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咋滴,你想造反啊?(求月票)<b />
大洋彼岸,芝加哥<b />
一间简易的办公室里面,几个接线员懒散的走进了办公室。<b />
这些人里面,主要以华人为主,另外还有一些东南亚人。<b />
他们就是包船王帮李长河搭配的交易员,如今在这里已经呆了快半年了。<b />
几个人进来之后,毫无疑问,先拿起了电话。<b />
“hell,请告诉我今天的白银交易价格。”<b />
这是他们每天固定的工作。<b />
1979年的期货交易,远没有后世那么方便便捷。<b />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期货交易的信息传递是很繁琐的。<b />
在交易所之中,有显示屏,显示屏上会报价,但是这只是显示的价格。<b />
真正的报价要靠喊!<b />
没错,就是一圈环形的沙发,然后最中间站着一个报价员,会不断的喊出最新的价格。<b />
然后周围沙发上坐着的,一般是各大证券公司的代表,他们负责记录价格。<b />
记录好价格之后,身后会有公司的业务人员快速把价格传到更远处的固话亭,里面有电话机,时刻跟证券公司内部汇报价格。<b />
而像包钰刚安排的这些交易员,就是不停的从证券公司那边听取报价。<b />
期货市场为什么早盘和下午盘,每隔两个半小时休息十五分钟,原因就在于这些人报价员和听价的人都需要上厕所休息。<b />
当然,除了喊价之外,报价员还有专门的手势代表价格,毕竟光一直喊嗓子也受不了。<b />
所以这时候的期货交易,其实是非常繁琐的,远没有后世敲敲键盘那么便捷。<b />
这也是李长河一定要找包钰刚这种大佬帮忙的原因。<b />
除了期货的繁琐交易方式之外,还有一点原因是资金的流动。<b />
如果李长河自己来操作,即便是赚了钱,大额的钱想要进行跨国转账也是非常麻烦的。<b />
而包钰刚就能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他的环球航运本身就是国际货运公司,可以说在全球重要的货运国家和城市,都有转账户头和办事处。<b />
他们这种全球货运公司的转账优先权是非常高的,包括审核标准和放款通道。<b />
大额资金转账,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b />
“刚听了报价,已经涨到8.2美元了,涨幅不小,要出手吗?头儿”<b />
放下电话后,一个华人交易员笑着说道。<b />
正常情况来说,他们的工作是非常忙的,需要不停地打电话来买入或者卖出。<b />
因为大部分交易者做期货往往是需要期货对冲的。<b />
所谓对冲,就是买入和卖出同时进行,比如说李长河如今持有800份白银期货合约,但是这合约是78年11月的,到79年的11月这份合约就会到期,到时候合约必须现金交付或者实物交付。<b />
而正常情况下,期货交易商会把这800份合约卖掉一半,再购入400份79年5月的新合约。<b />
这样即便是老合约价格跌了,他也只会亏损老合约的部分,新合约有足够的时间来赌未来涨起来,然后抹平亏损。<b />
这是期货对冲的原理,但是对于眼下这部分人来说,他们似乎并不需要期货对冲,因为对方一直没有指令,似乎一直在全面持有。<b />
“波特,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现在等我给bss打电话,等待指令。”<b />
他们小组的负责人这时候冲着交易员训斥了一句,然后继续播出了电话。<b />
而因为时差的关系,此刻的港岛已经是晚上了。<b />
中环,大名鼎鼎的文华酒店,未来它会更名叫做文华东方大酒店。<b />
这座诞生于1963年的酒店,还是港岛第一座房间内有直拨电话的酒店。<b />
也就是说,他可以直接从客房接打国际电话,而不需要经过总台。<b />
而此刻的一间包房内,一个面容普通个头不高的青年,正在床上休息。<b />
“喂!”<b />
“bss”<b />
听到电话那边的声音,青年睁开眼,大脑恢复了清醒。<b />
“讲!”<b />
“今天最新的白银报价出来了,是8.2美元,要出手吗,bss?”<b />
“不需要,继续持有!”<b />
挂断了电话之后,青年来到书桌前面,然后打开了笔记本,在上面郑重地写下了一个8.2!<b />
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每天的白银报价。<b />
虽然涨幅已经接近了百分之五十,但是价格还没到那位先生给的红线,时间上也没到,所以并不能出手。<b />
而且这个价格,都不用紧急通知,可以等白天再跟那位先生进行通知<b />
做完记录之后,他回到旁边的床上,这时候却没有了多少睡意。<b />
从包先生安排他在这里工作开始,他已经在这间酒店住了快半年了。<b />
作为包先生私人的财务投资顾问,他其实很好奇,这个幕后下达指令的人到底是谁。<b />
因为从操作手法来看,对方很明显的是个新手,刚入行的新人。<b />
但是这样的人,却下达着最高指令,而且指令全部是从包先生的公司传出来的。<b />
也就是说,在包先生的公司里,那个最高指令者在下达指令?<b />
可是为什么每周一次呢?<b />
在现学现教?<b />
可是涨幅都超过百分之五十了,还不出手吗?<b />
还要继续持有?<b />
要不要劝一下包先生?<b />
青年坐在那里,继续沉思了起来。<b />
最近他思考这些东西,越来越多了。<b />
他当然不知道,包钰刚的办公室其实也只是一个中转站,真正的指令是从大陆来的。<b />
与此同时,远在京城的李长河,还不知道白银的波动已经开始了,<b />
此刻他正在审着稿子。<b />
他审的,是大国崛起的稿子,稿子不是某一个人交上来的,而是各个组。<b />
在李长河给他们打了样之后,原本的那些国家小组有了模板,写起来自然就简单了。<b />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他们小组里往往几个人,有润色文字的,有核对数据的,也有整理切入点的。<b />
在这样的倾力合作下,【大国崛起】的稿件上交的就快了。<b />
荷兰篇和西班牙篇还有葡萄牙篇,李长河已经审核过了。<b />
主要是这三个小国虽然说是大国,但是其实不管是经济模式还是影响周期都比较弱。<b />
跟其他几个国家比起来,这三个国家都属于吃了全球海贸先行的红利,属于站在风口上的猪,腾飞了起来。<b />
当然,多少也是有些本事的猪,所以李长河把它们也算了进去。<b />
而对于这三个国家,李长河给起了一个统一的标题。<b />
【原始资本的血腥积累】<b />
除此之外,李长河也完成了苏联第二部分的刻画,李长河将其命名为【毁灭与新生】<b />
其实就是讲述了苏联二战之间的经济波动的。<b />
两份稿子的字数算起来,其实差不多,李长河只是在考虑先发哪份。<b />
而就在李长河思考的时候,王建又提着一大包信走了进来。<b />
“看,又是其他学校的同学寄来的信,基本上都是写给你们大国崛起小组的。”<b />
“长河,你做的这个【大国崛起】系列,是真的好啊。”<b />
王建这时候忍不住感慨的说道。<b />
一开始,他只是觉得杂志火了,大国崛起也火了,都是大家做得好。<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