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 > 玄幻奇幻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二十二章 赏罚要速

第两百二十二章 赏罚要速(1 / 2)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的兴奋和激动,是显而易见的。<b />

因为她最好面子了!<b />

也因为赵煦忽然献的这个大礼,实在让她高兴!<b />

于是,当赵煦捧着那部厚厚的字典,来到帷幕内,呈递在她面前时,她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开心的说道:“老身活了这么多年今年生辰是最高兴的!”<b />

“太母为何哭了?”赵煦将字典呈递到她面前问道。<b />

“太母这是高兴!”太皇太后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孙子,欣慰的说道:“能有官家这么孝顺的孙儿,太母这辈子算是值了!”<b />

赵煦拜道:“孙儿孝顺太母,天经地义!”<b />

“太母还是快看看,孙儿命人给您做的这件贺礼吧!”<b />

太皇太后含笑说道:“好!好!”<b />

便打开书册,看着索引页上的文字。<b />

然后她就看到了,索引页上都有着一些新奇的数字,便问道:“官家,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b />

梵文符号在大宋不稀奇。<b />

因为译经工作,一度是国家工程,由首相兼任。<b />

正韵的反切法,就可能是受到了西域地区的字母拼音法发展而来。<b />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进寺庙,那么梵文符号也是很容易接触的。<b />

虽然普罗大众不懂,但不妨碍熟悉。<b />

赵煦答道:“太母,这些是孙臣从宋用臣进献的几本古籍上找到的数字……”<b />

“用来表示一二三四……”<b />

“因为简单易懂,孙儿就常常用在日常之中……”<b />

“可方便计算,也能方便标注!”<b />

太皇太后点点头,再看索引,就已经明白了。<b />

正如官家所言一般,确实简单易懂还有些好用。<b />

赵煦开始介绍起来:“太母,此《元祐字典》是孙儿为您的圣节以及母后生辰特意命翰林学士准备的贺礼……”<b />

“这第一卷,为太母贺寿,恭祝太母千秋……”<b />

“故一共七百二十六页……”<b />

“而第二卷,则是为母后生辰而贺,为八百二十二页……”<b />

“以此类推,往返循环!”<b />

赵煦说道这里,就看向两宫。<b />

向太后在听到赵煦命人编这书,也是为了她的生辰而贺的时候,顿时也感动起来。<b />

两宫都抱住赵煦,都被感动的流泪。<b />

“祖宗保佑,菩萨庇佑……”两宫嘴中只喃喃说着。<b />

都只觉得,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孩子,这辈子便算是没有白活!<b />

……<b />

帷幕之中的动静,让邓润甫看了,也是动容不已。<b />

殿中的女官内臣们,更是都红了眼眶,深受感动。<b />

不知过了多久,帷幕之中的两宫才渐渐冷静下来。<b />

这个时候,邓润甫也终于听到了传召。<b />

“邓学士!”太皇太后的声音,从帷幕中传来。<b />

邓润甫立刻拜道:“臣在!”<b />

“这些日子辛苦学士了!”太皇太后说道。<b />

向太后也道:“确实是有劳学士了!”<b />

邓润甫当即答道:“陛下以纯孝之心,降圣命于臣,臣奉圣旨,为陛下孝业效命,不敢言辛苦!”<b />

两宫听着,对他的回答非常满意。<b />

于是,太皇太后说道:“学士,是官家潜邸大臣,也是我朝文华上科之选……”<b />

“这样吧……”她看了看向太后,说道:“且先加集英殿侍讲,为官家经筵官!”<b />

向太后立刻说道:“学士为经筵官,本宫以为最是恰当!”<b />

邓润甫立刻拜谢:“两宫慈圣推恩,臣感激涕零,唯尽死以报,不负慈圣之望!”<b />

于是,两宫下诏,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为集英殿侍讲,寄禄官自朝议大夫特旨拔擢为中散大夫,以翰林学士承旨兼任提举《元祐字典》。<b />

这就是要将这个事情,交到他手中了,赵煦则趁机向两宫推荐了元老大臣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b />

以张方平天下名臣,且历任仁庙、英庙翰林学士,熟悉崇文院内外藏书的理由,请求让张方平也加入《元祐字典》编纂工作。<b />

两宫当然从善如流,于是,以赵煦的名义下诏。<b />

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为侍读,五日一朝天子,并特旨为《元祐字典》编纂使。<b />

推荐张方平,纯粹是回报张方平上次带程颐入宫的事情。<b />

为君者,当赏功、罚过!<b />

而且赏罚要及时、快速!<b />

这是赵煦上上辈子多年为政总结的经验,也是他在现代,阅读史书时得到的启发。<b />

只有赏罚迅速,才有威信,才能叫人卖命!<b />

……<b />

隔日,七月戊申(十六)太皇太后坤成节。<b />

因神宗皇帝瓒宫在殡,所以一应庆典,全部取消。<b />

只让开封府剃度僧人,以为祈福——这确实是恩典,要知道现在一张度牒,在汴京城里起码可以卖到两百贯!<b />

所以,好多真和尚根本剃度不了。<b />

假和尚却满地跑。<b />

故而,每年天子圣节、太后、太皇太后圣节,都是给那些真正的和尚的恩典。<b />

不过,数量都很有限。<b />

毕竟,度牒是好东西!更是硬通货,直接可以拿来当钱用的。<b />

大宋对此管控的很严格,每年下发的度牒数量,都严格控制,就是怕贬值了,搞坏了市场,以后不好做这个无本买卖。<b />

所以,怎么可能给太多免费名额?<b />

今年坤成节,开封府剃度僧人的名额就只有二十个。<b />

最新小说: 我靠魔术混西幻 失徨之歌 《平行世界:文明是被圈养的幻象》 我於真理中登神 星穹燃尽 星辰崛起 七轮 协奏短篇集 三界仙缘 四合院:重启人生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