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契只是一时的,也是必然会被打破的。<b />
就看谁能在默契被打破之时,能够获得更大的好处。<b />
“五到六天……”<b />
诸葛亮并不怀疑李基的判断,而是顺着李基的思路将目光投在沙盘上思索了起来,道。<b />
“就是不知曹操会如何打破与老师的默契。”<b />
眼下,以官渡为东西分界线,西侧打成了一锅粥,东侧则是平静得不行,宛如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一般。<b />
单纯的调兵前去支援吕布那一边的防线,显然不会是曹操的作风。<b />
更大的可能,或是攻敌所必救之处,以图重创汉军……<b />
一念至此,诸葛亮脱口而出地说道。“莫非曹军会袭击中牟粮仓?”<b />
“不会。”<b />
李基摇了摇头,并不认同诸葛亮的猜测。<b />
且不说曹操能不能准确探查到粮仓所在,关键在于,北伐大军所布置的防线甚是紧密的情况下,想要绕后袭击粮仓可不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情。<b />
除非有对北伐大军各种军事布置一清二楚的内鬼泄密……<b />
不过,李基也早就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北伐大军在官渡南岸的巡逻路线一清二楚的,除了李基之外,惟有负责了大量军务的诸葛亮。<b />
所以,当真有人泄密的话。<b />
李基盯了盯诸葛亮,感觉诸葛亮泄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内鬼只有……<b />
在诸葛亮有些不明所以的目光中,李基轻笑了一声,然后问道。“孔明对于这数日来为师所奏曲子,可曾学会了?”<b />
以琴艺而论,李基、周瑜、蔡邕、蔡昭姬都可谓是当世一流的水准。<b />
诸葛亮对于琴艺的兴趣并不浓郁,闲暇学过一些,权当陶冶情操,舒缓心绪所用,但也至登堂入室的水准。<b />
而在李基的要求下,这几日诸葛亮不忘每日抽空练习李基所弹曲目,倒也能模仿得八九不离十。<b />
当然,诸葛亮不知李基追问之意,习惯性地谦虚道。<b />
“略懂略懂。”<b />
李基继续盯着沙盘之余,答道。“略懂可不行,须得学得形神具备,以假乱真。”<b />
诸葛亮闻弦歌而知雅意,或许李基所言尚且流于表面,但诸葛亮却隐隐抓住了些许脉络,神色微动后,答道。<b />
“是,老师。”<b />
“且忙去吧。”<b />
李基挥了挥手,诸葛亮拱手行礼退下后,也便返回到自己的军帐中继续处理各项文书,将七十余万大军的后勤辎重安排得井井有条。<b />
直至夜深将寝之时,诸葛亮方才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的筋骨,从床榻下抽出七弦琴,准备在睡前浅练一番。<b />
与之前不同的是,现下诸葛亮将这当成了一个任务对待,态度也是认真了些许,且刻意地回忆着李基弹奏之时的诸多细节进行模仿。<b />
……<b />
翌日。<b />
李基如常般继续前往着对岸奏曲,曹操一如既往以鼓声和之,就似是一对立场不同而不得不刀兵相向的知己挚友在以乐声交流一般。<b />
这琴鼓和鸣,依然是持续了半个时辰。<b />