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堂,令厅。<b />
韩绛正在和张璪说着事情。<b />
宫里面的使者,就将两宫降下的一张纸,递到了他面前。<b />
“这是?”韩绛还没有反应过来。<b />
使者就道:“此乃天子即位以来,福宁殿用度和天子日常吃食明细……”<b />
韩绛听着,脑袋上全是问号。<b />
张璪也不明所以。<b />
就听那使者叹道:“今日司马公上书,谈论了天子经筵之殿改换集英殿的事情……”<b />
“顺便也说了,要节省用度,要天子养成质朴、好学的习惯……”<b />
“两宫慈圣,便命将这天子即位以来的用度,明发有司……”<b />
韩绛听完,整个人都恍惚了一下。<b />
什么情况?<b />
司马光做了什么?<b />
他怎么敢的!?<b />
就算是当年的仁庙,哪个大臣敢干预他吃什么、住什么、用什么啊!<b />
温成张皇后家里的事情,更是连碰都没有人敢碰!<b />
在韩绛面前坐着的张璪,也被吓到了,坐在原地连动都没有动过。<b />
韩绛深深吸了一口气,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文书。<b />
这是明显被誊录过的。<b />
一行行数字记录着官家每日用度和饮食。<b />
韩绛只扫了一眼,就咽了咽口水。<b />
因为这上面的菜式,几乎没怎么变过。<b />
而且,都很寻常!<b />
此外,福宁殿的用度,更是几乎日日相同。<b />
偶尔有变化,是因为官家支用了笔墨纸砚。<b />
这样的开支,别说是堂堂天子了!<b />
韩绛觉得,他家里那几个成器的儿子,恐怕逛一次瓦子,都能消费掉天子一个月的支用!<b />
“司马十二……”韩绛在心中叹息:“此番,恐怕要成为众矢之的,为千夫所指了!”<b />
至少,御史台绝不会放过这个最佳的表忠机会!<b />
……<b />
章惇把玩着宫里面下发的天子用度明细。<b />
他微微靠着椅背。<b />
“少主这是有意为之?还是真的崇尚质朴?”他想着。<b />
从明细看,自即位开始,那位少主的用度就是这样的了。<b />
其在宫中的用度情况,能和他一较高低的,翻遍史书,除了那些不可考没有明文记载的三代先王们外,大抵就只能从汉代找到汉文帝的例子了。<b />
文帝一餐不过三菜,欲作一凉亭,闻百金而不愿。<b />
史书上极尽吹捧,极尽歌功颂德。<b />
但章惇看书比较细。<b />
所以,他很快的从史书找到一个不大协调,也不大符合文帝形象的记载。<b />
文帝身边的宠臣邓通,掌天下铜山,铸邓通钱,通行天下!<b />
彼时天下之钱,一半邓通铸,一半吴王刘濞铸!<b />
那么问题来了……<b />
邓通是汉文帝最宠幸的大臣,他铸那么多钱,文帝知不知道?<b />
不知道,文帝还能是明君吗?<b />
知道,那邓通不就是给文帝干脏事的人吗?<b />
坏事都是大臣做的!<b />
天子清清白白!<b />
想想大宋,不也如此吗?<b />
就是那乡民暴动,打的旗号也多半是反贪官不反官家。<b />
而通常,官家总会迅速派人去招安。<b />
顺便惩戒一下逼反了‘良善之民’的贪官污吏。<b />
所以,民间都已经有谚语了。<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