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制,探花郎当簪花,并为状元公采花……”<b />
“老夫素不喜簪花,当时便乞仁庙不簪花……仁庙固劝之,老夫方才簪花一朵,别在头上……”<b />
听着司马光的诉说,范祖禹也想起了,他记忆里的仁庙。<b />
嘉佑末年,范祖禹也中了进士,得以在西苑的琼林宴上,见到了一次那位陛下的圣容。<b />
彼时的仁庙,虽然已经老了,走路都有些蹒跚,但依旧是笑眯眯的,慈祥的就像他现在的叔祖父一样。<b />
于是,也忍不住叹息了一声,他也就见过一次那位陛下。<b />
中了进士后,还没有等到授官,仁庙就已经弃天下而去。<b />
未曾在那位陛下治下为官,未曾领略过,那位宽仁之主的为政,是范祖禹这一生永远的遗憾。<b />
不过……<b />
范祖禹转头看向汴京城。<b />
如今少主在朝,很多很多人,都已经来信和他说过了。<b />
少主颇有祖宗法度!<b />
官家甚有仁庙遗风!<b />
天子宽厚爱人,天性之善,发于肺腑!<b />
想着众人的评价,想着朝野上下的议论。<b />
范祖禹忽地振作起来,精神为之滂湃。<b />
“君生我未生,君生吾已老!”他轻声念着唐人的诗词。<b />
这既可以被理解为男女私情遗恨,也可以被理解为君臣之憾。<b />
就像他和仁庙。<b />
他才二十不到,仁庙却已经迟暮。<b />
未曾食其俸禄,那位陛下便已弃天下而去。<b />
好在,好在,命运还是给了他机会。<b />
让他得以在这个人生最黄金的岁月,去辅佐,去服务一位宽仁少主,一位仁圣天子!<b />
人生无憾矣!<b />
范祖禹正踌躇满志。<b />
道左一骑飞奔而过。<b />
骑马之人似乎在路口的时候看了一眼范祖禹的方向,然后他不可思议的回头,勒住马匹,揉了揉眼睛,仿佛不敢相信。<b />
紧接着,他瞪大了眼睛,认真的仔细的再三辨认了一次。<b />
最后,这个人跳下马来,来到范祖禹的身前,长身作揖,拱手而拜:“学生杨治,拜见司马相公!”<b />
司马光看着他面前的人。<b />
仔细的看了好一会,也没有认出来,但他身上穿着士大夫官员才会穿的丧服。<b />
所以,他是官场上的人?<b />
再看他的丧服下的里衣颜色,似乎是绿色的?<b />
所以,他还是一位京朝官?<b />
某司、某衙的官员?<b />
但,他的年纪不过二十来岁,那里可能会见过老夫?<b />
杨治已是长身再拜:“相公,学生曾在家严书房,有幸见过相公画像!”<b />
“家严曾亲指相公之像,以教学生:此国家元老,社稷忠臣,天下文华之士,故御史中丞司马公讳光也!尔当敬之尊之,如尊师尊父!”<b />
“令尊是?”司马光差不多知道了,这是一个老朋友的儿子,便从马上下来。<b />
“家严杨公讳景略,今居中书舍人一职!”<b />
“哦……”司马光想起来了,确实是个老朋友!<b />
杨景略,是韩维的女婿。<b />
而韩维和他还有吕公著、王安石旧年号为嘉佑四友!<b />
“原来是康功之子啊!”司马光道:“既是故人之子,还请起来吧!”<b />
司马光等人,穿着丧服,又骑着马,典型的士大夫官人做派。<b />
他们在这道左之旁,彼此行礼。<b />
特别是杨治的礼,行的很大。<b />
而,这金明池前的官道,本就是西出汴京的主干道,从来人流密集,车马不歇。<b />
自然的,他们的交谈引起了路人的兴趣。<b />
然后路人凑过来,侧耳一听。<b />
司马相公?<b />
中书舍人?<b />
这个人似乎想起了什么,大喊一声:“司马相公入京了!司马相公入京了!”<b />
顿时,整条道路上,无数行人、商贾,都被惊动。<b />
人们纷纷侧目,看向了在路边的司马光、范祖禹还有杨治。<b />
接着,一窝蜂的涌了上来。<b />
很快就将司马光所在之地围得水泄不通!<b />
“是司马相公?”<b />
“洛阳的司马相公吗?”<b />
很多人都互相问着,却也不敢确定。<b />
司马光也好,范祖禹、杨治也罢,都被这个场景惊到了。<b />
为了不惹出麻烦,为了不在入京第一天就惹出事端。<b />
无论是司马光还是范祖禹,都选择了沉默。<b />
但这个时候金明池外看守的禁军被惊动,一个禁军指挥带着人走了过来。<b />
他们挤开人群,那个穿着衷甲的指挥,走到人前,仔细的看了看,站在一匹老马旁的司马光。<b />
然后他激动的用手捂住额头。对众人说道:“是司马相公!是洛阳的司马相公!是写资治通鉴的司马相公!”<b />
在得到一位禁军指挥的指认后。<b />
场面再也不受控制,便连金明池内的游人也闻讯纷纷赶来,加入包围圈。<b />
而在包围圈内,被人围的严严实实的司马光,只能拱手一礼:“诸位……诸位……”<b />
就想着要劝百姓们不要在这里堵塞道路,免得影响了交通。<b />
可他还没得及说。<b />
就已经有激动的商贾,上前拉住了司马光骑着的马的缰绳,他激动的问道:“司马相公,您这一次入京,就不会再回洛阳了吧?”<b />
有了带头的,其他人自然也都争先恐后的上前。<b />
一个个都带着泪光问道:“司马相公,您这一次入京,可是来辅佐天子的?”<b />
“司马相公,还请留在汴京,活我等百姓啊!”<b />
甚至有人在外面大喊:“还请司马相公,留在京师,辅佐天子,匡正天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