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哗众取宠的笑话!<b />
1980年5月13日,周二,百无禁忌!<b />
“老板,给我来一份《明报》”<b />
“有没有什么大新闻啊?”<b />
“听说包氏成功收购了九龙仓,怡和已经放弃了。”<b />
报摊前面,几个准备买报的男子一边闲聊,一边选今天的报纸。<b />
包氏成功收购九龙仓的消息,昨天就已经透过tvb播报出来了。<b />
港岛面积又不大,怡和和九龙仓又在港岛鼎鼎大名,口口相传之下,这种新闻传播的很快地。<b />
“我叼,有没有搞错?”<b />
“竟然有人收够置地?”<b />
这时候,最先拿到报纸在那看的人忽然间一声大喊,引来了周围人的围观。<b />
“收够置地?真的假的?”<b />
“谁那么大胆,收够置地?”<b />
“不用围着看啊,今天的报纸头条都是这个,每个人买一份随意看,有内幕的。”<b />
报摊的报纸佬这时候风轻云淡的说道。<b />
当然,这是因为他今天一拿到报纸就看到了,那股震惊劲已经过去了。<b />
“给我来一份!”<b />
“我也要!”<b />
听到报纸佬的话,原本还不着急的几个人立刻掏钱买了一份报纸。<b />
果不其然,各大报纸的头条上面,都是一条信息。<b />
【敬告港岛广大股民,本公司拟以15元价格,收购置地公司股份】<b />
各大报纸上的头条新闻,几乎都是这条。<b />
“竟然真的有公司敢去抢置地,这是看包生成功了,跟风吗?”<b />
“赤佬,懂不懂财经,对方这是玩真的,港币加美元债券收够啊,相当于对方拿美金直接收的。”<b />
“美金收置地,明摆着过江龙来着。”<b />
有稍微懂财经知识的读者,立刻给旁边的人科普起来。<b />
很明显,本地的公司都会用港币收够,很少会用美金,因为美金得找大银行兑换,还不一定能兑换出多少。<b />
这就说明,对方是有备而来。<b />
明摆着,蓄谋已久啊!<b />
而这份吸纳置地股份的声明,不止让港岛的普通民众震惊,也让港岛的诸多富豪震惊。<b />
“收购置地?还真有人这么大胆,而且挑在了九龙仓大战之后?”<b />
长江实业的办公室里,李加诚看完了报纸,摇头笑着自言自语。<b />
置地他可是馋了很多年了,可是到现在都不敢下手,说到底,就是因为没那个实力。<b />
如果他能像包钰刚那样,汇丰大力的支持他,一口气给他二三十亿港币的资金,那他才敢。<b />
可是现在嘛.<b />
“太莽撞了,这样只会让怡和打草惊蛇,刚丢了九龙仓,怡和是不可能再放弃置地的。”<b />
摇了摇头,简单的评价了一句,李加诚便将报纸丢到了一边。<b />
这个新闻,更像是一个笑话。<b />
事实上,港岛大部分富豪的态度,跟李加诚没有什么区别。<b />
尽管李长河的广告刊登的铺天盖地到处都是,但是吉姆团队帮他注册的东方国际这个公司在港岛没有丝毫的知名度。<b />
这明摆着就是个新公司出来搞笑的。<b />
不过对方用债券代表美金的玩法,倒是挺新颖的。<b />
港岛的股票市场必须要用港币或者股票债券之类的收购,但是不许用其他货币。<b />
而这家公司则是用美元债券的模式,让大额股票转让直接换取美元债券,然后在曼哈顿银行兑换美金。<b />
这一手算是钻了港岛交易市场的漏洞,变相的用美元收购置地的股份。<b />
这也算是让诸多的港岛富豪开了眼了。<b />
与此同时,怡和总部办公室里,好不容易好好休息了一晚上的纽壁坚刚来到办公室,就被下属慌张的递上了报纸。<b />
“大班,今天有公司,开始收够置地的股票了。”<b />
“收购置地?”<b />
刚来到办公室的纽壁坚有些发懵,一大清早的,他没听错吧?<b />
昨天刚跟包钰刚谈妥了九龙仓股票的交易,包钰刚承接了怡和手中500万股的九龙仓股票,怡和入账5亿港币。<b />
然后还有500万的股票,对方会在半年内,分期付款,慢慢吃下。<b />
也就是说,怡和出售给包钰刚1000万股九龙仓的股票,包钰刚以100元一股吃下,总价十亿港币。<b />
但是立刻到账的,只有5亿,余下的5亿,包钰刚半年内分期付款。<b />
这一点不管是怡和还是汇丰都没有意见,汇丰虽然支援给了包钰刚15亿港币,但是并不是说现金给的包钰刚,而是旗下的公司帮他支出现金。<b />
前期包钰刚收购,已经支出去了八个多亿的现金,汇丰给包钰刚的授信,也只剩下六亿多现金,即便是加上包钰刚的自有资金,再一口气拿十个亿出来也很勉强。<b />
所以首付五亿,分期五亿的方式,汇丰也支持。<b />
毕竟包钰刚这一下,其实也是吃进了很多本不应该吃进的股票。<b />
分期的股票,正好他用其他的公司持有,避免触发收购邀约。<b />
至于怡和手中剩下的九龙仓股票,说白了自持也可以,愿意慢慢的抛入市场也可以。<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