给傅中司赐座、奉茶!”<b />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b />
爱憎分明的很!<b />
尤其是章惇,南征大胜,虽有所瑕疵——比如说放纵大军,杀掠士人。<b />
直到公主去世后数年,才终于被官家惩治。<b />
“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b />
不喜欢的人,厌弃至极!<b />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这位太皇太后在傅尧俞去世后,可是伤心的流泪说:“傅尧俞金玉人也,惜不能拜为宰相!”<b />
昔年灭蜀,王文斌放纵军士劫掠,生生的逼反了本已经安定的蜀地,更酿成后来的王小波、李顺之乱,打的蜀地几乎成了白地,费了数十年才恢复。<b />
赵煦则走到帷幕中,坐到两宫面前,勉强笑了笑,问道:“臣听说,太母、母后因为御史弹劾御史台刑讯逼供,恰好傅卿就在福宁殿,和臣汇报御史台近来查知的相关情况……”<b />
灭南唐的时候,要不是统兵大将是曹彬和潘美这两位善于约束军纪,比较注意爱护百姓和民生的大将,说不定也会出现类似的乱子。<b />
比如王安石,比如吕惠卿、吕嘉问、邓绾、李定(过去还有章惇、曾布、邓润甫、李清臣在名单上。)<b />
不过近来,这些人都被两宫从黑名单里移除了。<b />
早已经脱离了黑名单,变成了——吾家能臣。<b />
赵煦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想法设法的将傅尧俞卷入这个案子来。<b />
没有!<b />
以这位太皇太后的为人,她既说了这样的话,肯定就对傅尧俞有着宰相的期望。<b />
这章惇,还真是有手段的。<b />
非但没有,他的子孙王诜甚至还能尚公主。<b />
作为高家人,太皇太后还是知道一些,大宋兵马的恶习的。<b />
先帝,让她最不喜欢的一点就是,疏远嘉佑、治平的老臣,亲近那些奸臣小人。<b />
意思是,他再活几年,肯定要拜宰相。<b />
“御史台,绝无刑讯逼供之事!”<b />
原因嘛?<b />
当然是这些人,把她们哄开心了。<b />
可问题是——大宋自祖宗以来,那次征讨敌国得胜后不是这个做派?<b />
所以讲道理,章惇只是放纵士兵,杀掠士民,抢一抢那些士大夫家里的妻子财帛。<b />
喜欢的,喜欢到底。<b />
傅尧俞躬身谢恩,然后坐了下来。<b />
因为她们都听出来了,傅尧俞心里面憋着火呢!<b />
这可不像是傅尧俞的为人。<b />
帷幕中的两宫,听着傅尧俞的话,互相看了一眼对方,都很惊讶。<b />
“所以就自作主张,将傅卿带了过来。”<b />
利用的不仅仅是傅尧俞的名声——他就不可能徇私舞弊!<b />
尚了公主后,还敢凌辱公主,迫害公主!<b />
他本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b />
没办法,章惇太能干了。<b />
也太给她长脸了!<b />
“中司……”向太后隔着帷幕,看着临襟正坐的傅尧俞,问道:“卿既随官家而来,想必,卿对左正言等人的弹劾,别有见地?”<b />
也利用傅尧俞在这位太皇太后面前的信任度。<b />
傅尧俞连忙起身,持芴而拜:“奏知太皇太后、皇太后,臣不敢苟同,左正言等人的议论。”<b />
可王文斌有受过什么惩罚吗?<b />
“还请太母、母后,莫要怪罪。”<b />
官家不发赏,那就挥刀向百姓——这可比五代进步多了,五代那会,官家不发赏,那就换官家!<b />
所以,世人蔑称禁军为贼配军、丘八……不是没有道理的。<b />
甚至可能已经准备好了拜相的程序,只是时机不成熟。<b />
而没有让大军,在整個交州北方大肆劫掠,把北方各州逼反了。<b />
自然章惇在这位太皇太后心目中的地位,蹭蹭蹭的上涨。<b />
太皇太后轻轻摸了摸赵煦的头,微笑着道:“官家能亲近老臣,老身和太后欢喜都来不及!”<b />
所以……<b />
太皇太后沉吟片刻,问道:“此案可是有着内情?”<b />
傅尧俞持芴拜道:“娘娘圣明!”<b />
说着,他就俯首在地,将一份份本是要上禀的卷宗,从袖子里一一取出来。<b />
然后一份一份的拿起来,向两宫汇报起来。<b />
随着傅尧俞的回报,帷幕内的两宫的神色,也慢慢严肃起来。<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