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你已经死了<b />
乔治对哥萨克信心爆棚,伊万诺夫这个真正的哥萨克,则是有些信心不足。<b />
乔治知道真实的廓尔喀是什么德性。<b />
对付印度土王和平民百姓,廓尔喀确实是凶残至极,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中,廓尔喀雇佣兵用机枪向和平示威人群扫射长达一个小时,数以千计的锡克教徒和印度教徒死于非命。<b />
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军确实也曾招募廓尔喀参战,大约20万廓尔喀应征入伍。<b />
可英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都乏善可陈,廓尔喀的战绩也确实没有多少亮眼之处。<b />
哦,这么说也不对。<b />
20万加入英军的廓尔喀,4.5万人战死。<b />
在战斗意志这方面,廓尔喀确实是名不虚传。<b />
至于战绩嘛——<b />
就呵呵。<b />
伊万诺夫担心的点在于,哥萨克只有在马背上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战斗力。<b />
亚齐的哥萨克则全部都是步兵。<b />
哥萨克作为骑兵,可以击败拿破仑手下号称天下无敌的轻骑兵。<b />
作为步兵,哥萨克的表现则要逊色一些。<b />
“实在不行,我们弄些战马过来?”<b />
打荷兰人的殖民地仆从军,伊万诺夫手到擒来。<b />
打廓尔喀,伊万诺夫还是有些信心不足。<b />
这可是日不落帝国最精锐的陆军啊——<b />
伊万诺夫下意识就将皇家海军对各国海军的优势,带入到廓尔喀。<b />
“这边要么是山,要么是海,要战马有用吗?”<b />
杨科夫的经验,还是更丰富一些的。<b />
为了强化亚齐游击战的实力,乔治将刚成立的侦察兵,派了一半到亚齐。<b />
“那怎么办?皇家海军加上廓尔喀——”<b />
伊万诺夫嘴里发苦。<b />
安东诺夫和尤里虽然不说话,都有点面如土色的意思。<b />
“皇家海军不可能直接参战,所以我们面对的,仅仅是一些印度民夫而已。”<b />
杨科夫刻意模糊廓尔喀和印度人之间的区别。<b />
这其实也不算过分。<b />
廓尔喀就算有精锐,英国人也肯定不会把精锐部队,派到亚齐为荷兰人作战。<b />
廓尔喀的优势在于忠诚和吃苦耐劳,作战悍不畏死,英军内部的一些廓尔喀部队,都是整团整营全部拼光,然后再不停的重建。<b />
至于战斗力嘛。<b />
廓尔喀并不像哥萨克,自幼接受军事训练,他们唯一的优势是生活在山区,更擅长山地作战。<b />
绝大部分廓尔喀穷得叮当响,根本没钱置办装备,甚至没钱补充营养,先天条件肯定不会好到哪儿去。<b />
所以杨科夫也没说错,荷兰人雇佣的,真就是一群农夫而已。<b />
最多是廓尔喀农夫。<b />
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宗的英国龙虾兵还玩排队枪毙呢。<b />
杨科夫就不信廓尔喀的战斗力能有多强。<b />
正规的龙虾兵,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连布尔民兵都打不过。<b />
巧了,布尔人是荷兰人的后代。<b />
兰芳苏丹国则是刚刚击败由纯正荷兰人组成的远征军。<b />
就荷兰人训练陆军的方式,就算荷兰人雇佣的是哥萨克,也打不过兰沙苏丹国的仆从军。<b />
杨科夫来到亚齐之后,对兰沙苏丹国的部队再次进行精简,最终只有3000人脱颖而出,成为兰沙苏丹国的正式部队。<b />
这3000人不说达到橡树师的水平,跟近卫军的战斗力相差不大,比俄罗斯帝国的地方部队都要强一些。<b />
部队战斗力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还是在指挥。<b />
有乔治的16字方针在,不管荷兰人来多少,杨科夫都有信心把荷兰人拖垮,生吞活剥。<b />
“告诉李沙,随时准备退往山区,荷兰人如果发动进攻,我们就撤退。”<b />
杨科夫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荷兰人如果要占领亚齐,那就占好了。<b />
“亚齐的民众呢?”<b />
安东诺夫担心兰沙的惨案,在亚齐重演。<b />
“愿意随我们离开的就跟我们走,不愿意离开的,就随便他们。”<b />
杨科夫根本没把亚齐人的生命放在心上,俄罗斯并不缺人。<b />
相对于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来说,一年三熟的亚齐堪比天堂。<b />
要是让那些善于耕种的华人经营亚齐的这些种植园,杨科夫都不需要扩张,仅亚齐一地的土地,就可以为海参崴提供充足的原料。<b />
这事儿也急不得,总得先把荷兰人打疼了,才能让荷兰人接受这个现实。<b />
乔治更不急。<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