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挚在太皇太后的质问下,瞬间哑然。<b />
窥探宫闱、试探圣心的指责,属于诛心之问。<b />
而孩视天子的罪名,更是他无法承受之重。<b />
刘挚张了张嘴,想要分辨,可声带却发不出任何声音。<b />
因为他发现,自己的文字,现在已经很难解释清楚了。<b />
他太急切了!<b />
急切到在弹章中,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引导着两宫的情绪。<b />
那些文字现在构成了他的罪证。<b />
他当然可以说,自己是出于一片忠心。<b />
可阻止不了别人的曲解!<b />
而且,他也无法解释,第二封弹章为何不遵旨,反而继续弹劾开封府。<b />
这在外人眼中,这就是孩视天子!<b />
圣心已有决断,身为大臣,却逆旨而行,甚至对天子指手画脚。<b />
这不是孩视难道还是尊重?<b />
在这一刻,刘挚想起了乌台诗案,苏轼不就是和他一样吗?<b />
苏轼的那些诗句,自然满含了对新法的厌恶,但苏轼写的时候,并不觉得有问题。<b />
士大夫针砭时政而已!<b />
天下事,天下人皆可议论!<b />
他也一样,他的弹章,在写的时候,他自认为是出于公心。<b />
而且,他为了方便两宫理解,也为了引导两宫跟着他的思路。<b />
写的太细,也太刻意了。<b />
当时,他还自觉得意洋洋,甚至认为两宫在看了他的奏疏文字后,应该会对他的忠心感到满意,从此他说不定就能得到两宫重用。<b />
取代李常,成为御史中丞,甚至拜为宰执,也都是指日可待。<b />
然而,他现在却和苏轼一样。<b />
他曾得意的文字和想法,现在化作了罪名。<b />
那些想要引导两宫的文字,被理解成为了‘窥探宫闱、试探圣心’,以及‘孩视天子’!<b />
不该这样的!<b />
也不该如此的!<b />
刘挚垂首再拜,内心的苦涩,让他的身体颤抖起来。<b />
在这两篇弹章之前,他曾上书谈论了很多事情,也弹劾了不少人。<b />
两宫那个时候,可没有责怪他‘窥探宫闱、试探圣心’,更没有说他‘孩视天子’!<b />
正是那些弹章,让他越来越自信。用词和措辞,也越来越大胆!<b />
两宫甚至还嘉奖过他,说他‘勇于任事’。<b />
为何偏偏这一次就出了问题?甚至激怒了两宫?<b />
刘挚抬起头,看向了那个御座上,似乎一动不动的沉默天子。<b />
“是他吗?”刘挚想着。<b />
然后他就想起了,之前听到过的传说。<b />
那些在都堂上的流言蜚语。<b />
那些传说是在宰执们嘴里,无意流出的私下议论。<b />
“天子虽幼,却不可以以少年视之!”<b />
“官家十岁,已有汉明之质、唐宣之德……”<b />
当时,刘挚不以为意,觉得这些都是都堂宰执们的吹捧。<b />
他一直觉得,那位陛下,只是一个孩子。<b />
虽然朝廷一直对外宣称——官家已有十岁,乃是熙宁八年(丙辰年)十二月初八诞于大内德妃阁,生肖属龙!<b />
可实际上,大内的人说,其实这位陛下是熙宁十年(丁巳年)十二月初六出生,生肖该是蛇,如今实岁九岁不到。<b />
无论九岁还是十岁多。<b />
都是个孩子!<b />
最多是个聪明的神童而已!<b />
还汉明之质?唐宣之德?<b />
宰执们也是够给天子贴金的。<b />
但,此时此刻的刘挚才终于醒悟。<b />
宰执们或许没有说错,恰恰相反,他们是在隐晦的暗示。<b />
汉明之质,汉明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b />
果决啊!<b />
一旦出手,就毫不留情!<b />
还干过当殿鞭打大臣的事情。<b />
而唐宣宗的德是什么?<b />
隐德啊!<b />
在该蛰伏的时候一直隐忍,不暴露自己的才干。<b />
等到掌握权力,让所有人都如梦初醒——这哪里是什么懦弱、胆怯的宗室?<b />
分明就是一头吃人的老虎!<b />
于是人称小太宗!在位时,大唐几有中兴之像!<b />
而汉明帝的果决,加上唐宣宗的隐德。<b />
合起来是谁?<b />
汉文帝!<b />
刘挚如梦初醒。<b />
想到这里,刘挚就猛然抬头,看向那殿上的御座顿首再拜:“陛下!官家!”<b />
“臣是一片公心,绝无半分私心啊!”<b />
“乞陛下明察……”<b />
他就算是死,也要死的瞑目。<b />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刘挚是在肉身探路。<b />
他想要知道,自己到底败在了哪里?<b />
他也想明白,自己到底是不是因为碰了那位少年天子的逆鳞,才落到现在的处境的?<b />
“是吗?”御座上的天子,悠悠而道,稚嫩的童声,看似随意,但在刘挚耳中,却几乎是坐实了他的猜测。<b />
因为这位陛下随后就道:“小人无朋,君子有之?”<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