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长河的美梦!<b />
刘建青接过稿子,扫了一眼,眼神微微一亮。<b />
别的不说,这一手钢笔字写的还是蛮端正的。<b />
这也是李长河这一个月的成果,要说写的多好看也不至于,但是起码写的横平竖直端正了很多。<b />
而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这年代,大部分人哪有功夫和精力去练字,很多人写的都是歪歪扭扭的。<b />
“来,咱们到办公室里坐着,我看看!”<b />
刘建青领着李长河转身进了办公室。<b />
办公室里面还有几张对桌,各自坐着几个人,应该是编辑一室的其他编辑。<b />
旁边贴墙的地方有个破旧的沙发,前面一张黑色的木质茶几。<b />
“先坐!”<b />
“小崔,去给这位同志冲杯水!”<b />
刘建青吩咐了一声,然后便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坐了下来。<b />
他其实并不需要看的很仔细,多年的编辑经验,让他扫两眼,其实就能知道这个作者的水平。<b />
不过,当刘建青从头开始看第一眼的时候,他的表情就认真了起来。<b />
从行文手法到遣词造句,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年轻人是有东西的,文笔到位,用词精确,写的故事也很有条理。<b />
是个老手!<b />
刘建青心里评判道。<b />
这年头,词汇量的展示往往就是一个作者水平的展示,因为这个年代,很多作者想要扩充词汇量渠道是很难的。<b />
后世常见的许多成语,短句,形容词之类的,在这个年代还很少见,只能通过一些小众的渠道获取。<b />
这也是前世李长河看有些文学作品觉得一般般的原因,有些词汇量描写确实很单调。<b />
《一个知青的死亡》<b />
这是标题,让刘建青很快就想到了苏联那边作家契科夫《一个小w之死》<b />
本以为内容可能也有些仿照,但是很快刘建青就发现自己错了。<b />
这个文里面描述的是一个知青,从一开始满腔热血的下乡,不畏艰苦的劳动,成为其中的优秀分子。<b />
到后面因为某些原因,从天堂跌落到地狱,一下子到了最底层。<b />
所有的热血抱负乃至信仰崩塌,直到最后,心气彻底的死亡,要在高山上了结自己。<b />
这些剧情很全面的展示了过去这些年很多人的心态变化。<b />
“估计这个主角,要死的很悲壮了!”<b />
刘建青心里下意识的认为他猜到了最后的结局,这应该是很壮烈而又残酷的写法。<b />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看到后面的时候,他发现剧情反转了。<b />
有一起生活的老先生对主角讲的意味深长的一句话。<b />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浓郁的,但是破晓的那一束光会让所有等到天明的人觉得值得,因为朝阳永远在升起!”<b />
还有最后主角的亲戚从国外归来,想要带他离开,而主角拒绝了。<b />
“如果你觉得我们的不好,那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而不是一味地谩骂,抱怨,逃离。”<b />
文章结尾,知青并没有死,在新的时代,投入了新的工作环境,比原来更加的热忱。<b />
“伱问我为什么?那大概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b />
李长河最后用艾青的一句诗来作为结束之语。<b />
看到这里,刘建青已经震惊了,他当然读过艾青的诗,还知道最后一句话的前面一句。<b />
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b />
李长河只用了下半句,没有用上半句!<b />
但是刘建青此刻的感觉却是上半句,心潮澎湃,饱含泪水!<b />
他本来以为这是一篇满篇控诉的伤痛小说,却没有想到,在最后的结局,思想进行了升华,升华到了他们老一辈人的情怀。<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