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元年闰二月癸丑,赵煦再次驾临开封府。<b />
先是和经筵官们,对接了一下,店宅务、在京场务和诸官署侵街的整改进度。<b />
进度最快的,自然是在京诸场务。<b />
如今,大部分侵街的建筑,都开始了拆除,或者已经拆除完成。<b />
然后,就是在京官署。<b />
包括三省两府六部和开封府各衙的侵街建筑,也都已经有了拆除的迹象。<b />
店宅务,则有些慢。<b />
有大半官屋,压根就没有动的迹象。<b />
这很正常。在京诸场务,是纯粹的皇室机构,而官署衙门,则是国家机构。<b />
自然一声令下,就会行动起来。<b />
至少会在表面上积极起来。<b />
可店宅务却更像是个国营盈利性机构,而且,其结构复杂、臃肿、庞大。<b />
又因为历史原因,店宅务所有的邸店、商铺、房屋,只是所有权在官府,但经营权在商贾手里。<b />
好多邸店,人家从仁庙时代,就已经在经营了。<b />
几十年都是这个样子。<b />
现在,你来个人说一声,就要拆掉一部分侵街的建筑?<b />
当我傻啊?!<b />
于是,撒泼打滚,横竖不干。<b />
店宅务的人,也没有办法。<b />
强拆吗?他们不敢啊。<b />
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些商贾背后到底是人是鬼?<b />
这里可是汴京!<b />
在马行街丢个石头,都可能砸到一个皇亲国戚的地方。<b />
章縡是急的满头大汗,只能请求帮助和指导。<b />
赵煦笑眯眯的安慰了他一番,回头就让宋用臣过去帮忙。<b />
忙完了这个事情,赵煦就被请到了开封府府衙的公堂。<b />
公堂现在已经被改造了一遍。<b />
原开封府知府所坐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改成了一个有着垂帘的坐褥。<b />
而且,蔡京也不敢再在这里办公、审案,而是恭敬的主动退到了原来的偏衙。<b />
至于在偏衙办公的判官李士良?自然只能搬去推官胡及的官衙坐堂。<b />
胡及就只能在开封府的官廨里,和其他官员一样,自辟一室,处理日常事务了。<b />
赵煦被恭请着,坐上坐褥后。<b />
蔡京等人,就毕恭毕敬的,组织着开封府上下官吏,以及随赵煦而来的经筵官、伴读们,大礼参拜。<b />
然后,由蔡京亲自呈递上了一些卷宗。<b />
“陛下,此皆近来开封府查明之历年积案旧弊,臣等无能,不能决断,乞陛下圣裁!”蔡京拱手一拜。<b />
赵煦伸手,拿起其中一本卷宗。<b />
看得出来,这卷宗是被重新誊抄过的。<b />
不仅仅纸张很新,墨迹也很新。<b />
赵煦打开卷宗,慢慢看起了其上的文字。<b />
只看了一会,赵煦就抬起头来,看向坐在府衙大厅的经筵官们。<b />
然后,他就开始点名了:“范先生、吕先生、苏先生……”<b />
范纯仁、吕大防、苏颂三人连忙起身:“臣等在。”<b />
“祖宗以来,父母死家产该当如何分配?”<b />
范纯仁拜道:“奏知陛下《刑统》有户令条文,祖宗明文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b />
这是大宋户条的进步性所在。<b />
对于父母财产的继承,不分嫡庶,不分长幼,一体均分。<b />
同时,这也是导致了大宋争产诉讼延绵不绝的问题所在。<b />
因为,财产分配,涉及的东西太多了。<b />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土地来说,就有贫瘠、肥沃之分。<b />
但,哪块地肥沃?哪块地贫瘠?<b />
这就是个人的主观论断了。<b />
同时,因为大宋不立田制,导致很多人的土地,其实是东一块、西一块的。<b />
而区域不同,田价又有不同。<b />
旁的不说,汴京城城外的一块小菜圃,就够地主在其他州郡买上几十亩甚至上百亩的地了。<b />
一个土地,都如此复杂,就更不要说更复杂的商铺、作坊等的分割了。<b />
围绕着这些事情,每年光是一个汴京就要打不知道多少官司。<b />
兄弟互讼,反目成仇,从此老死不相往来者,比比皆是。<b />
于是,在江南的很多地方,已经悄然出现了一种社会现象,那就是父母在世时,就已经将家产分好!<b />
这对儒家来说,简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b />
父母在,而异其财?<b />
这是破坏圣人之制,更不符合儒家推崇的理想社会模型。<b />
你们怎么能违背圣人教诲呢?<b />
必须严打,重拳出击!<b />
奈何,社会风气如此,当官的手再长,也伸不到别人家里去管别人家的私事。<b />
而且,老百姓也有应对之道。<b />
同居异财之法,应运而生。<b />
兄弟们依然住在一起,但不再共享财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也都有着明确的界限。<b />
父母去世,就顺利的分家。<b />
因此,减少了无数麻烦,也让兄弟们的关系得以维持。<b />
当然了,这种做法目前还只是在经济更发达,私人财产观念更浓厚的江南地区流行。<b />
这股风暂时还没有吹到北方。<b />
但那是迟早的事情。<b />
总之士大夫们虽然还在极力维持着传统的社会模型。<b />
但,历史的车轮,却已经滚滚而来。<b />
一旦达到那个临界点,自有新的大儒来为新的社会辩经。<b />
就像当年庆历兴学后,一大批大儒起来,为新的儒家理论背书,并对着汉唐旧儒的经义注疏,踩上一万脚。<b />
赵煦拿着手中卷宗,微笑着问道:“那户条之中,对于女子,可有规定?”<b />
吕大防曾主政成都,成都是一个发达的纺织城市。<b />
成都绫锦院出产的绫锦,更是冠绝大宋的极品。<b />
于是,成都府的织工们的财产分配就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b />
每年为此打的官司,不知道有多少。<b />
自然,吕大防对此很熟悉。<b />
于是,躬身答道:“奏知陛下:户条之中,对于女子,有在室女、归宗女及出嫁女之分。”<b />
“同时,亦有户绝、非户绝之分。”<b />
户绝就是没有了男性继承人的情况,非户绝自然是有着男性继承人的情况。<b />
“若是非户绝呢?”赵煦问道。<b />
“奏知陛下,依条贯和臣在地方的经验来说,非户绝则出嫁女不当分产。”<b />
“但在室女,依律当分得相当于其兄弟聘礼一半以上之财产,若父母生前已定下婚约,约定嫁妆,则当尊父母之约……”<b />
“归宗女,则依律享有其所带回来之嫁妆的全部所有权,此外,兄弟还当分与其一部分,为将来再嫁时的嫁妆财产。”<b />
赵煦听完,就拿着手上的卷宗,继续看下去。<b />
看完卷宗,赵煦就问着蔡京:“开封府,此案干照何在?”<b />
所谓干照,是指相关官府承认的契书、文书以及其他纸质文字、证书。<b />
蔡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b />
甚至连苦主,他都已经安排在了府衙的偏厅里。<b />
就等着天子传讯了。<b />
于是,躬身一拜:“启奏陛下,开封府已准备妥当,乞陛下过目。”<b />
便有吏员,呈上相关文书、证明。<b />
赵煦只是随便翻了翻,就已经知道这个案子,是个铁案。<b />
证据确凿,不容辩驳!<b />
于是,赵煦命冯景将这个案子的卷宗,送去给经筵官们看。<b />
同时,相关的干照,也送去与在场大臣传阅。<b />
范纯仁等人,接过卷宗,低头一看,就彼此对视了一眼。<b />
这案子很简单。<b />
就是一桩目前大宋典型的争产案。<b />
原告秦张氏,本是故环卫中郎将张迁幼女,张迁在世时,与之选好了夫婿,乃是天武军第三指挥秦仁之子秦越。<b />
奈何,还没有来得及交换婚书,张迁就病逝了。<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