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他们,永远也回不到上古社会,看不到井田制度一般。<b />
赵煦微笑着问道:“那为何,祖宗之制不能落实?”<b />
蔡京低下头去。<b />
他是个聪明至极的人,更是个记忆力极好的人。<b />
汴京城的事情,在他脑子里就像一本书一样。<b />
他轻声道:“奏知陛下,此事……说来话长……”<b />
“自隋以来,汴京就已因工商之事,而闻名天下了……”<b />
“至唐代,汴京工商越发兴盛……”<b />
“唐人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事通宵酒客行,又云: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b />
“五代之后,汴京城坊市墙垣就已不复存在……”<b />
“至迟在后汉时,汴京宵禁制度,也已然不复存在……”<b />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b />
先是汉唐的坊市制度崩溃,原本限定在一个区域经商的商贾,从坊市的墙垣挣脱出来,满城开店铺。<b />
然后是里坊制度崩溃。<b />
宵禁不复存在,百姓开始通宵达旦的享受起夜生活和娱乐。<b />
赵煦问道:“开封府可知缘何如此?”<b />
蔡京答道:“人口……”<b />
“后周时,汴京就已有数十万之军民……而城池狭窄,城中军民,只能不断的在城中各地建屋而居……”<b />
“而汴京人多事多,五代又战乱频发,于是,民居常常走火,大火一起,燃遍全城者比比皆是……”<b />
“火灾之后,一切都不复存在……”<b />
“五代乱局之下,也无人来管……”<b />
“及至太祖定鼎,坊市墙垣及里坊墙垣,皆已不复存在。城中狭窄,更有百姓,广城墙而为屋……”<b />
嗯,城市住不下了,就住到城外去了,在城市之外,形成了新的城市。<b />
于是,汴京就有内城和外城之分。<b />
“正是因此,太祖方才起念迁都洛阳或者长安……”<b />
“奈何,洛阳、长安,皆已凋敝,宫室残缺、城墙毁坏,百姓流散……”<b />
蔡京说道这里,迅速的跳过这个略带禁忌的话题,接着道:“及至太宗、真庙,天下渐定,四方之民,皆来京城……”<b />
“于是,京城之人,日渐增多,迄今,已达百万之众!”<b />
“仁庙时,东南岁运漕粮六百万石,方足京城之用……如今,岁以八百万石,尤且不足!”<b />
等蔡京说完,整个宝津楼的三楼,都是一片沉寂。<b />
绝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知道,汴京城是怎么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b />
它不是一天,两天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b />
而是持续了数百年的发展、变化!<b />
吕大防听完,也是叹了一声,道:“臣曾知成都,今日成都大抵与汴京相同……”<b />
成都和汴京一样,都是里坊崩溃,宵禁崩溃,城市人口不断飙升的城市。<b />
范纯仁也叹息一声:“河中府、京兆府,亦然……”<b />
伴读里的吕好问轻声道:“臣从祖父,曾居扬州,扬州亦然……”<b />
程颐回忆起洛阳城,低下头去,洛阳也是如此。<b />
这正是现在大宋的社会缩影。<b />
城市日渐吸附人口,城郭户群体不断壮大。<b />
现在已经有接近三成的户口,属于城市人口。<b />
同时,城郭户们每年交的免行钱和免役钱,占天下岁入的三成。<b />
他们还向大宋贡献了大量商税。<b />
在事实上,城市工商业已经成为了大宋王朝的经济支柱之一。<b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
当一个王朝超过三成的岁入,来自于城市的时候。<b />
这个王朝自然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基础。<b />
因为,孔方兄,会让哪怕再顽固的士大夫和皇帝,都选择默认这个形势。<b />
而赵煦,现在赵官家们里的异类。<b />
他对他上上辈子,心心念念想要恢复的小农社会,已经没有任何眷恋和依恋。<b />
他现在恨不得,大宋一夜之间点出重商主义的国策。<b />
然后……布武天下,殖民四海!<b />
可惜,这种事情急不得。<b />
他得先让士大夫和勋贵们,吃饱喝足,尝到最好的甜头。<b />
就像他在现代看过的一个电视剧上说的那样。<b />
只有先喂饱了官员权贵,才能有可能让老百姓吃饱。<b />
不然……<b />
心中虽然是这样想的,但嘴上,赵煦却是痛心不已。<b />
“先王之制,祖宗之法,何其美矣!”他叹息着说着。<b />
“今日之汴京城,那里还有什么畦分棋布之像……”<b />
不客气的说,现在的汴京城,除了以御街为主的主干道外,剩下的地方,都是一堆堆的违章建筑。<b />
交通堵塞,是汴京城最常见的事情。<b />
以至于,现在的汴京城,甚至已经有专责交通疏导和交通指挥的官差。<b />
听着赵煦的叹息,群臣纷纷拜道:“臣等死罪!”<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