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河迟疑了一下问道,他也不知道这个年代还有没有吃席的传统。<b />
老李家这边,亲戚朋友不多,李立山的家人,早些年战争失散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b />
他是后来被李长河的外公家救下来,然后看李立山当年读了些书,直接招了当女婿的。<b />
不过李长河的外公开明,没有让李立山当上门女婿,因为他有儿子。<b />
然后李立山跟沈玉秀两个人一路扶持考上大学。<b />
也正是因为李长河外公的开明,李立山和沈玉秀当时定的成分是贫农,而不是沈家的富农。<b />
因为按照当时的政策,地主及资产阶级子女嫁入中下贫农家庭且劳动满一年,即可转化为对应家庭身份。<b />
沈玉秀跟李立山结婚是建国前,且当时已经参加工作,也就是借着这个条件,李长河他们家是贫农家庭的干部。<b />
哪怕后来李立山两口子作为知识分子被劳动,但是也不是最惨的那种,而是待遇相对还好的那种。<b />
而李长河外公外婆去世的早,建国没多久就去世了。<b />
他其实还有两个舅舅的,不过一个五十年代壮烈了,另一个倒是当了干部,但是这些年也被劳动了,不知道去了哪里。<b />
因为沈家的成分一般,不是贫农。<b />
说实话那个时候个人能顾得了个人就不错了,哪还顾得上其他人,联系早就断了。<b />
“哪还有什么亲戚啊,你二舅一家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呢!”<b />
沈玉秀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b />
李长河抿了抿嘴没有说话,如果二舅一家还活着,这两年大概率会回来,就是不知道具体情况。<b />
现在他也没法说。<b />
“等等看吧,我看上面现在的风向很好,大概率会让很多人回来,总有再见的一天的。”<b />
李立山这时候安慰了妻子一句。<b />
“请客这个,等我跟老朱商量一下吧,他那边亲戚多。”<b />
“前些年其实是不流行这个了,都是革命同志,结婚证一领,拍个相片,单位里发一下喜就算成了。”<b />
“不过今年,等跟老朱聊聊看吧。”<b />
李立山斟酌了一下,跟李长河说道。<b />
“行!”<b />
李长河点点头。<b />
好家伙,拍个照片,领个证,这就完事了。<b />
你管这叫结婚?<b />
想想后世多少婚前彩礼谈崩的,婚礼举办仪式上闹掰的,下车前必须给28888的。<b />
果然,还是这个年代的老婆好啊。<b />
妇女能顶半边天,那是说到做到。<b />
与此同时,楼上朱啉一家里,也正在聊这个事。<b />
当听到女儿提出等李长河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要跟朱啉领证的时候,刘淑婉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b />
“老李家这小子,还算有点眼力劲。”<b />
“拿了通知书,就算是大学生准干部了,到时候倒也不算跌份。”<b />
“不过,他能考上吗?”<b />
“妈,他要考不上,那满京城就没人能考得上了。”<b />
朱啉有些无语,她妈怎么关键时候老是扯后腿啊。<b />
刘淑婉也觉得自己这时候说这话不合适,有些尴尬:“我就是那么一说。”<b />
“不过你们这婚礼,到底该怎么办呢?今年这风向,还真不好说啊。”<b />
“要不,咱们下楼跟老李两口子商量商量吧,先商量好,再去她外公那边说一下,你看怎么样?”<b />
朱教授冲着刘淑婉轻声的说道。<b />
刘淑婉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也行,一块商量商量看怎么办?”<b />
随后,两口子起身,向着楼下走去。<b />
朱啉见状无奈,也只能跟了上去。<b />
这本书不是纯文娱文,前面我写了,写小说只是因为这一年只能搞这个,所以,这不是文豪类型,也不是完全沉浸在影视圈的类型,不要告诉我怎么怎么样,我的剧情并不是临时决定的,作为一个全职了十多年的写手,怎么控制剧情我还是懂的!<b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